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学时,城市、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

高考填报志愿该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成为了每年志愿填报中一个纠结的话题。如果再加上一个城市(院校所在城市)的选择,这就变成一个院校、专业和城市三维选择的问题。

考生如何正确进行思考,在院校、专业和城市三方面做出平衡?是选择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一线城市上学,还是选择在二、三线城市上学?是选择双一流名校的服从调剂专业,还是选择普通院校本人所报的心仪专业?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热门专业,还是选择相对冷门专业?大家公认的最正确的选择一定应当是选择一线城市的名牌院校的自己最喜欢的优秀专业。

选择大学时,城市、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

但是这个所谓公认的正确选择并无实际意义,因为这样的选择首先需要足够高的高考成绩才能满足要求。当考生考不出足够高的分数的情况下,就必须在院校、专业和城市三者之中作出一些取舍,达到相对平衡。

那么,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在选择的时候应当如何排列三者的顺序呢?院校、专业和城市哪个更重要?

总体讲专业应该是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专业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应该有基本的学业规划和简单的职业规划,要有自己的职业趋向。这样,选择的专业才能适合自身的性格,同时兼顾好就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当然,具体填报志愿时也要灵活掌握。单从分数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考生的分数以考生线差的形式,按照其能达到院校投档录取分数线差的范围,分成以下三个区间。考生填报志愿时,先要看考生分数处于高考当年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什么区间范围,并从与之对应的三个基本思路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

一、批次内高线差考生

批次内高线差考生填报志愿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先院校、再城市、再专业,即院校﹥城市﹥专业。

这对于每年高考文理科状元及重点批前百名考生尤为合适。同时,由于各录取批次都有其批次内的高线差考生,与之对应的高层次院校一般都应该作为首选。譬如考生分数达到了北大、清华录取线,还要考虑是不是要上低于该校的其他院校吗?考生应该意识到,在当今大类招生和信息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高层次名牌大学更需要培养全面接受系统熏陶的复合型人才。

再从城市选择讲,名牌大学的地域位置还能不好吗?城市是考生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大环境,尤其发达的一线城市更加能够开阔考生的视野。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不少大学毕业生最后留在了他所就读的那个城市工作。因此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要意识到,你所选择的城市很可能成为未来就业的第二故乡,也是应该放在重要位置。

当然,并不是说专业不重要。专业排在靠后,不是没有底线。这是对各批次尤其重点批次高线差考生选择院校、城市和专业时相比较而做出的建议。如果名牌大学确有个别专业考生的确不喜欢,就应该在院校、城市、专业三者之间再次做出平衡。

二、批次内中线差考生

批次内中线差考生填报志愿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院校、城市、专业一并考虑,即院校+城市+专业。

批次内中线差考生与高线差及低线差考生三者所对应的选择院校的数量,并不一定是三三制的平均概念,而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如我省每年重点批次录取,省内外理工类院校290余所,批次内中线差考生选择的院校数量可以掌握在50-250所这样比较宽泛的范围内,尽量使多数考生可以选择到既能保证专业、又有心仪城市的院校。

因为这部分考生在与高线差考生及高层次院校的竞争中,由于分数不够理想,往往容易产生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的纠结。所以就要考虑院校、城市、专业三者兼顾,选院校的同时选个好的专业和相对满意的城市。

实际上,由于各批次中线差考生与高线差和低线差考生相比,具有更多可选院校的优势,任你自由选择。重点批次中如果考生成绩达到双一流高校投档录取条件,但是选择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可能会被调剂到自己不愿意就读的专业。而如果选择较低层次的院校,既可以就读满意的专业,也有望达到毕业后利于就业的城市,那么这应该就是心仪的选择。

选择大学时,城市、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

三、批次内低线差考生

批次内低线差考生填报志愿的基本思路正好与高线差考生相反,应该是先专业、再城市、再院校,即专业﹥城市﹥院校。

由于各批次内低线差考生分数没有优势,填报志愿建议以专业为主。尤其重点批次压线考生所能选择的院校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就要在选择专业上多做文章。如果在选择专业和院校的同时,能兼顾到较好的城市就读当然更为理想。

低线差考生还存在一个跨批次录取问题。如果专业不满意,就要考虑是否放弃上一批次使考生纠结的院校,而将重点放在选择下一批次志愿上。这样也许你会发现,下一批次可供选择的好专业、好院校还有很多。也就是说,批次内低线差及压线考生注意报好跨批次院校及专业志愿,是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分数优势,在确保选择到下一个批次好专业的同时,也能选择到满意的院校,甚至还有可能达到专业、院校和城市都使你相对满意的结果。

以上即是笔者为2019年新一届考生提出的选择院校、专业和城市的三个基本思路,仅供参考。

选择大学时,城市、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达到2000多所,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无论从数量还是城市分布上,都为考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广阔平台。

我省近年考生填报志愿趋势也在向城市或地域倾斜:一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大学在综合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分数还是差距比较大的,这些地方的大学分数要远超出省内及其他偏远地方的大学分数;二是重点批次录取省外生源普遍好于省内。如2016-2018年,省内理科一本录取院校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连续两年投档分数都处于重点线上20分以内的低线差区间,有的甚至压线投档。考生愿意用高分去省外大学就读,无非就是上大学在一个好的城市,经济发达,以后大学毕业可以留在那里方便就业。

但在此提醒考生:对于分数超出批次控制分数线不多或根本就没有分数优势的考生来讲,报考地域较偏的院校录取几率更大。

总之,由于我国的高校发展及层次差异很大。考生填报志愿时,如何将院校、专业和城市有效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真正做到三者统一并不容易。所以怎样根据本人高考成绩,合理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和城市,必须要下一定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