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週年 比特幣孕育下的行業機會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向郵件列表組織“密碼朋克”的成員發送了比特幣的白皮書——《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開啟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十年。

這十年,比特幣成功孕育出了三大行業:礦機行業、數字貨幣行業、區塊鏈行業,也湧現出了無數創業、創富的年輕人。

礦機行業

比特幣網絡是第一個成功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支付交易系統,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的發行需要“挖礦”來完成。

挖礦,是礦工(即參與加密數字貨幣發行的人)為獲得記賬權及區塊獎勵,在區塊鏈上挖出新區塊的過程。

根據中本聰的設計,比特幣共有2100萬枚,礦工每挖出一個區塊可以獲得50枚比特幣的挖礦獎勵,挖礦獎勵每四年減半一次。

為了保證比特幣不會被太快挖完,比特幣系統會自動調節挖礦難度,將每一個區塊的挖出時間穩定在了10分鐘。每10分鐘,全網礦工都會共同計算一道難題,最先計算出來的礦工就能獲得一個區塊的記賬權以及挖礦獎勵。

然而,計算這道難題非常複雜,沒有固定算法,只能通過最原始的窮舉法,依靠計算機隨機的哈希碰撞,一臺計算機每秒能做多少次哈希碰撞,就代表它有多少“算力”。擁有越多“算力”的礦工,他在這10分鐘的競爭中能挖到區塊的概率也就越大。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參與挖礦的人很少,挖礦的難度較低,所以大家都是用計算機CPU挖礦。像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就是由中本聰用計算機CPU挖出來的。

後來,隨著人們對比特幣的認可,比特幣的價格逐步上漲,由最初的一文不值,漲到了最高20000美金一枚。於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礦工的行列,全網算力不斷上漲,挖礦難度逐漸加大。

2010年9月,第一個GPU挖礦軟件發佈,那時,一張顯卡的算力相當於幾十個CPU。可是很快,GPU挖礦也很難再挖出比特幣。

於是,專門用於挖礦的礦機誕生了。礦機基於挖礦芯片的專業挖礦設備,只執行單一運算程序。礦工只需要在網上下載比特幣挖礦軟件,用該軟件分配好每臺礦機的任務,就可以開始挖礦了。

2012年8月,被稱為“烤貓”的蔣信予成立了深圳市比特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佈製造ASIC礦機的計劃。

自此,比特幣挖礦進入到了“裝備”比拼的時代,不少比特幣愛好者看到了裝備帶來的財富,紛紛進入裝備市場。像隨後的,南瓜張的“阿瓦隆”、比特大陸吳忌寒的“螞蟻礦機”、美國的“蝴蝶礦機”等等等等,也加入了裝備市場的角逐。

這些年,全球最大的礦機公司比特大陸憑藉著不斷推出的新礦機在市場上所向披靡,拿下了70%的市場份額。隨著算力的集中,中本聰對比特幣去中心化的憧憬漸漸被打破,比特幣的發行開始被掌握在了少數人的手中。

然而,由於今年以來,比特幣幣價跌跌不休,礦機生意也大不如前,礦機行業中的前三甲——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均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以期通過傳統資本市場的融資,結合現有的芯片研發優勢,開拓AI業務。

數字貨幣行業

比特幣的成功發行,昭示著加密數字貨幣的流通成為了一種可能。而比特幣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也為其他幣種的崛起創造了機遇。

比特幣,由於其完全去中心化的運作設計,使得它一直處於一種高能耗、低效率的狀態。可是,當比特幣的交易量越來越大時,這種高能耗、低效率的狀態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於是,早期的比特幣愛好者開始分別從高能耗和低效率上下功夫,想要讓加密數字貨幣變成更好的樣子。

比特幣的高能耗,主要是因為其採用了PoW共識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需要全網礦工進行無數次的哈希碰撞運算解題。

2013年,與PoW共識機制完全不同的PoS共識機制(權益證明機制)被髮明出來,時年19歲的V神意識到,他可以創建一種新的比特幣,然後他利用全新的PoS共識機制打造了以太坊,解決了比特幣高能耗的問題,其智能合約平臺的性質,令數字貨幣的發行成為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2017年,比特幣幣價持續上漲,早期的比特幣愛好者們賺得盆滿缽滿,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也開始發幣。逐漸地,發幣成為了一種風潮,並效仿股票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而創造了一個新詞彙“首次發行代幣(ICO)”。

根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截止到今日,已有2089種加密數字貨幣正在流通,總市值約2033億美金,也由此衍生出了15564家從事加密數字貨幣交易的交易所。

比特幣就像一個巨人,有的人站在它的肩上,想讓加密數字貨幣變成更好的樣子,也有人跟在它的身後,想順勢分一杯羹。這兩種人匯聚到了一起,讓加密數字貨幣漸漸形成了一個行業,無數人湧入這個行業,以此為生。

區塊鏈行業

區塊鏈最初是應用於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比特幣白皮書問世之際,也標誌著區塊鏈的誕生。

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其實並不是由中本聰創建,而是中本聰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了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非對稱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以新的結構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新型應用模式。

只是由於區塊鏈是由一串使用密碼學算法產生的區塊連接而成,且按順序相連,呈鏈狀結構,所以被稱作了區塊鏈。

區塊鏈為比特幣而生,但其去中心化的低成本信任、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卻可以應用到很多行業。

於是,在各國政府對加密數字貨幣的政策尚不明朗的當下,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被單獨摘了出來,廣受推崇。

像對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及ICO嚴令禁止的中國,對區塊鏈技術也是大力推廣,國內的諸多企業更是在加緊佈局區塊鏈,唯恐成為大勢之下的落伍者。

據IPRdaily中文網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前100名)”中,三家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單位榜上有名,加起來的2017年全球專利總數達68件,成為世界第一,在民營企業當中,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以43件位列第二。

儘管區塊鏈行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其在金融、醫療、保險、慈善、農業、電商等領域的應用正在逐步推進,極具發展潛力。

10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中國一般企業的生命週期也就是5~8年,而比特幣走過了10年卻仍處於萌芽階段。這10年,因為比特幣而衍生出來的礦機行業、數字貨幣行業、區塊鏈行業成為了諸多90後就業、創業的方向。

時至今日,比特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它更是一盞燈,為“後互聯網時代”的人們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也期待著下一個10年,比特幣和區塊鏈能為社會帶來更多變革,讓技術能夠真正地服務於人們的生產、生活。

更多精彩點評請關注公眾號:肖恩說鏈。鏈豹財經CEO帶你每天漲知識!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