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為慶祝中國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東部戰區海軍某護衛艦支隊精心準備了一場驚喜連連的軍營開放日,小橘子們也有機會親自登艦啦~

作為有禮貌的“小橘子”,登艦可不是那麼“簡單”的,軍艦上的禮儀有很多,下面來講講鳴笛鳴哨、禮炮、站坡等軍艦禮儀~

本次閱艦式將有60餘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參加多國海軍活動,多個國家艦艇參加國際艦隊檢閱。這將是繼2009年的青島海軍大閱兵之後,中國海軍舉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海上閱艦式活動。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徒手敬禮

徒手敬禮是各國海軍的基本禮儀,也是使用場合最多的禮儀。例如:海軍官兵登上軍艦舷梯的1/3時,需要向主桅杆上的國旗敬禮;值更長要向登艦的貴賓、官兵進行敬禮,受禮者也需還禮。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艦員分區列隊

分區列隊俗稱“站坡”,艦員們按照規定的順序和站位沿著艦艇左、右舷列隊。站坡是一個隆重的禮儀,用於迎接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海上閱兵、檢閱艦艇、訪問外國港口進出港時等重要場合。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站坡時,艦員們站姿是跨立,這樣的姿勢更加穩定,不容易摔倒,並且雙手背後,這樣表示友好沒有敵意。

站坡其實是海軍的傳統禮節之一。它的起源來自風帆時代,風帆時代的歐洲軍艦上,常常用到橫帆。橫帆就是以軍艦桅杆上的橫桁為支桿,向下垂掛巨大的方帆。當風帆不用的時候就收起來綁在橫桁上,用的時候再解開放下來。在風帆時代,風帆的收起和放下都是需要艦員手動操作的。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所以當需要風帆時,艦員們就要爬上橫桁上進行操作,久而久之,這些艦員就可以在橫桁上工作,甚至還能自由行走。後來,艦員爬上橫桁這個行為不僅代表著艦員的素質,而且還慢慢的演變成了海上相見禮節攀桅禮(Manning the yards)。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在風帆時代,當一艘武裝帆船駛入港口時,除了確保航行所需的基本人力外,會讓所有多餘的人員全都站到橫桁之上,藉此證明此時船上的火炮無人操作、我艦是友好和平的。

後來就轉變成了歡迎貴客的禮儀,全體水手沿桅杆攀登,倚身於帆桁上,當聽到號令時全體脫帽揮手致意三次,並在受禮者有回禮時再歡呼一次。然而,進入蒸汽時代後,風帆就不再是艦船的主要動力,帆船也慢慢的被淘汰了,這個禮節就變為了站坡。

一幅1796年時的畫作,描述停泊在斯庇漢港內的夏洛特女王號為了迎接到訪的海軍上將而進行攀桅禮的情況。

(來源: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鳴笛鳴哨

鳴笛鳴哨也是海軍從風帆時代就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水手哨因為發出的聲音非常的清脆好聽,所以也被稱為“銀笛”,外形有點像菸斗,在風帆時代,這是老船長才可以使用的,也是老船長的榮譽象徵。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在軍艦上,由於艙室和艦員非常多,還有各種各樣的機器聲,所以通常用哨聲來傳達命令。除了傳達命令之外,當軍艦迎接軍官和貴賓時,鳴笛是一種禮儀。例如中國海軍規定,鳴笛一長聲,表示立正或敬禮,兩短聲表示稍息或禮畢。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登上“約克公爵”號戰列艦

(來源:Priest, L C (Lt), Royal Navy official photographer)

鳴笛鳴哨禮儀中還有一個國際海軍慣例,就是當軍艦在航行過程中,如果遇到了掃雷艦艇,無論軍艦的級別高低、噸位大小,都必須向掃雷軍艦鳴笛致敬。

鳴放禮炮

海軍禮炮可以說是軍艦上最隆重的禮節。它通常分為國家禮炮、個人禮炮、慶典禮炮等。

個人禮炮是向海軍將級以上軍官表示敬意,數量要根據不同將領的軍銜,根據軍銜的高低鳴放19、17、15、13、11響禮炮。

國家禮炮為21響,用於艦艇出訪時表示對東道國的敬意,還用於向來訪的鳴放國家禮炮的外國軍艦表示回禮。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去年“因陀羅-2017”俄印跨軍種聯合軍演中,印度兩艘軍艦準備參加國際聯演,俄羅斯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碼頭上舉行了隆重的艦艇分隊儀式,並且鳴放禮炮歡迎印度海軍到來。結果,印度鬧了個大笑話,印度海軍竟然遲到了40分鐘,並且其中一艘印度“卡德馬特”號護衛艦在準備進入俄羅斯軍港停泊時,還撞上了俄羅斯的一艘醫院船……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說起來印度的閱兵,還有好多好玩的事兒,局座看了都想笑~比如印度閱兵時,坦克的炮口會指向主席臺,還會衝準觀眾,看起來極其危險。不過,小編認為,在印度的閱兵式上都會出現摩托車雜技表演、裝備花車、駱駝隊列等表演,炮口轉動也不算什麼了,對於印度來說,不過是另外一種表演形式吧~

閱艦式來了,懂點軍艦禮儀好登艦

美國軍艦的特殊儀式“用人組字”是什麼?軍艦上的甲板招待會還有海參、鮑魚?更多軍艦禮儀請點擊“珊瑚橘課堂”,局座給你講講他的上艦學習禮儀的經歷~

資料來自:新浪軍事、觀察者網、當代海軍雜誌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