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工業加快駛向“智能製造”高地

中国船舶工业加快驶向“智能制造”高地

2018年7月25日,江蘇淮安,洪澤湖洪澤區高良澗三線船閘上下游水域,近千艘船舶正排隊過閘。(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濟觀察)中國船舶工業加快駛向“智能製造”高地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題:中國船舶工業加快駛向“智能製造”高地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劉育英

當前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低位震盪,競爭激烈,給中國船企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業內權威人士紛紛指出,加快智能化轉型已是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國際新船市場低迷蠶食船企利潤

2018年,全國造船完工345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訂單36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7%;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9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018年中國船舶工業呈現出三大造船指標保持領先、新型海工裝備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受世界經濟和航運市場復甦動能減弱、新船市場深度調整的影響,中國船舶工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2018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21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32.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1.7%。中國船舶行業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4億元,同比下降35.5%。

向智能船舶轉型搶佔船舶技術發展制高點

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大力推動實施“E-航海”戰略,智能船舶研究成為全球造船業的必爭之地。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琦19日在北京表示,智能船舶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新技術,是未來船舶發展的重點方向。開展智能船舶技術研究是中國船舶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搶佔船舶技術發展制高點、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2018年11月,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訂造的全球首艘40萬噸智能超大型礦砂船(VLOC)“明遠”號命名交付。“明遠”號堪稱現今全球最大的智能船舶,這也標誌著中國智能船舶全面邁入1.0時代。

王琦提出,未來10至20年是船舶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智能船舶的發展方向、船型變化以及船員能力要求的變化都將逐漸清晰,中國船舶工業應掌握其中特點,大力開展技術研發,在智能船舶領域搶佔先機。

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潘志遠認為,當前航運市場持續不景氣,智能化轉型是造船企業擺脫困境的唯一途徑。我們堅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通過自主實施生產線改造等,積蓄長期發展的潛力。

加快智能化轉型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9日在北京組織召開船舶工業智能化轉型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上指出,加快智能化轉型是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是船舶工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必然選擇和有效途徑。

辛國斌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船舶工業智能化轉型,要突出智能船舶和智能製造“雙輪”驅動,全面提升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能力。企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智能化轉型行動。各地要大膽探索創新,妥善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係,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行業內外跨界聯動,共同推動船舶工業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