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 楚水

楚水: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詩人李瑛老師走了,有點意外,有點突然,更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3月28日凌晨3:36分,應該是天剛剛破,欲露魚肚白的時候,此時駕鶴,似乎也在追逐光明。

昨天,得知噩耗之後,我關掉了電話,整整一個下午,望著天花板一陣又一陣地發懵,多麼希望這讓人頗為意外的消息是以訛傳訛⋯⋯,多麼希望李瑛老師仍然健在⋯⋯

楚水: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其實,我和李瑛老師不怎麼太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交往。近距離地接觸老人家的過程都持續了很長,差不多八年。記得2008年之前,政協禮堂的座談會上,第一次遇見了李瑛老師,當時就特意記下了老人家的電話,卻一直沒有聯繫上。一直到2015年元旦前後,自己冒然致信:

李瑛老師:

⋯⋯,您是我最喜歡的詩人,1983年的《中國新詩年編》收入您的《航天寄語》,三十多年來,我一直都能背誦,這首詩影響和改變著我的人生⋯⋯

楚水: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就這樣我和1988年一起參加四川德陽太陽子詩會的詩友,現在專門從事詩歌研究的首都師大張桃洲教授,一起走進了李瑛老師的客廳。那時候,李瑛老師的愛女詩人李小雨剛去世不久,白髮人送黑髮人,老人家顯得有點悲催兒,但談起詩歌來,老人家可以暫時忘記這種巨大的觴慟。老人家總是站在人類的角度,審視中國詩歌,自然多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詩人,肯定會得到世界詩壇的認可。記得老人家書房裡掛著一幅用一隻箭做成的牛皮紙畫,是美國一位印第安人畫家專門為李瑛老師創作,這表達著美國特別是美國的印第安人,對中國詩人的尊重,就是一種最樸素的說明與見證。

楚水: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還記得今年1月20日,春節前去看望李瑛老師,老人家神情爽朗,精神矍鑠,很是高興,告訴我今年還會有多本詩集出版,並特意讓我在他的記事本上寫下我的地址和電話:

"我一出版就寄給你⋯⋯",誰知道這句話竟然成了永訣,剛剛才過去66天⋯⋯

李瑛老師,本來準備今年五一前後,再去看您,記著您說您的花養的不好,總不開花,這幾天,我已經開始給你尋找五月開花的鳶尾花了,可您偏偏在這清明節前走了,太突然了,太意外⋯⋯

楚水: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李瑛老師祭

今天清晨打開手機,網上已經有追思您的文章了,看來您是確實走了。我沒有和您外娚女高盈聯繫,因為,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不如默默哀思,閱讀您的詩句,還記得您的詩句:

當手杖

成為我世界的一部分

我卻比一滴水更年輕

因為這個時代

因為我的祖國

比一滴水更年輕的,還有您的詩,歌者不逝,詩人永恆。您的詩永遠植根在祖國的土地上,永遠是五月,永遠是春天,想您在天堂,也會為此留下永恆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