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吳鳳霞舊照
父親吳元剛與兒子吳延進合影
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供電公司有一個特殊的家庭,爺爺吳鳳霞參加抗美援朝後回到家鄉,在原歷城縣供電局工作30年;兒子吳元剛經歷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轉業後在歷城供電公司基層變電站堅守23年;孫子吳延進從部隊復員後,就職於歷城區供電公司柳埠供電所,一干就是11年。一家三代,把火熱青春都奉獻給了電力事業,也見證了歷城電力的發展變遷。
爺爺:櫛風沐雨30載
1951年,為響應國家號召,17歲的吳鳳霞參軍去了鴨綠江邊,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立下赫赫戰功。懷著回報家鄉的心願,吳鳳霞轉業後回到山東老家,帶著在部隊學到的電工知識,成為原歷城縣供電局第一代電力服務人員,從此真正與電結緣。
上世紀六十年代,電力人工作環境十分艱苦,基本沒有專業的工器具,人手也不夠。架設線路的材料只能靠大家喊著號子、肩挑人扛地運上山。“當時不想別的,為了早日通上電,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吳鳳霞回憶道。
吳鳳霞積極向上級要求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領命帶隊參加了濟南臥虎山水庫加固工程,並順利完成任務。當時單位裡沒有像樣的交通工具,抄表收費只能靠兩條腿走,從南到北,由東到西,一走就是幾十公里。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雖然有了自行車,但山路崎嶇不平,一天下來也累得夠嗆。
後來,吳鳳霞被調到通電最少、條件最苦的高而鄉供電所,一干又是十多年,直到退休。
其間,他帶領團隊讓最偏遠的村莊通上了電。雖然一戶只有一盞燈,但對於在大山裡用慣了煤油燈的村民而言,這盞燈照亮了他們的新生活,也照亮了他們的內心。村民們發自肺腑地感謝黨的政策,感謝電力人送來光明。
父親:執著堅守23年
吳元剛1985年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受父親吳鳳霞的影響,進入歷城區供電局從事外勤工作。一年後,剛成立的35千伏柳埠變電站急需運行人員。“革命戰士像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吳元剛申請調至柳埠變電站從事運維工作,一干就是23年,直至2008年該站轉為無人職守。
上世紀八十年代,柳埠鎮沒有公交車,吳元剛只能每天騎兩個多小時的自行車上班。為了不影響交接班,他總是提前到達單位,風雨無阻。由於工作紮實,他很快被提為柳埠變電站站長。
1997年,濟南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在柳埠建成。吳元剛接到上級任務,為新建成的35千伏跑馬嶺變電站新員工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集訓。他不負重託,通過緊張、嚴格的集訓,讓所有新員工都熟練掌握了設備運行、操作及管理流程,迅速成為合格的變電運行人員。2002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23年來,吳元剛在平凡的崗位上不忘初心,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從未出現一次操作失誤,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
同時,柳埠變電站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壓器從開始的5000千伏安增容至20000千伏安,停電操作也由原來的人工手動操作變為更安全的遙控遠程操作,年供電量由建站初期的不到幾十萬千瓦時增長至5500萬千瓦時……柳埠變電站的變化,見證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見證了歷城電網日新月異的發展。
兒子:用心付出11年
從小受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穿軍裝的夢想早早在兒子吳延進的心裡紮下根。終於,他在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年紀走進軍營。通過刻苦訓練,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雖然個子不算高,但他處處當排頭、事事衝在前。2008年,憑著一股不怕苦、不服輸的信念,吳延進通過嚴格的考試和選拔,進入歷城區供電公司。
從入職的那一天起,吳延進就告誡自己,要以軍人的嚴格標準幹好工作。他說:“只有踏實幹好本職工作,才能不辜負爺爺、父親他們老一輩電力人的辛勤付出。”
在基層供電所,吳延進當過營業員、安全員,並在不斷努力下,慢慢成長為所裡的業務骨幹,先後被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青年崗位能手。2018年,他被公司選派至柳埠鎮擔任扶貧第一書記,成為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員。
柳埠鎮地處歷城南部山區,電力基礎設施落後。每逢大風、雷雨等惡劣天氣引發故障停電,總能第一時間在搶修現場看到吳延進的身影。為圓滿完成各項保電工作,他帶領基層班組的弟兄們從基礎硬件抓起,加強電網建設和營銷基礎管理,供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低壓供電半徑從原來的1000米以上降至500米以內,臺區變壓器從開始的130臺提升至279臺,線路、臺區及表箱從原來的經常故障停電到現在嚴格按照計劃停電,從原來的“人人都在管、人人都不管”到現在實現責任管理、專業管理。
在歷城區供電公司的大力幫助與支持下,吳延進全力以赴做好扶貧工作,一心一意幫助村民致富,使得村集體收入和貧困人口收入不斷增加,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顯著提升。他個人在歷城區委組織部2018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被柳埠街道辦事處評為優秀第一書記。
祖孫三代,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守護著溫暖與光明。正如父親吳元剛所說:“讓千家萬戶亮亮堂堂,是我們三代人薪火相傳的使命,也是我們的自豪和榮耀。”(呂錦繡)
閱讀更多 中國電力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