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自2015年以來,業績增長連續第四個年頭增速不低於30%(2015-2017年增長率分別為30.75%,31.39%,42.76%),2018年上半年增速為55.6%!可見喜臨門的成長性非常之好。

文-段傳敏(戰略營銷觀察家)

儘管正式對外公告“分手”的消息,但實際上顧家家居(股票代碼:603816.SH)並沒有死心,相反正上演繼續窮追不捨甚至“死纏爛打”的“強娶”大戲。

表面上,4月14日,顧家家居和喜臨門(股票代碼:603008.SH)雙雙發佈了公告稱“到期自動中止”半年前簽訂的股票轉讓意向書(以下簡稱“意向書”),但幾乎是志在必得的顧家正開闢“第三條戰線”,明的不成開始來暗的,明媒正娶不成換作暗中“強娶”。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顧家“三條戰線”密集挺進

“明媒”不成意欲“強娶”?

何有此說?且說去年10月顧家家居與喜臨門控股股東簽署的“擬以總價不低於13.8億元價格收購喜臨門不低於23%股權”,若意向書順利履行,將“有可能引發喜臨門控制權變更”,即喜臨門成為顧家家居控制的上市公司。

如果說這是顧家第一條戰線的話,那麼它對此似乎並不滿足。2018 年10 月26 日顧家正式宣佈開闢“第二戰線”。它披露了《關於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喜臨門傢俱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宣佈6 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喜臨門無限售流通A 股股份,擬增持股份金額不低於人民幣3000 萬元,不超過人民幣8000 萬元。

此舉的意圖顯然十分明確,為此次併購加一道保險繩,直指喜臨門的控股股東位置。

“第二戰線”計劃得到了堅決的貫徹。2019年1月26日,時間只過了三個月,顧家就正式宣佈完成增持股份計劃,即在三個月內花了近8000萬元增持了2%的股份,在之前,即10月26日前,顧家已經悄悄持有了喜臨門2.84%的股票。這樣兩者相加,顧家已持有喜臨門4.84%的股票,接近二級市場的舉牌線(5%)。

顧家在“第二戰線”投入了約2億元資金,而且根據此前的“意向書”,它已經計劃再投入13.8億的資金。累計起來,顧家幾乎動用了浙江省國資委支持它的所有15億元的明股實債資金——根據2018年9月18日顧家的公告,為了這15億的資金,顧家甚至付出了20%的股權。資料顯示,該資金源自浙江省“鳳凰行動計劃”,該計劃是政府重點扶持民營企業的舉措,不想僅過了不到一個多月,這批巨資還沒捂熱,顧家就將其全部押在了併購喜臨門的項目上。

因此,說顧家家居對喜臨門“垂涎已久”並不為過。而顧家老闆顧江生雖然平素謹慎低調,但在併購投資上卻眼光“毒”到,潑辣、狠準,僅2018年不但耗資近30億發起了五項大的併購行動——包括藉由2018年股市寒冬、近千隻股票面臨爆倉威脅之際獨獨挑中的喜臨門。

這也難怪,喜臨門和顧家可謂國內家居行業的“雙雄”,前者是床墊大王,後者則是在沙發領域領先(近幾年切入床墊領域成績不俗但在喜臨門面前還是小兄弟)。雖然顧家在規模上比喜臨門大,但顧家採取的是整體家居戰略,而喜臨門則走專業路線,兩者各有特色。如果能將這樣幾十億規模的企業攬入懷中,顧家可一舉實現增長的巨大跳躍。

而現在,動用這麼大力氣、耗費那麼大資金的併購計劃竟然一紙公告就那麼說黃就黃了!顧家會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像個白衣騎士悠雅地退場?

種種跡象顯示,顧家不會,如獵鷹般的它已經提前行動,開闢了“第三戰線”。4月3日,顧家家居及子公司顧家家居(寧波)有限公司參與認購了天風證券2號分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2號資管計劃”)合計3.1億元。“2號資管計劃”於4月10日出資11.05億元承接了喜臨門控股股東華易投資發行的“16華易EB”、“華易02EB”、“華易03EB”、“華易04EB”(以下合併稱“華易可交債”)。

表面上,該行動被顧家稱作是“基於財務投資”,但實際上,如果只是賺取利息收益,顧家就動用了3.1億的資金顯然並不划算。真正的奧秘就在於“可交債”,即顧家所持有的華易債券可以轉為喜臨門的股票,而“2號資管計劃”可以轉換8834萬股普通股股票,佔喜臨門總股本的22.38%!

至此,顧家的“司馬昭之心”似乎昭然若揭——它要繞過舉牌線以及控制一家企業所引發的拉劇戰,直接以控制可交債的方式“突襲”喜臨門。難怪,上交所對兩者合併告吹和顧家“可交債”的行動提出強烈質疑,問詢函提出的20個問題中有17個指向顧家,要求其做出詳細解釋兩者關係、2號資管計劃、是否以取得喜臨門公司控制權為目的……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顧家參與“2號資管計劃”是4月3日,而計劃完成是4月10日,顯然,這個計劃可以說是為顧家“量身定做”的方案。另外,如果它真的劍指喜臨門的控制權,為什麼這個“重大事項”直到4月13日才公之於世?

喜臨門究竟“美”在哪裡,

令顧家“留連忘返”?

說完顧家的“三條戰線”,再說看看喜臨門。它究竟是如何“美豔不可方物”,撩得顧家家居興師動眾,必欲“娶”到家裡而後快?顯然,肯定不只是喜臨門這個名字,它雖然取得絕妙,意頭很好,但在重利的商人眼裡,這都是浮雲。

說實話,在很多投資者眼裡,喜臨門似乎缺乏可供炒作的題材,上半年曾達到23元/股,但下半年便進入跌跌不休模式,幾乎跌去了三分之二——當然全國大部股票也是跌跌不休,其動態市盈率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而顧家家居買入喜臨門時候的交易價格為每股15.2元,較之其10月12日收盤價11.66元已經溢價了30%——這也意味著其購買的近5%迄今仍然虧損,難道就顧家慧眼獨具?

這就是產業思維和財務思維的不同。產業資本計算價值的方式與只謀求紅利或股票增值收益絕然不同,在企業家眼裡,前者絕對要比後者的增值空間要大得多。否則,人們就不會批評很多企業上市後將融來的資金進行理財的舉動了,在企業家眼裡,這是非常低效的行為,是對融資的巨大浪費。

那麼,讓我們猜測一下,顧家為什麼一定要併購喜臨門?

1.它看重的是兩者的產業協同效應。兩者合併後,可以進行明確的產業分工,即喜臨門專注於床墊業務,而顧家將自身的床墊業務剝離裝入喜臨門,自己專注於以沙發為主體的整體家居業務,這樣既避免了同城相爭,又可以齊頭並進。當然,不排除顧家會有將喜臨門品牌弱化的打算,不斷壯大顧家的規模和市值,那樣,對喜臨門將是一個災難。

2.更有利於顧家老闆顧江生的資本運作。近幾年來,顧江生將上市公司部分交由職業經理人打理,自己則專注於以激進的併購模式另闢疆場,被人稱作“貪吃蛇”。但顯然,他的資本財技如果運作得當,將加速顧家大家居戰略的推進和十年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加一個喜臨門這個上市公司平臺,將更有利於顧家家居制定的“實業+資本”雙輪驅動戰略的實施。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顧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江生

3.企業的聲望與更多資源閃轉騰挪的空間進一步提升。顯然,能夠控制另一家家居企業對顧家品牌的提升是有力地促進,同時,也會給其人才資源、生產資源、市場資源、乃至營銷資源等都有更多發揮空間。

除此之外,在我看來,喜臨門還有以下幾個特點令顧家“留連忘返”:

一、業績增速高於行業平均。近幾年來,喜臨門在過去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增長非常快。自2015年以來,業績增長連續第四個年頭增速不低於30%(2015-2017年增長率分別為30.75%,31.39%,42.76%),2018年上半年增速為55.6%!可見喜臨門的成長性非常之好。如果不是去年遇到“股災”引發的暫時資金難題,其絕不會生出轉讓股份的念頭。

二、品牌基礎較好。喜臨門是國內最早具有品牌意識的企業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聘請了香港著名影星肥肥(沈殿霞)、國際著名巨星鞏俐作為形象代言人。其後不斷強化對品牌形象的打造,2018年更以全國家居用品行業唯一的身份加入“國家品牌計劃”!

三、奉行專注、專業主義。公司成立30多年來,一直專注於以床墊為核心的睡眠產業,成績斐然,不但是宜家等全球知名家居企業的頂級供應商,產品更進入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等標誌場所,為希爾頓、萬豪、喜來登、雷迪森等中外數百家星級酒店採用。2018年,喜臨門重金進行品牌定位,確立了品類聚焦戰略和專業主義經營路線,在品牌傳播上強調差異化的聚焦——“保護脊椎的床墊”。這標誌著喜臨門未來將繼續致力於成為專注於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以床墊為核心的高品質傢俱領導者,成為中國床墊品類的專家。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四、掌握核心科技。喜臨門很早就認識到科技創新才是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唯一道路,持續進行投入,每年研發費用投入佔銷售比高達3.5%(按2017年銷售收入31億計算,當年研發支出達1億元以上)。現在的喜臨門是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授權專利395項、國際國內發明技術專利20多項。同時,它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家、中國美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成立了科學睡眠研究中心,在行業內率先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國家級示範院士工作站,建立了自主與聯合相結合的、多層次技術研發體系。

五、強大的製造和品質能力。喜臨門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床墊生產基地。雖然很多理論認為製造帶來的價值越來越低,但在中國當下以及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製造能力仍然是企業贏得競爭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此基礎上,喜臨門一直以工匠般的精神打磨產品,贏得了廣大客戶和消費者的信賴。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喜臨門傢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阿裕

曾經,許多市場人士一度看好顧家與喜臨門的聯姻,認為如果雙方能夠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不失為浙江經濟界的一段佳話。但同時,在觀察家們看來,“意向書”的中止也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畢竟,一個成長性如此優異的企業委身下嫁可能結局不錯,但也可能命運悽慘。就像當年海信從監獄中的顧雛軍手中接過科龍,後者當年比格力基礎還要好,但最終科龍變成海信的小跟班,每況愈下。

現在,人們關注的是,顧家在和喜臨門雙雙公告併購交易告吹的情形下,仍然開闢了“第三條戰線”,將遭遇後者更多的反彈,會不會演變成劇烈的衝突甚至最終走向雙輸的結局?對此人們有理由拭目以待。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段傳敏,“中國智造系列叢書”出版人、創新聯盟/孤獨者粘盟社群發起人,資深媒體人,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EMBA(CHEMBA)畢業。財經作家,著有《蘇寧:連鎖的力量》《尚品宅配憑什麼》《定製——維意如何PK宜家》《企業教練領導力革命》等近十部經營管理書籍。願這些觀察能帶給你一些小小啟發。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中國智造之星100”項目推進中,包括以下版塊:

“123家富有創新的中小企業”,

中國智造創新論壇,

走進中國高端製造沙龍、

中國智造系列叢書,

社群CEO互動分享(100位CEO說),

留言給我們。

“明媒”不成欲“強娶”,顧家暗中開闢併購喜臨門“第三戰場”?

danield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