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從桂林出發,經靈川大境到洞井,行駛了兩個多小時,一個古色古香的村落,洞井村展現在眼前。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洞井瑤族鄉是灌陽縣一個偏遠的山鄉,地理位置更是偏遠,而其民居歷史卻悠久且獨具特色。洞井地處都龐嶺餘脈與海洋山交匯處,與興安縣漠川鄉交界,西與靈川縣大境瑤族鄉接壤,南與恭城縣慄木鎮毗連,是四縣交匯之地,因而顯出她的神秘之處。1999年,鄉政府駐洞井街,距桂林有100多公里,距灌陽縣城48公里。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洞井村地理位置雖然偏僻,外來干擾和人為破壞很少,村民歷代休養生息,自結自足,民居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宛如一部沉澱著瑤族建築智慧的古書,耐人品賞。整個村落外圍有高近2米的護牆,有東、西、南、北四個村門,村靠近馬路設有唐家祠堂。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進入村內,你會驚奇的發現每戶人家多方形規劃,戶戶相連,有門洞互通,如棋局一般,筆直的道路又似迷宮般曲折迴轉。整個村落佈局嚴謹、規劃合理,這既有防盜的功能,又有防禦外來侵犯的功效,這是洞井村唐家先人智慧的結晶,耐人尋味,讓後人深思。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洞井古民居就像一幅清麗淳樸的油畫,鑲嵌在大山的深處。這裡四面環山,這些古民居好似沉睡了百年的仙人,靜靜地躺在大山的懷抱裡,遠處的炊煙裊裊升起,斜陽暖暖地射進屋裡,讓人生出一種隔世而溫馨的情懷——這就是洞井給我的第一感受。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洞井不大,就是百十戶人家。而且村人均為唐姓。村子有溪水潺緩流過,有巨大的青條石當橋,青磚黑瓦,古樹老屋;大院落套小院落,窄巷高牆,彷彿又見當年:"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

灌陽記憶:洞井古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