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夫妻感情、母子感情好,一家人單過是關鍵

跟朋友聊天,談到自家老公的偏心問題,就忍不住一個接一個嘆氣。

覃姐說:“我們夫妻都十幾年了,小孩子都初中了,他心裡最重要的還是他爸媽。”

小李家孩子還沒有周歲,談到老公她就已經是直搖頭:“我們結婚不過才一年,我就已經受夠了。每天晚上,我都把孩子抱邊上睡,讓他睡沙發去。”

我們紛紛勸解她:“你這樣不行啊,你才結婚多久?以後的路還長著呢,不能有了孩子就不要孩子他爸啊。”

小李直嘆氣,說我們不懂。

聽了她說之後,我們才知道:我們幾個同事中,家境最好、嫁的也最好的小李,也是一肚子苦水。

小李上班後,孩子都是婆婆帶,心肝寶貝兒地疼著。

不過呢,老人帶小孩,總歸和年輕人有著觀念的區別:初秋,小李建議給孩子少穿點,她婆婆怕小孩凍著,薄棉襖都上了身;日常吃東西,小李建議不要太嬌氣,能添加輔食後,該吃就喂,她婆婆不聽,還是流質食品為主,快十個月的小孩子了,還不會嚼東西,麵條都吃不了;小孩子夜裡睡的挺香甜的,她婆婆卻怕小孩子餓了,一個晚上硬是要把孩子弄醒兩三次,喂夜奶;天氣好的時候,小李想要帶孩子出去玩玩,她婆婆不同意,說是怕小孩子身嬌體弱,弄到後來只要出門,回來一定生病······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小李心累。偶爾跟老公抱怨,老公都是沒有耐心:“他們帶你就別管,要不然你自己辭職帶。他們都能把我帶大,你有什麼不放心的?”

如果只是這樣,小李也就沒什麼話說了。可是,她公婆的雙標,讓她實在是無法忍受。

他們一家出門,可以帶著寶貝,不管是凌晨還是傍晚。可是,輪到小李父母這邊,就各種理由,反正就是不可以。如果強行帶出去,也行。不過小朋友如果生病了,她婆婆能夠各種抱怨足足一個月。

她婆婆還有個女兒在國外,時間差比較厲害。所以,一般老人和女兒視頻都是半夜。她婆婆還每天把睡著的小寶給喊醒,就為了讓他看看自己的姑姑。可是,如果是小李帶小孩,只要小孩睡了,小李連打電話都不可以,說不能吵著孩子睡覺。

而最傷小李心的,是老公的“正常啊”之類的回答。在她老公眼裡,他爸媽的每一種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能夠接受的。而反過來,不停抱怨的小李,則是對他爸媽意見很大的“刁媳婦”。

聽到小李的抱怨,覃姐也忍不住插嘴:“是的啊,我們家那兩位老的,從來沒有幫我們帶過一天孩子。哪怕我身子再不舒服,或者我再忙,兩個老的也沒有幫過忙。總說他們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孩子她爸又是個不管事的,我姑娘長這麼大,她爸估計都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班上課。”

小李反過來安慰覃姐:“你這樣也好,至少怎麼帶小孩完全聽你的,他們不會插手。”

覃姐直搖頭:“如果光這樣也就算了,下雪、下雨天哦,哪怕路再滑,也雷打不動地接送他們寶貝女兒的兒子。我跟我老公說,要是老人萬一摔了,到時候伺候老人的,不還是我們?”

“你老公怎麼說?”

“那是我爸媽,那是我姐的孩子,你想我怎麼說?”

幾個女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想到自己的老公,忍不住嘆氣。

想要夫妻感情、母子感情好,一家人單過是關鍵

我有個遠親,爸媽溺愛的很,雙方親戚又寵著,四十幾歲的人了,還跟個孩子一樣:說好聽點的,是單純;說直接點,是沒腦子。

怎麼說呢?

他媽媽比較要強,在家當家做主慣了的,就喜歡別人順著自己,受不得委屈;他老婆也偏偏是同一種類型,可以多做事,可以吃辛苦,但是不能受委屈。

這樣的婆媳,撞到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天天柴米油鹽的,一天小吵三次,三天大吵一次。

吵得多了,吵得兇了,兩個人都找這個男人訴苦抱怨去了。

一個說:“老孃一把年紀了,天天在家燒飯做家務伺候你們的,還要幫你們帶孩子,出不了門都。你老婆倒好,我不求她感恩孝順我吧,至少你態度對我好點吧?孩子就在她肚子裡面過一圈,其他什麼神都不要她煩。就連餵奶,都是我半夜起來熱給孩子喝,她只要擠奶到冰箱就好了。”

一個說:“你媽還要我怎麼樣?我說的,肯定都是對的啊,她聽著不就行了?錯了的還死不聽勸,老頑固嘛不就是?她跟我們過,不多照顧我們點,還把錢都摳手裡,想幹嘛?你是她大兒子,我兒子是她大孫子,她不給我們,想給誰?”

這個男人也是直接,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兩個女人之間的矛盾,乾脆直接把兩個女人對彼此的抱怨,一字不落複述給對方。

於是,兩個女人的矛盾,升級!

等到看到自家媽媽一把鼻涕一把淚,而自家老婆還氣勢囂張的模樣,男人火了,抽出皮帶就是一頓抽:“媽媽不能換,老婆我還是能換的。”

而他們的兒子,那個小學高年級的兒子,對爸爸的抱怨是“你怎麼娶了這麼個女人”,對爺爺奶奶的感慨是“我媽那種女人,等她老了,我絕對不照顧她”。

很心酸,嫁了這樣的老公,生了這樣的兒子,身為一個女人,很心酸,是不是?

後來,一家三口單過,跟老人再也沒有日常接觸。

一開始,父子兩個還會偶爾跟爺爺奶奶抱怨“那個女人”。

不過一年不到的時間,爸爸逢人便說:“我聽我老婆的,我老婆最漂亮,我老婆最聰明。”家庭聚餐時,不斷給老婆夾她喜歡的菜,一切唯老婆是命。

而那個原先各種厭惡媽媽的大兒子,慢慢也開始喜歡他那個媽媽:“我媽媽說了,她一向說話算話。”

出門吃飯啊逛街啊什麼的,總喜歡黏在媽媽身後,還喜歡跟媽媽買一個系列的衣裳:似乎正在彌補缺失的童年。

想要夫妻感情、母子感情好,一家人單過是關鍵

你看,人還是同樣的人,彼此的性格習慣也沒有什麼改變。

可是,正因為只能聽到彼此的聲音,沒有不同聲音的干擾,日積月累的,也就習慣只聽從一個聲音了。

更何況,如果有老人在面前,作為兒媳、作為老婆,總歸還是這個大家庭的唯一的外人,那個除了法律關係、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外人。

而且,老人在前,作為兒子的,不孝順是不可能的。聽從了幾十年的習慣,也不是能夠說改就改的。

可是,單過就不一樣了:三個人是一個家,沒有其他人,知道彼此是對方的依靠與唯一。

能夠意識到自己小家的存在,並不是每一個結婚的男人都有的覺悟。

如果一個男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小家的存在,能夠意識到自己是作為頂樑柱、作為依靠的存在,會少很多家庭矛盾,也會更加主動為了小家而付出、改變。

所以,如果經常為了家裡老人而發生爭執的小夫妻,不妨單過吧:等你那個長不大的男人意識到了自己是小家的頂樑柱時,他就會成為那個爭風擋雨的存在!

想要夫妻感情、母子感情好,一家人單過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