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安全帽一碰就碎,該“亮紅燈”

—分享—

近日,幾段“安全帽”碰撞對比視頻熱傳。視頻中,紅色安全帽輕易地就將黃色安全帽撞碎了。據視頻中的工人稱,紅色安全帽是領導用的,黃色安全帽是一線工人戴的。記者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安全帽售價從幾元至數百元不等,有商家直言其售賣的安全帽沒有檢測報告。(4月18日《北京青年報》)

顧名思義,“安全帽”的作用就在“安全”二字,一碰就碎的“安全帽”顯然起不到安全的作用。帶著這樣的“安全帽”上工,無疑是在播種安全隱患。

據悉,領導所戴的安全帽與普通工人所戴的安全帽,其顏色不一樣,目的是為了起一個區分作用。顏色不一樣倒不要緊,關鍵的問題是,不管是領導還是普通工人,他們的生命安全是一樣的,生命面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安全帽這一“生命閥門”面前,理應平等地體現對於生命安全的尊重。就是說,安全帽的質量都應該是符合標準,能夠起到安全作用的。

相對而言,普通工人在工地的時間更長一些,勞動強度也更大一些,從這個角度說,他們的安全狀況更應該受到關注才對。但是,領導的安全帽與普通工人的安全帽,沒有體現平等的生命保護理念,反而在質量上也要分個“職務高低”。

一線工人的黃色安全帽“一碰即碎”,肯定會引發人們對於一線工人安全保障的擔憂。有人或許會說,工人戴戴安全帽不過是形式,真正發生意外的情況並不多。這種僥倖心理是要不得的。儘管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不大,但是一旦發生事故,對於當事人來講就是塌天大禍。

安全重於天。所以不管是領導的安全帽還是普通工人的安全帽都應該符合國家標準,必須有檢測報告,不能淪為“三無產品”。根據國家標準,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需經過高溫、低溫、浸水、紫外線照射預處理後做衝擊測試,傳遞到頭模上的力不超過4900N,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經穿刺測試後,鋼錐不得接觸頭模表面,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安全帽還得具有防靜電、電絕緣、阻燃和耐低溫等性能。

顯然,那些連電商都直言“不是國標”“沒檢測報告”的所謂“安全帽”是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而實際上,即便電商不說,人們只從售假5元上就可看出端倪。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不是國標、沒檢測報告的所謂“安全帽”是如何出廠的,又是如何走上電商平臺的,還有,是如何順利被採購又順利地戴在普通工人頭上的?在此過程中,要說質監、生產安全、市場管理等部門沒有一點責任,恐怕連他們自己也不會相信。

當然,安全帽市場是一個泛泛的大市場,監管起來肯定有難度。但是依據經銷商的進貨渠道追查一下生產廠家有無生產資質,其產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是否屬於“三無產品”,有無檢測報告,恐怕並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