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者】寧縣潘村的“新村民”

【愛國情 奮鬥者】

潘村的“新村民”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徐俊勇

仲春四月,寧縣潘村微風拂面,綠樹發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當地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孟治廷身穿黑色T恤,正忙著和當地村民在地裡給羊肚菌澆水。

短頭髮,皮膚黝黑,身材魁偉,記者見到孟治廷時,他用袖子擦了擦頭上的汗珠,臉上的土浸著汗水在額頭上留下了道道痕跡。

今年40歲的孟治廷是中國郵政集團甘肅省分公司渠道平臺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4月,他自願報名前往寧縣潘村從事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經單位篩選,最年輕的他又成了工作隊的隊長。

潘村是寧縣盤克鎮下轄的行政村,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共488戶、2087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3戶,798人。“當我接過單位交給的扶貧重任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必須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拿出郵政人‘能吃苦、幹實事’的勁頭,帶動村民致富!”孟治廷告訴記者。

要想帶動村民致富,首先得獲得他們的認可,情感交流很重要。剛來時,孟治廷聽不懂當地方言,便隔三岔五跑去村民家聊天、幫著幹農活,有時給村民捎點洗髮水、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漸漸地他聽懂了方言,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們告訴我,他們很想過上好日子,可就是找不到致富的路子。”感受到了村民所急所需的孟治廷開始琢磨當地該上什麼產業。

他通過查閱書籍和走訪專家,考察到潘村早晚溫差大,屬於高原旱地,種植出來的西瓜個大、瓤甜,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

2018年5月,孟治廷從慶陽市西峰區購買西硒2號西瓜種子,聘請農技專家帶領貧困戶開展西瓜訂單種植10畝,實現西瓜訂單銷售2萬斤,有3戶貧困戶每戶增收2萬餘元。村民李喜堂說,原來他種蘋果樹,但因長勢不好,每年的收入只有3000多元,種植西瓜後家庭收入大大提高,以後他還種西瓜。

第一次嘗試取得了成功,但孟治廷沒有滿足。一次無意間,在其他村看到蔬菜大棚和收穫的羊肚菌,讓他眼前一亮:潘村地平土肥,咱也可以種植啊!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和藥用菌品種。孟治廷考察後發現,羊肚菌人工種植產業技術目前僅有3年時間,市場需求大,新鮮的羊肚菌在市場上每斤能賣到140元左右,曬乾的每斤達到了1000元至1200元,市場前景廣闊。

但高收益的背後需要科學的種植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孟治廷告訴記者,在學習羊肚菌種植技術階段,他自告奮勇找到鄰村一家合作社負責人,不要酬勞為其工作,一門心思想“學藝”。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下來,孟治廷的誠心和努力換來了這位負責人的信任,他如願以償得到指導,學到了技術。

學成歸來,說幹就幹!在大棚建設階段,孟治廷為了給村民節省材料和建設成本,主動聯繫大棚生產企業,降低材料成本,並僱用司機兩次到陝西省雲陽縣運回大棚材料,組織村民自己動手完成了6個大棚的建設,並於2018年10月下種羊肚菌。

“我相信孟隊長的致富路子,我已經拿出了家裡的6畝土地,提供給村上建大棚。”正在給羊肚菌大棚透氣的村民趙平笑著說。

種植羊肚菌,主要是澆水和大棚透氣,溫度需要控制在15攝氏度至20攝氏度之間。除了村民每天來大棚勞作,孟治廷每天也要到大棚轉一圈,測量大棚的溫度和溼度,像愛護孩子一樣培育著羊肚菌。他說,澆水、透氣的工作需要持續三個月,這些羊肚菌是村民的希望。

據瞭解,2018年,潘村有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21人脫貧。“目前,種植羊肚菌得到了政府和更多貧困戶的認可,經專家現場指導,羊肚菌的長勢非常好,6個大棚產量至少能達到500公斤,預計2019年產值將達到10萬到15萬元。”盤克鎮鎮長張紅剛說。

2018年下半年,孟治廷還使用全省郵政系統的營銷網絡,幫助當地的合作社在網上將秋葵、蘋果等農產品銷售到陝西、北京、廣州等地,他還利用電商平臺,手把手指導農戶開設網店銷售土雞蛋200多斤。

從省城到鄉村,從市民到村民,孟治廷已經以村為家。由於一直奔波在田間地頭,經常風吹日曬,他的皮膚已變黑變糙,雙手也被山風吹得裂出了口子,但看到村民們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他感到充實和快樂。“我已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對潘村的未來,我滿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