資本靜默一個月,物流不性感了?

來源 | 運聯傳媒(ID:tucmedia),作者 | 賈藝超

物流行業裡的上一輪融資案例發生在3月15日,浦發硅谷銀行與唯捷城配達成合作,為其提供數千萬人民幣的債權融資支持,其中包括應收賬款融資及定期貸款,主要用於幫助唯捷城配進一步加速其在2B同城貨運市場的業務擴張。

此輪融資距今,已有一個月的時間。相比於物流行業往年的融資情況,這已經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間隔,從資本的視角來看,物流行業沒有那麼性感了嗎?

資本靜默一個月,物流不性感了?

行業進入觀察期

回看2013-201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物流行業從「默默無聞」成長為了一大風口。而這個風口的出現,其中有偶然的成分。借用柚子投資合夥人彭程的話來說,「物流是在 O2O 大潮下,一個碰巧被『掃』出來的行業。」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2016年之前,創業者們講故事時,大多將自己類比為「物流界的滴滴」。直到2016年幾大民營快遞企業紛紛上市,物流行業才真正變得有吸引力;也是2016年、2017年這兩年,物流行業的融資案數量、融資金額分別達到巔峰。

這是一個資本快速跑馬圈地的階段,某個細分領域一旦被挖掘出來,則馬上就會有資本跟進。

2018年,億元融資案例頻頻出現,是物流行業融資的一大特點。從融資的輪次上來看,A輪後的企業佔大多數。資本催化下,各個細分領域都出現了衝出草創期的企業,市場格局初現。

從行業融資情況發生變化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2013-2017 年,是講故事的時代,佈局商業模式的資本較多,企業估值也得到了較快的增長;然而變動的市場環境下,估值增長卻並不一定能真實反應出公司價值。2018 年,行業進入市場驗證階段,選拔賽開啟,企業開始脫去創業公司的殼,踏實迴歸生意做業務。

因此,對於今年第一季度物流行業的融資案變少的現象,棋盤資本創始人馬宏認為,不是物流投資變少了,而是普遍的投資都少了;這是正常的現象,一輪密集投資之後,總要有個相對平穩的觀察期。

資本一改往日狂熱的姿態,變身為安靜的瞭望者。

「讓子彈飛一會兒」

受中國整個資本市場變化的影響,2018 年完成募資的基金總數持續減少。資本也逐漸更懂行業,變得焦慮並謹慎起來。

「資本會結合自己的特性,做一些調整。比如說有的LP,他可能更傾向於投一些中後期的項目,會更加註重項目的利潤規模、現金流等情況。」和君資本物流供應鏈投資人張盼說。

所以,從去年的投資情況來看,資本更傾向於大金額投肯定項。

從投資額上來看,這些融資案例一次次刷新細分行業甚至整個物流行業的融資額記錄,頭部企業拿到了越來越大的籌碼,資本寒冬下,做好了「過冬」的準備。

過去資本瘋狂湧入的時期,資本帶來很多錢的同時,也帶來了互聯網的打法,即花錢買時間,「燒錢」是常態。當公司發展突破草創期時,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追問企業創始人「盈利模式是什麼?什麼時候扭虧為盈?」

商業模式驗證時期,大家對企業的造血能力更關注了,這也是一眾創業者近來焦慮的地方。所以,我們看到,京東物流逐漸全面開放,如今又開始調整人員結構、薪資結構,一方面壓低成本,一方面提升組織活力;合併後的滿幫,開始突破撮合平臺,切入交易、後市場、物聯網、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同城貨運領域,企業開始拓展自己的邊界,從C端走到B端甚至進入大B端;零擔快運領域的巨頭也不再盲目「燒錢」起量,開始鞏固基礎、優化網絡、打磨產品,紛紛將2019定義為品質年……

「資本對企業,尤其是前期拿到錢的企業,會更有耐心、更冷靜。對於新的融資案例,我個人看法是『讓子彈飛一會』,當前的資本環境能夠讓項目更快『卸妝』。」達晨創投投資總監張奇這樣說道。

接下來,錢去哪?

2019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筆者梳理了截至目前的物流行業公開發布的融資案例,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發現幾大特點。

1)融資數量同比增長。一季度,物流行業的融資共29筆,相比於2018年第一季度的24筆有所增長。

2)融資間隔變長。距離上一輪融資,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與往年相比是一個比較大的時間間隔。

3)A輪及A輪前融資增多。去年的融資案例中,大多為A輪以上的融資,項目相對成熟;而今年一季度的融資, A輪尤其是P re-A輪的融資明顯增多了。

4)供應鏈企業變多。過去的投資更多是單點突破,而現在資本正逐步進入細分領域,比如生鮮、餐飲、汽配、家居等領域,佈局供應鏈全鏈條。

資本靜默一個月,物流不性感了?

對於這些現象,馬宏表示很正常,「行業投資不可能完全中止,大的行情之間總有小的試水。而且『構建底盤』的經緯線中( ),有一種便是S2b模式,涉及到生鮮、餐飲、汽配、家居等行業的供應鏈公司。這實際上是供應鏈再造:從原來的各自為政的『煙囪式』轉變為賦能前臺的『底盤式』。」

因此,從資金走向上來看,或許可以推出接下來錢會去哪。

1)存量整合。這是業內普遍認識到一個形式,行業進入了存量整合時代。鐘鼎資本在物流行業的投資有一大方法論,即中美對標,在鐘鼎資本合夥人尹軍平看來,傳統物流領域,美國走過的路中國會重新走一遍,並且美國走了25年的路,中國可能只需要10年就能走完。

資本、技術、客戶需求等因素推動著整合的速度。集約化、綜合化、全鏈條是一大趨勢,可以看到,大錢流向了頭部企業,並且新的投資開始向整合者偏移。比如過去無人問津的專線領域,資本投了聚盟、德坤,再比如第一季度融資企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供應鏈整合者。

2)效率提升。近2年來的融資企業中,物流技術公司越來越多,倉儲機器人、自動化設備、SaaS 系統、車輛管理等領域都誕生了較大額的融資,年初國內國外的自動駕駛領域又迎來一波投資高潮。

對於未來的投資方向,馬宏認為,第一階段是「構建底盤」,第二階段是打造「智能硬件」和「軟件算法」兩支翅膀,未來二十年講的是「效率邏輯」;第三階段才是供應鏈金融和商物流,最終走向「四流合一」。這不是「商業模式」,而是「商業邏輯」。

下月的5日-6日,2019(第八屆)運聯峰會,我們請來了業內多家投資機構,資本將直接對話企業創始人。接下來,資本如何看物流?資本與企業創始人之間又如何互相選擇?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