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志》(1990—2010)志稿评审会召开

《张家川县志》(1990—2010)志稿评审会召开

4月19日上午,《张家川县志》(1990—2010)志稿评审会在张家川县召开。省史志办市县指导处处长陈谦、天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邵宏伟、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宽余出席会议。

《张家川县志》(1990—2010)志稿评审会召开

(省史志办市县指导处处长陈谦讲话)

陈谦在讲话中对《张家川县志》志稿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张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史志工作,将《张家川县志》编纂工作列为全县重点推进项目,安排专项经费,聘用老同志参与工作,为修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对于志稿评审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陈谦强调,要充分认识编修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志,把《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把好志稿评定的各个环节,讲政治、严标准、细打磨,切实保证志书质量;要通力协作、求真务实,将《张家川县志》编写成一部精品佳志。

会议强调,全体编纂人员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认真细化吸收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狠下功夫,精雕细刻,认真做好志稿修改完善工作,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志。

张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筱宁在评审会上作了致辞。他说,张家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修志、读志、用志的优良传统。《张家川县志》精心雕琢、数易其稿,历时10年终成一志,该部志书包含着社会各界人士的殷切期望,凝聚着全体修志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充分发表真知灼见,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努力将《张家川县志》编纂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无愧当代后世的精品志书。希望参会的单位和部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结合各自承担的志书资料整理任务,查漏补缺,完善资料。

评审会上,各位领导、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张家川县志》的体例体裁、资料内容、记述方法、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点评,并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和建议。

县委常委苏红娟主持评审会,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汇报了《张家川县志》(1990—2010)编纂情况。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相关领导和“四县两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家川县领导关春生、邓怀飞及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张家川县志》(1990—2010)志稿评审会召开

据了解,2001年,首部《张家川县志》出版发行,2006年,按照全市二轮修志工作会议精神,张家川县全面启动二轮修志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秉持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基本承袭、适当调整、个别革新”的工作原则,篇目设置遵循编写续志思路。在漫长的编纂过程中,张家川县地方志办公室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通过定向约稿、广泛发函、登门拜访等方式,实行分层次业务培训、成立修志业务专家组,严把质量关,多渠道征集各类文献、档案及口碑资料,全方位对志稿进行评审,获得修改意见建议200余条。历时10年,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打磨、完善,于2018年底完成80余万字的“富有时代气息、彰显张家川特色”的《张家川县志》(1990—2010)评审稿,全书共26篇158章485节,上限为1990年,下限为20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