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法語“一哥”爭奪史:誰才是真正的歐洲通用語?

英語在當今世界上仍具有強大的優勢: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約有3億,占人類世界的1/11,如果在地理領域之外加上文化領域,有7億人能程度不同地聽、說英語,這些人分佈的地域佔全球面積的1/4。如今,英語是聯合國和幾乎所有國際機構的通用語言之一,也是將近40個獨立國家和好幾個自治地區的官方語言。全世界50%以上的科技書刊、譯著和廣播節目都使用英語。


英語、法語“一哥”爭奪史:誰才是真正的歐洲通用語?

法語是29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其他多個地區的官方語言。除去法語發源地法國和法語流行的邊緣地區(尤其是比

其實,法語在歷史上確實輝煌過,法語曾被認為是最優雅的語言,是某種身份的象徵。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1500—1558)曾經說過:“他對上帝講西班牙語、對紳士講法語、對女士講意大利語、對馬講德語。”1919年《凡爾賽和約》是世界上第一份用英語書寫的國際條約,終結了法語作為唯一的國際性官方語言的地位。之後,英語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成為全球通用語言。

英語和法語為爭奪“一哥”的地位明爭暗鬥,但是這兩種語言同屬印歐語系,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堪稱世上長相最相似的語言。英語中有大量的法語詞彙,隨著英語普及全球,法語也開始出現英語化的現象。


英語、法語“一哥”爭奪史:誰才是真正的歐洲通用語?

英語詞彙來源統計表

歐洲貴族的通用語言

在歐洲國家的貴族沙龍中,在科學院中,乃至在宮廷裡,人們皆以講法語為榮。更有甚者,當時不僅不少法國啟蒙思想家被歐洲各國的所謂“開明君主”接二連三地請入宮廷,待若上賓,就連一些並無特長的法國人,僅僅因為會說法語,亦紛紛被各國的王公顯貴、富商巨賈請入家中擔任家庭教師。法語的簡潔明快、結構嚴整也受到普遍的讚揚,許多歐洲作家都以法語寫作。學習法語也成為一種潮流,許多詞典和類似於語法指南的書籍不僅成為法國本土貴族和小資們炫耀的珍寶,同樣也是歐洲其他國家上層社會搜覓的對象。


英語、法語“一哥”爭奪史:誰才是真正的歐洲通用語?

瑞典古斯塔夫三世(左)和他的兩個兄弟。

在瑞典,古斯塔夫三世(Gustavus III,1746—1792)是一個在法語環境中成長起來、精通法國語言文化的君主。他只讀法語書籍,除法語外,不講其他任何語言。他是伏爾泰和拉辛的崇拜者。在德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嚮往法國的文化並曾試圖到路易十四的宮廷效力,因故未能如願。腓特烈大帝(FrederickⅡ,1712—1786)對法語特別痴迷,他在宮廷、軍隊以及行政機構內都聘請了很多法國人。他只看用法語演出的劇目,並自己學習用法語吟詩作詞。1743年,他創辦普魯士科學和文學學士院,該院的第一任院長莫倍杜依就是法國人。學士院的章程規定,這裡不得用拉丁語,只能用法語。國王說:“使用這種語言(法語),你們就可以免得學習其他各種語言,把學習其他語言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學習你們的專業,這樣做有利於事業。你們的思想就可以以同一形式傳播,真理就可以通過同一途徑傳送給眾人。”1782年,在腓特烈大帝的贊助下,柏林科學院舉行了法語徵文競賽,題目是“法語如何成為通用的語言”?

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更是伏爾泰和狄德羅的鐵桿“粉絲”。登基9天之後,葉卡捷琳娜得知百科全書後數卷在法國禁止出版,便誠邀狄德羅前往聖彼得堡繼續印刷他的著作,但被拒絕。之後,她瞭解到狄德羅生活困窘,不得不變賣藏書以維持生計。女皇迅速以購買者的身份出現,並給出了更高的價格,還高薪聘請狄德羅作為她的“圖書管理員”。19世紀中葉,俄國大多數貴族和文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在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裡,其中大量對話以及開場出於真實感的需要,都大量使用法語,而不是俄語。

延續了17世紀的威望,法語作為歐洲外交語言的地位最終在18世紀得以確立和鞏固。在1678以前,歐洲幾乎所有的和約均用拉丁語。因為拉丁語有自己的詞典和較為成熟的語法規則,可以保證在100年後用拉丁語簽署的條約其意思不會改變。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宣告結束,儘管法國人輸掉了這場戰爭,但是《拉施塔特和約》完全是用法語撰文的。法國全權代表C.維拉爾公爵只講法語,他的談判對手E.薩瓦應其要求同意使用法語談判並簽署和約。

從18世紀中葉開始,法語迎來了在歐洲外交界的最輝煌時期。歐洲各國基本上都用法語代替拉丁語作為外交語言,歐洲幾乎所有的國際條約、文檔都以法語書寫,在國際會議中各國外交官也把法語作為口頭談判的首要語言。羅馬教廷大使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信函使用法語書寫,這個事件在當時意義重大,它清楚地表明拉丁語已徹底讓位於法語。荷蘭外交部給英國、西班牙和撒丁等國國王的信也是用法語寫的,英國給俄國政府的外交文件也是用法語寫成的。此規定一直沿用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為止。當時參會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都不懂法語,因此他們都堅持條約要用英文和法文兩種文字來書寫,法國代表團團長克里孟梭同意了他們的要求。美國和英國代表在此基礎又提出會議發出的所有文件都要有英文和法文文本,且二者同時有效。

英語的接力崛起

從18世紀中晚期開始,隨著法國國際地位的下降,法語開始走下坡路。儘管如此,法語在歐洲仍享有很高的聲譽,仍然是歐洲大陸的外交用語,其優勢一直保持到20世紀初。19世紀末期,法國中小學的課本中還驕傲地寫著:“在歐洲,法語的地位超過其他語言,因為它是外交語言,歐洲各國的知識階層都使用它。”法語還是意大利、中歐、俄國以及巴爾幹諸國上層階級的第二語言;在瑞典、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的中學裡,法語是必修課程。

18世紀的英國人對法語和法國文化抱有一種相當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他們非常羨慕法國豐富且充滿活力的文化,其開放的思想、浪漫的情懷、高雅紳士的生活都是英國人嚮往和夢寐以求的;另一方面,他們又因曾遭受到法國人的入侵而對法國帶有一種仇恨的心理。雖然法語被視為18世紀歐洲的語言,但是英國人卻不承認法語的優勢地位。儘管如此,在語言和文化方面,英國社會尤其是上層社會仍然受到法國的較大影響,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去法國求學。從1741年起,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便開設法語課程。法國的文學作品和盧梭的著作深受英國讀者歡迎。有些英國作家對法語異常迷戀,如沃波爾、吉蓬等,不僅用法語通信,而且用法語寫作。

從17世紀起,英國逐漸戰勝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最早的殖民強國,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殖民帝國。英國的士兵、傳教士、商人、移民和官員遍佈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他們把英語傳播到了這些大英帝國的屬地。在北美和大洋洲,英國的殖民者要佔據那裡的土地建立新的英國,所以英國殖民者驅趕當地土著,霸佔他們的土地。隨著當地居民人口的削減和居住地的消失,英語自然成了新開發土地上流行的語言。在亞洲和非洲,英國殖民者需要當地的勞動力,他們的主要興趣不是在處女地上建立新的英國人的家園而是汲取財富,所以他們不是把當地居民驅趕走,而是僱傭他們在農場和礦場勞動。英語是他們和勞工交際的工具,是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之間交談的語言。在這些亞非的殖民地裡,經過英國的長期殖民統治,英語並沒有取代當地語言,但是英國人的統治培養了當地說英語的精英階級,他們在非殖民化以後還繼續使用英語,或者把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交際語言。


英語、法語“一哥”爭奪史:誰才是真正的歐洲通用語?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在基拉-亞茲的喀布爾入口向威廉·麥克諾滕爵士投降》

到了19世紀,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和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這樣,英語就成了貿易業的通用語。商業界的常用詞彙與商業有密切聯繫的航海業詞彙、保險業詞彙、通信業詞彙、金融業詞彙、郵政業詞彙等,都因為英國人是主要的參與者和創建者,大都使用英語。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衰落,本來是會像歷史上的其他世界帝國的衰落一樣,導致它的語言的消退和失去優勢地位。但是,對於英語來說,幸運的是新的世界帝國也是個英語國家。美國在20世紀的崛起不僅沒有中斷英語的傳播,反而大大促進了英語在全世界的流行。

20世紀下半葉開始,美國取代了英國而成為推動和維持英語強勢地位的主要力量。二戰後,美國超越歐洲國家,成了世界上科技創新最多的國家,從醫藥、航空航天到信息技術,都處於最先進的地位,特別是電腦信息技術,美國無疑是先行者,全新的電腦產品,絕大部分的新軟件以及新穎的網絡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英語在信息技術中的一統天下,促使全世界的使用者都不得不學習一點英語詞彙。在商品化了的技術中英語廣泛流行,在專業的科學研究中也是如此,無論是哪個領域的科學研究,如果想得到同行們的認可,必須用英語發表。重要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也毫無例外地採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法國政府曾經想改變這種狀況,制定法規不資助使用英語的學術會議和學術報告。但是法國人很快就明白,這個法規並不能為法語贏得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倒是對法國科學的國際地位造成巨大損失。此外,美國在文化領域的全球影響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推動了英語的流傳。

法語復興計劃

伴隨英語的強勢地位,法語則是在不斷衰退。隨著前法屬殖民地的紛紛獨立,法語在相當多的非洲國家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在法國本國內,法語在學術、經濟等各個領域的使用率逐漸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英語詞彙隨著英美電影、電視、小說等進入法語。對於很多人來說,說英語不僅僅是一種交流的需要,更是一種時尚的表現。在學術界,由於美國在科技方面居於領先地位,各類科技文章大部分選擇使用英語,導致大量科技術語只有英語詞彙的表達法,因此為了方便論文的撰寫及被外國讀者所查閱,越來越多的法國學者也選擇用英語撰寫學術論文。在各大國際組織中,法語地位也被英語所趕超。在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國際奧委會等國際組織中,法語由原來的唯一官方語言成為排在英語之後的官方語言之一,法語的使用率也因為英語的影響而不斷下降。

法國人當然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英語的攻城略地,為了應對法語國際地位的衰退,1992年6月,法國在憲法第二條下增加了“共和國的語言是法語”的附加條款。1994年《杜蓬法》規定,公共場所標識一律使用法語。同時法律還規定,所有法語新詞都必須經法蘭西學院解釋,核准後在政府公報上發表後才能使用。法國還通過如電影節、藝術節等培養年輕一代對法語的興趣,以平衡英語的影響。正如法國外交部所言,“促進與加強法國語言與文化在全球的影響是法國整體外交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法國最重要的法語國際推廣機構是法語聯盟以其獨特的“政府支持、民間運作”的運營機制和“語言推廣與文化傳播並重”擔負著在全世界推廣法語和法國文化的使命。


英語、法語“一哥”爭奪史:誰才是真正的歐洲通用語?

2018年1月3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突尼斯時正在出席“法語推廣計劃”活動

語言的興衰,歷來折射著民族與國家的興衰。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問題專家亨廷頓曾說:“歷史上,語言在世界上的分佈反映了世界權利的分配……權利分配的變化產生了語言使用的變化。”所以,法語要想奪回世界“第一語言”的席位,最重要的還是看其綜合國力能不能與之相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