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華煥仁老人13歲開始用50年的功夫讓非遺堆花糕團錦上添花


從明清起的幾百年時間裡,堆花糕團在江南一帶一直就享有盛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堆花糕團祝壽上樑的傳統讓非遺傳人華煥仁很受歡迎,周邊來定做的人絡繹不絕。

每擔有16個糰子,一天賣三擔、一擔賣20塊錢,一個月下來,那時候可是有筆可觀的收入;不過如今,這份百年傳承的老手藝正漸漸地被人淡忘,卻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67歲華煥仁老人13歲開始製作堆花糕團,50多年來,這門手藝已在其家族傳承了三代。據悉,2017年5月,華煥仁的堆花糕團還被列入常州市武進區第二批“非遺”名錄。

踏入華老家中,一桌子錦簇花團映入眼簾,有“福祿壽三星”糰子、有“龍鳳呈祥”糰子、有“年年有餘”錦鯉糰子、有“花開富貴”百花團子……,林林總總,美不勝收。

糕團是糯米粉做成的,喜慶時堆上花,就稱堆花糕團,這些“顏值”與“內涵”並存的花團均出自武進區堆花糕團非遺傳人67歲的華煥仁之手。

從米粉到糕團費時費力,米粉提前一兩天就要開始準備,洗淨、晾乾、研磨,揉麵全程手工,糕團都要用柴火燒的爐子來蒸,50年積攢下來的功夫活不僅讓華師傅揉麵軟硬適中,而且重量誤差都不會超過一兩。

從米粉到糕團費時費力,米粉提前一兩天就要開始準備,洗淨、晾乾、研磨,揉麵全程手工,糕團都要用柴火燒的爐子來蒸,50年積攢下來的功夫活不僅讓華師傅揉麵軟硬適中,而且重量誤差都不會超過一兩。

和麵、造型、堆花、修整,憑著一個母親留下的鋁質飯盒子裝著幾件不起眼的老工具,剪子、鑷子陪伴華師傅幾十年,一朵朵“面花”在華煥仁老先生的手中靜靜綻放......

和麵、造型、堆花、修整,憑著一個母親留下的鋁質飯盒子裝著幾件不起眼的老工具,剪子、鑷子陪伴華師傅幾十年,一朵朵“面花”在華煥仁老先生的手中靜靜綻放......

和麵、造型、堆花、修整,憑著一個母親留下的鋁質飯盒子裝著幾件不起眼的老工具,剪子、鑷子陪伴華師傅幾十年......

和麵、造型、堆花、修整,憑著一個母親留下的鋁質飯盒子裝著幾件不起眼的老工具,剪子、鑷子陪伴華師傅幾十年......

一朵朵“面花”在華煥仁老先生的手中靜靜綻放......

華老還常在周邊小學開展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將堆花糕團的傳統技藝教授給小朋友們,讓堆花糕團這一“草根”民間手藝能夠被更多人所知曉。

花團錦簇奪人眼球,十全十美美不勝收,令人交口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