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每一座稱職的美食城市,都有那麼一個市場,聚集了城裡的好食之徒,沸騰著、享受著,讓其成為美食的中心。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築地市場

東京的魚市場稱為“魚河岸”,從日本橋遷移至築地,發展為全球最大的魚市場,而今又搬遷至豐洲。築地市場象徵著日本漁產交易的世界地位,如今場內市場雖已遷走,但面向大眾的場外市場依然紅火。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倫敦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的歷史可遠溯至中世紀,目前的建築也有超過150年的歷史。博羅市場是美食的天堂,在這裡能找到全英國最頂級的食材,邊逛邊看,邊買邊吃,一圈下來就填飽了肚子。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說到美食之城,又怎少得了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巴黎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生鮮食材批發市場——郎吉斯市場(Rungis Market)。儘管地位崇高,但該市場不向公眾開放,又遠離巴黎市區,因此極少前往打卡的遊客。多虧藍帶組織了實踐課,我們才有幸獲准進場參觀。

郎吉斯市場佔地234公頃,共有1200家公司、超過13000人在此工作。其業務範圍包括肉類、海產、蔬果、乳製品、熟食、鮮花等,每個版塊皆佔有一幢乃至數幢獨立建築,有些規模較大的公司甚至還有獨門獨戶的廠房。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由於主要客群都是高級餐廳,郎吉斯市場只經營同類產品中的最高品質者,且僅接受批發。在這裡,能找到經營一間餐廳所需要的任何食材,而且一定是最高級的——當然,僅限於西餐。


其實,巴黎的生鮮食材市場原本並不在這裡,而是位於市中心。早在11世紀,巴黎的西北部便已發展出市場,並逐漸壯大。1183年,腓力二世獲得該市場的控制權,他下令建造2座市場大廳,該地區也由此命名為“大廳(Les Halles)”,成為巴黎食材交易的中心。

直至20世紀70年代,面臨興起的新經濟業態與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古老而狹小的Les Halles市場已無法滿足時代需要,被整體遷至市郊的郎吉斯。曾經的市場大廳則被拆除,新式的購物商城拔地而起。

“大廳”雖已不再,這個名字卻早已深入人心,於是被保留了下來——新建的商城名為Forum des Halles;鄰近的Châtelet - Les Halles車站則是全巴黎最繁忙的地鐵站,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Saint-Eustache教堂

Les Halles如今是綜合性的商業生活區,除Forum des Halles商場外,更有數不勝數的商店與餐廳,以及建於16世紀的Saint-Eustache教堂。每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有無數市民來到中央綠地野餐、看書、聊天、練舞,抑或只是單純睡個暖洋洋的午覺。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作為曾經的食材交易中心,Les Halles的不二主題,永遠是美食。左拉將Les Halles稱作“巴黎的肚子”,還寫了部同名小說。縱使市場已然遠遷,但美食的根還在,那個包羅天下珍饈、吸引無數饕客的“肚子”,一脈相承,延續至今。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以我之見,儘管巴黎遍地都是奢華的米其林餐廳,但Les Halles才是最能代表巴黎味道的區域。這裡的食物或許算不上精緻典雅,但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熱情,演繹了紅塵俗世獨有的煙火氣。

從晝到夜,Les Halles都人聲鼎沸,來這裡的人們皆是奔著美食而來。無論是清晨喚醒心靈的黑咖啡,還是深夜啤酒館裡的觥籌交錯,皆代表了平凡無奇卻不可辜負的生活態度。

作為“巴黎的肚子”,Les Halles在其悠長的歷史中,積累下不少久經考驗的食肆。有趣的是,或許是法國人樂天知命的性格使然,這些久負盛名的餐廳皆未開設分號,而是數十年、數百年如一日地安然守著祖傳鋪面,一任光陰洗禮。


Au Pied de Cochon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創立於1947年的Au Pied de Cochon雖已有70年曆史,在遍地百年老店的Les Halles卻只算是個後起之秀。他家打破了巴黎餐廳界的舊例,首創全年無休的“24H/24,7J/7”經營策略——在中國或許不算什麼,但在追求安逸的法國人看來,這也太拼了!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店名“Au Pied de Cochon”是“豬蹄”的意思,這家法式老酒館也確實主打各種豬肉菜餚。如想把這家豬肉專門店的豬肉菜一網打盡,可選擇“聖安託萬的誘惑(Tentation de Saint-Antoine)”,拼盤裡包括了拖麵包糠炸至金黃的豬鼻、豬耳、豬蹄、豬尾巴,真是“從頭吃到尾”。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Les Halles地區從來都是勞動人民的廚房,主打簡潔、廉價、高熱量的食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洋蔥湯。巴黎不少餐館都會宣稱自家的洋蔥湯是Les Halles做法,稱為“soupe à l'oignon des Halles”,以示正宗。

Au Pied de Cochon的洋蔥湯,被公推為全巴黎最美味的洋蔥湯。除了炒透後甘甜芳香的洋蔥與清澈鮮濃的牛肉湯底,頂部還覆蓋著格外厚重的焗奶酪,喝一碗湯就能直接填飽肚子!

Pharamond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都說老外不懂吃內臟,這可錯了:不吃內臟的,那是美國人;歐洲人對內臟卻是愛得要命,尤其法國人更是做內臟的專家。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法國各地都有用內臟做的菜餚,其中以“卡昂式燉牛肚(tripes à la mode de Caen)”最為著名,卡昂是諾曼底地區的首府。Pharamond由一個諾曼底家族於1832年創立,以內臟菜色馳名巴黎,海明威、克萊蒙梭、密特朗等都曾專程造訪。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除燉牛肚外,Pharamond的腸肚卷(andouillette)亦不可不嘗,這兩道招牌菜皆傳承自1879年的老菜譜。腸肚卷是以套疊的大腸、小腸、牛肚等製成的香腸,通常羶味極重;Pharamond是我吃過的極少數的不羶的腸肚卷,不愧是名店!

Au Chien qui Fume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這家老牌酒館初建於1740年,或許是Les Halles地區最古老的店家了。店名“Au Chien qui Fume”是“抽菸的狗”的意思,店內貼有不少關於狗狗的油畫,非常諧趣。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這是一家輕鬆愉快的巴黎式酒館,在這裡能品嚐到洋蔥湯、焗蝸牛等各種傳統法式菜點。如果不怕吃生肉的話,特別推薦他家的手切韃靼牛排,相當美味。餐後別忘了來一份朗姆巴巴。

La Poule au Pot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在陶鍋中徐徐燉熟的燉雞(poule au pot)

是法國的國民菜餚,亨利四世曾宣佈:要讓每個法國國民都能在週日吃上燉雞。在Les Halles,正有一家名為“燉雞(poule au pot)”的家庭式老店。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La Poule au Pot曾一度面臨倒閉,所幸名廚Jean-Francois Piège出手相助,收購了這家有80餘年歷史的名店。不過,招牌的燉雞僅在冬季才能品嚐,其他季節可嘗試如白汁燉小牛肉(blanquette de veau)等經典的布爾喬亞式菜點。

L'Escargot de Montorgueil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在繁忙的商業街Montorgueil路上,縱使人流如織,你也一定能輕鬆地找到這家蝸牛專門店——只要認準招牌上矗立的金色大蝸牛就好。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建於1832年的L'Escargot de Montorgueil或許多少有些遊客店的感覺,評價也褒貶不一。但他家毫無疑問是巴黎蝸牛界的權威,能品嚐到歐芹黃油、藍紋奶酪、咖喱、松露黃油、鴨肝醬等做法的蝸牛,一次吃到爽!

Stohrer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建於1730年的Stohrer是巴黎最古老的甜品店,由路易十五的御用糕點師Nicolas Stohrer所創。在那個年代,甜點與鹹點尚未有明確的區隔,Stohrer保留了這一傳統,他家除高品質的甜點外,也能買到酥皮鴨肝醬、白汁焗扇貝等熟食。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Stohrer最招牌的甜點,毫無疑問是由他家首創的朗姆巴巴(baba au rhum)——這是一種將咕咕霍夫海綿蛋糕浸泡在朗姆酒中製成的巴黎式糕點。Stohrer作為創始店,不僅能品嚐到原始版與改良版的朗姆巴巴,還能找到朗姆巴巴的雛形“阿里巴巴(Ali Baba)”。


除了鱗次櫛比的餐館、酒吧、咖啡館,Les Halles還有數不勝數的商店與攤販,傳承了這個早已遷移的古老市場的靈魂。

我在巴黎留學時,住在La Défense(大抵相當於崑山之於上海),公寓附近就有大型超市歐尚,基本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但只要得閒,我們情願特地坐地鐵到Les Halles買菜,就因為這裡的食材品質遠高出普通超市。

推薦幾家我常去的店家,以供在巴黎生活的朋友們參考:

Tribolet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這家肉鋪的禽類品質很出色,能買到普通雞、走地雞乃至最頂級的佈雷斯雞——當然價格也會差很遠。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他家的烤雞相當美味,性價比也不錯。如果家有烤箱,建議買回去後回熱一下,味道更佳。

Boucherie Montorgueil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如果是買畜肉,我更喜歡到這家肉鋪。店員會耐心地詢問具體烹飪需求,推薦恰當的肉類,並處理妥當。除生肉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熟食。

Le Palais du Fruit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這家蔬果店的水果與蔬菜品質超乎想象地好,甚至比高端食品店Le Bon Marché更加出色。我時常挑選他家的應季水果,嬌豔欲滴,甜美多汁。

Le Repaire de Bacchus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走進這家葡萄酒專賣店,便會有店員細心詢問口味偏好、心理價位等需求,並誠心推薦最合適的好酒,“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店員的品味也很出色,值得信賴。

E. Dehillerin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這是家建於1820年的專業廚具店,巴黎不少職業餐廳、廚藝學校都問他家買廚具。作為藍帶學生,我們多次造訪,買了不少好用又耐用的廚具。如果買得多,還能提供海外郵寄服務。

Mora

在“巴黎的肚子”,從早吃到晚,體驗最法國的生活

相比主攻烹飪用具的E. Dehillerin,Mora更擅長於烘焙用具。不過這家店價格都不便宜,更適合從業人員或較資深的廚藝愛好者。

你喜歡巴黎嗎?

你對巴黎的美食有什麼經歷嗎?

你喜歡法國美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