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大學時,城市、大學、專業該如何選擇?

高考填報志願該如何選擇院校和專業?成為了每年志願填報中一個糾結的話題。如果再加上一個城市(院校所在城市)的選擇,這就變成一個院校、專業和城市三維選擇的問題。

考生如何正確進行思考,在院校、專業和城市三方面做出平衡?是選擇在經濟文化發達的一線城市上學,還是選擇在二、三線城市上學?是選擇雙一流名校的服從調劑專業,還是選擇普通院校本人所報的心儀專業?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熱門專業,還是選擇相對冷門專業?大家公認的最正確的選擇一定應當是選擇一線城市的名牌院校的自己最喜歡的優秀專業。

選擇大學時,城市、大學、專業該如何選擇?

但是這個所謂公認的正確選擇並無實際意義,因為這樣的選擇首先需要足夠高的高考成績才能滿足要求。當考生考不出足夠高的分數的情況下,就必須在院校、專業和城市三者之中作出一些取捨,達到相對平衡。

那麼,如何平衡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呢?在選擇的時候應當如何排列三者的順序呢?院校、專業和城市哪個更重要?

總體講專業應該是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專業與將來從事的職業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考生填報志願時首先應該有基本的學業規劃和簡單的職業規劃,要有自己的職業趨向。這樣,選擇的專業才能適合自身的性格,同時兼顧好就業與城市之間的關係。

當然,具體填報志願時也要靈活掌握。單從分數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把考生的分數以考生線差的形式,按照其能達到院校投檔錄取分數線差的範圍,分成以下三個區間。考生填報志願時,先要看考生分數處於高考當年各批次控制分數線的什麼區間範圍,並從與之對應的三個基本思路出發去考慮問題,才能做出相對合理的選擇。

一、批次內高線差考生

批次內高線差考生填報志願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先院校、再城市、再專業,即院校﹥城市﹥專業。

這對於每年高考文理科狀元及重點批前百名考生尤為合適。同時,由於各錄取批次都有其批次內的高線差考生,與之對應的高層次院校一般都應該作為首選。譬如考生分數達到了北大、清華錄取線,還要考慮是不是要上低於該校的其他院校嗎?考生應該意識到,在當今大類招生和信息科學迅速發展的時代,高層次名牌大學更需要培養全面接受系統薰陶的複合型人才。

再從城市選擇講,名牌大學的地域位置還能不好嗎?城市是考生大學四年學習生活的大環境,尤其發達的一線城市更加能夠開闊考生的視野。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不少大學畢業生最後留在了他所就讀的那個城市工作。因此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要意識到,你所選擇的城市很可能成為未來就業的第二故鄉,也是應該放在重要位置。

當然,並不是說專業不重要。專業排在靠後,不是沒有底線。這是對各批次尤其重點批次高線差考生選擇院校、城市和專業時相比較而做出的建議。如果名牌大學確有個別專業考生的確不喜歡,就應該在院校、城市、專業三者之間再次做出平衡。

二、批次內中線差考生

批次內中線差考生填報志願的基本思路應該是院校、城市、專業一併考慮,即院校+城市+專業。

批次內中線差考生與高線差及低線差考生三者所對應的選擇院校的數量,並不一定是三三制的平均概念,而應該是中間大,兩頭小。如我省每年重點批次錄取,省內外理工類院校290餘所,批次內中線差考生選擇的院校數量可以掌握在50-250所這樣比較寬泛的範圍內,儘量使多數考生可以選擇到既能保證專業、又有心儀城市的院校。

因為這部分考生在與高線差考生及高層次院校的競爭中,由於分數不夠理想,往往容易產生如何選擇院校和專業的糾結。所以就要考慮院校、城市、專業三者兼顧,選院校的同時選個好的專業和相對滿意的城市。

實際上,由於各批次中線差考生與高線差和低線差考生相比,具有更多可選院校的優勢,任你自由選擇。重點批次中如果考生成績達到雙一流高校投檔錄取條件,但是選擇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或者可能會被調劑到自己不願意就讀的專業。而如果選擇較低層次的院校,既可以就讀滿意的專業,也有望達到畢業後利於就業的城市,那麼這應該就是心儀的選擇。

選擇大學時,城市、大學、專業該如何選擇?

三、批次內低線差考生

批次內低線差考生填報志願的基本思路正好與高線差考生相反,應該是先專業、再城市、再院校,即專業﹥城市﹥院校。

由於各批次內低線差考生分數沒有優勢,填報志願建議以專業為主。尤其重點批次壓線考生所能選擇的院校已經所剩無幾,所以就要在選擇專業上多做文章。如果在選擇專業和院校的同時,能兼顧到較好的城市就讀當然更為理想。

低線差考生還存在一個跨批次錄取問題。如果專業不滿意,就要考慮是否放棄上一批次使考生糾結的院校,而將重點放在選擇下一批次志願上。這樣也許你會發現,下一批次可供選擇的好專業、好院校還有很多。也就是說,批次內低線差及壓線考生注意報好跨批次院校及專業志願,是填報志願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樣,就可以憑藉自己的分數優勢,在確保選擇到下一個批次好專業的同時,也能選擇到滿意的院校,甚至還有可能達到專業、院校和城市都使你相對滿意的結果。

以上即是筆者為2019年新一屆考生提出的選擇院校、專業和城市的三個基本思路,僅供參考。

選擇大學時,城市、大學、專業該如何選擇?

目前,全國普通高校達到2000多所,分佈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無論從數量還是城市分佈上,都為考生的選擇提供了多樣化的廣闊平臺。

我省近年考生填報志願趨勢也在向城市或地域傾斜:一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江蘇浙江等地的大學在綜合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分數還是差距比較大的,這些地方的大學分數要遠超出省內及其他偏遠地方的大學分數;二是重點批次錄取省外生源普遍好於省內。如2016-2018年,省內理科一本錄取院校西北師範大學、蘭州財經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連續兩年投檔分數都處於重點線上20分以內的低線差區間,有的甚至壓線投檔。考生願意用高分去省外大學就讀,無非就是上大學在一個好的城市,經濟發達,以後大學畢業可以留在那裡方便就業。

但在此提醒考生:對於分數超出批次控制分數線不多或根本就沒有分數優勢的考生來講,報考地域較偏的院校錄取幾率更大。

總之,由於我國的高校發展及層次差異很大。考生填報志願時,如何將院校、專業和城市有效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真正做到三者統一併不容易。所以怎樣根據本人高考成績,合理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院校、專業和城市,必須要下一定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