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就別要小孩”,這種說法你同意嗎?

摳腳小宅男


這個想法明顯帶著一種過激,報復國家的想法。

沒錢就不要小孩子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要多少錢才算有錢? 我現在一個月4-5千塊錢,我老婆一個月4千左右,不也一樣過得好好的? 為什麼非要去給人家富人比生活?我兒子今年4歲了,一樣健健康康

4年前我們結婚,我連2萬彩禮錢都拿不出,給老婆說了情況,岳父母就問我要了1萬6彩禮和一頭豬,老婆懷孕去產檢在自貢婦幼保健院,一次也就幾百塊錢,裡面醫生都很負責,不刁難我們,很友好。 生孩子是順產的(醫生不到萬不得已不讓剖腹產的) 在醫院待了半個月 前前後後就花了2萬左右

吃母乳吃到1歲,然後吃奶粉 一罐398羊奶 我們兩個出來上班了,那時候我一個月也就3500塊錢左右,我老婆賣衣服也只有3500左右,一樣也過了,我從沒有虧待我兒子,吃的穿的 用的不是說最好頂級的,至少也是中等吧,我們還買了一輛代步車 10W左右,去年把按揭還完了,首付當然3萬 我爸出了2萬 岳父出了1萬(我兩個電瓶車連續被偷,所以買的車)!

為什麼你們都說沒錢不生孩子,什麼才叫有錢啊?可惜你沒有投胎投個富二代吧?或者是賭氣,大多數人是這樣的想法,賭國家政策的氣,國家該給你養?那古代打仗那麼窮,是不是都該絕種了? 真幼稚吧你們

男人,有錢沒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好女人!!!

沒有為人父母過得人生是殘缺的 ,沒有錢不生孩子只是你給一無是處的自己找的一個藉口,給不了孩子好的環境只是你內心自卑的一種體現,你自卑你嫉妒 你羨慕人家富人的生活,奈何自己做不到


成都的小螞蟻


“沒錢就別要小孩”,這種觀點我不得不贊成。

元旦前,兒子發來一張支付寶賬單,把我嚇了一跳,全年消費8萬多元!他剛上大一,我們也就剛剛給夠他每個月的伙食費,他哪來這麼多花費?莫非搞了校園貸?正驚嚇呢,他又發來一張賬單,消費5萬多元。這下,我知道了,他是轉發同學、好友的。果然,8萬多的賬單是浙江杭州的室友的,他家開車行;5萬多的是高中同學的,家裡開超市;後面的第三張賬單是他自己的,3千多塊,他爸爸當老師。

寫到這裡,我很感謝我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有花過什麼錢。小時候喝的是普通國產奶粉,穿的是很便宜的衣服,玩的是普通的玩具,幾塊錢一個的恐龍、十來塊一個的蜘蛛俠。一直到上了大學,也從來沒有向我們要過錢去亂花。甚至從初中到高中連課也只補過幾節,總共沒花到1000元!興趣班只學過幾年小提琴,多是大班,40塊錢一節課,用的琴都是練習琴,300多塊錢一把。在飲食上也不挑,紅燒肉就是他的最愛了。總之,什麼山珍海味、品牌服飾他都看得很輕。

就是這樣節儉的孩子,替父母親省事分憂的孩子,我們培養起來也仍然吃力,更感覺愧疚!我們好歹還是雙職工,又只生活在五六線小縣城,就他一個孩子,他還很爭氣,沒有什麼額外的開銷,我們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攢個大學的費用。如果將來孩子要出國讀博,我們就捉襟見肘了,想起來甚是慌張。今後還不知落戶哪裡,能不能幫幫他攢一點首付,心裡依然沒底。

所以,二孩政策放開之後,我們不敢再要一個了。正如網友所說,我們有生的權利,卻沒有養的實力,到時候,既累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前些天回農村老家,看到我一個學生的小孩在路邊玩耍,正是上幼兒園的年齡,卻在農村裡玩泥巴,灰頭土臉,髒兮兮的,比起有錢人家的體面孩子,他是不是輸了一大截了呢?


劍客談教育


完全同意啊

個人覺得夫妻雙方月收入總和低於3萬(稅後)就別生孩子

就我個人而言 我稅後13k 我老婆稅後6k

今年11月孩子才4歲 現在報個鋼琴班一年6萬(很普通的那種) 英語輔導班一年3萬 游泳班一年3萬 這一年就12萬了 再加上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一年15萬左右 這還沒算上學的錢

很多人會說孩子這麼小學鋼琴英語游泳 她根本記不住 完全是浪費錢 你以為我想報啊 身邊人的孩子都報了 而且報的更多 不是為了孩子能學進去多少 而是讓她從小就有這麼一個氛圍

沒生孩子前 我和老婆每年都能帶著家人出去旅遊幾次 偶爾出國玩玩 現在這些連想都不敢想 錢根本不夠用

千萬別說按照小時候那樣養孩子 時代不同了!! 那時候靠靠本事靠手藝就能混的很好 現在靠的是文憑(985 211這種 普通的都混不好) 靠的是各種證書 這些90%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真的 收入低就別要孩子 生下來也是受罪 我現在都悔死了 家裡一年20來萬的收入 2/3都得給孩子用 一旦進入初中高中 一年20來萬都不夠用


屬於你的她含著我的它


1、只能說,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確實是不低的。

就拿孩子剛出生說吧,奶粉,尿不溼就佔據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開支,

但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

越有錢的,人家生二胎的時候越慎重;越是沒錢,越是基本上都要了二胎甚至三胎。

當然,我說的是農村的一般現象。要二胎三胎的朋友們勿噴哈。

有些是真的有實力才要的。

2、我覺得養小孩,有錢固然好。

但沒錢也依舊能把孩子養大。

每當回到村裡,看到到處跑的那些孩子,

父母都不在身邊,穿的破破爛爛的,由爺爺奶奶帶著在家上學,

我就覺得很可憐。

他們基本上一年時間才見到父母一次,

並且及時父母回去了,雙方也不見得就有多親近。

平時爺爺奶奶對他們又慣的不得了。

以後的路真的不好想。

3、但假若家裡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城市家庭,

一般都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

基本上都是從小被父母帶在身邊,

去教育,培養。

兩類孩子的起點本身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孩子的將來肯定也會不太一樣。


佛系媽媽育兒


沒錢別要小孩,這句話我認為對。

我先來說說我為什麼這樣說。

我們小的時候一般家裡都不寬裕,整個大環境也不是很好,我周圍的同學他們家裡基本都是2到3個孩子。我家裡也是。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很可憐,吃的最多的菜就是蘿蔔,直到如今我都不吃蘿蔔。

水果就吃西紅柿,黃瓜,還有蘋果,這些只能夏天才有,其他季節是吃不上的。

穿的也不是很好,學習上面我的父母幾乎沒有給我買過課外書,更不要談像現在孩子這樣上各種培訓班,補課班了。

我們那時候上初中都是背膜上學的,也就是每個周去學校會背上一個周的糧食吃。

像我這樣的在我們那個時代還算是家境好些的,因為我的父親每個月還有工資,其他孩子家裡父母都是農民,是沒有收入的。

冬天我們會被凍的手腳生瘡,夏天在學校是沒有風扇,只是用扇子扇風。

後來,出來上學後,看到別人過的很好,我就暗暗發誓:如果將來自己沒有能力,過的不好,我就不要孩子。

小時候,生活太苦的時候,我也想過我的父母為什麼要生幾個呢?又不是家裡條件好,能養活過來,或者能讓孩子都過的好。

愛需要能力,如果自己目前過的不好,我覺得還是等條件好些再要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他不會有什麼抱怨,但大了後就不一樣了,孩子會攀比。

我是個性格直爽的人,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


謝汶青


窮爸爸,富爸爸,哪個更適合當爸爸

我們家四兄妹,在人多力量大那個年代,不算多,也不算少。

我們那一代,家庭條件都差不多,對周邊環境感覺也不強烈。當我們成家,生兒育女時,就碰上全國實行計劃生育。

這時候,家庭經濟好壞,對孩子影響就已經顯現很直接了。

我們家經濟條件一般,雖然是農村,也就生了一女一兒後,但沒有再生了。開始還沒感覺到太多問題,然而一上學,就感到壓力了。

那一年我兒子考上了縣一中,正好我姐夫也在縣一中,他們就一獨生兒子,兩人正好一個年級。

每次外出買衣物,姐姐都幫我兒子買一份,算是對我們支持。

儘管兒子學習不錯,但面對外人,總是膽怯,不敢大聲說話。

窮養和富養,怎麼更利於孩子培養

初中畢業,我兒子儘管成績比姐姐兒子成績好,我們考慮實際情況,要他報了免費師範生,姐姐兒子就直接上了縣一中高中。

幾年過去了,我兒子已經到鄉下去當老師了,姐姐兒子大學畢業,去了國企。

逢年過節,兩家人聚到一起,兩個孩子之比較就出來了。

姐姐兒子,因為從小家庭條件比較好,各種培訓班上了不少,雖然沒有成為專家,卻也讓人感覺倒是多才多藝。

我們家兒子,除了幾本課本,什麼都沒接觸過,在待人接物上,總覺得,轉不過來。

姐姐兒子,畢業後,在大城市;我們兒子,畢業後,又回到了小縣城。

兩人一起,我們兒子和姐姐兒子一比,總覺得不夠自信。

現實比想像更殘酷

農村裡常說,一片毛,一片露水。孩子生出來,總會想辦法養大。

但現在錢難掙,掙錢難,已是普遍現象。有知識、有能力之人,掙些錢都難,普通百姓,掙些錢,就更難了。

大人苦些,咬咬牙就過去了。

但孩子呢,現在孩子比我們那時就見識多得多。

他們會跟周圍同學、一起玩得來朋友,進行比較。如果差距大了,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而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對孩子之成長,十分不利。

中國缺人才但不缺人

有一句話,在一段時間常被搞計劃生育人員拿來說,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現在講得文明些,中國缺人才,但不缺人。

生下成人容易,培養成人才不容易。

依現在之情況,孩子生下來到大學畢業,沒有伍拾萬元,拿不下。還不算房子,車子,男婚女嫁等等看不清之支出。

當然這筆錢不會一次性出,但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年怎麼也得十萬元才過得下。 沒錢,或者說暫時沒掙到錢;再說極端些,一年掙不到十萬元,真別要孩子。

“沒錢就別要小孩”,這種說法你同意嗎?

我非常同意,我女兒和兒子也要成家了,對於他們養孩子之事,我十分大度。他們想好了就養,拿不準,就緩一緩。

此生已艱難,何苦誤兒孫。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一下,從出生開始家裡貧困,小時候吃個糖好像過年一樣開心,看見別人家有電視,就去別人家蹭電視看,還遭白眼,懂事之後每天放學就要放200只鴨子,父母還經常吵架,每次他們吵架我們小孩就盼著他們離婚,從讀書開始,我就從來沒有脫離過特困生這個名字,每次看見老師那厭惡的表情叫你回家拿書費,我的心就自卑到極點,父親嗜酒如命,每頓都要喝,經常喝酒誤事,然後就是吵架,

小時候窮,父母又經常因為錢吵架,覺得家庭氛圍一點都不溫暖,你要隨時察言觀色,可能他們剛吵完架,撞槍口上就完了,不是遭母親冷嘲熱諷,就是罵或者打,聽得最多的就是:要不是因為你們姐妹兩,我早離開這個家了,說真的!我一點都不感激她為了我們而委曲求全,

參加工作後,有小夥子追求我,別人只要對我一點好!我就掏心掏肺,最後得到的教訓就是被甩,背叛,玩弄,最後對愛情就猶如驚弓之鳥,

後來家裡就開始催婚,我不願意結婚,母親以死相逼,她覺得女人結婚了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在家裡相夫教子就好,23歲,我結婚了,由於對男方不瞭解,懷孕5個月才發現,這個男人有酗酒的毛病,不給我生活費,脾氣暴躁,我忍到孩子斷奶,出去工作,因為經常被他吼,經常的對我挑毛病,我忍出了抑鬱症,因為我不想吵架,我看見我的父母吵架,我真的一點都不想吵,凡事都忍著,5年後,我下定決心離婚,走出這段婚姻,我放棄了孩子的撫養權,離開了那個讓我一刻都不想待的城市,

你們可能覺得我很奇怪,家裡沒錢和我結婚有什麼關係呢!從小的貧窮,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童年,使我性格懦弱,極度的自卑,對婚姻的不信任,沒有歸宿感,讓我在婚姻裡保持著隨時都要離開的準備,只要他對我不好,我就會離開他,像刺蝟一樣武裝自己,

我對不起我的孩子,我不適合結婚,可是我卻生了她,這是我的錯,


戴家女


記憶裡自從有了妹妹我就是我家的二等公民了,什麼都要先給妹妹,自願的,被迫的,不然就是不懂事,就會捱打捱罵,我是70後,那時候父母收入低,要贍養兩邊的老人,要撫養兩個孩子,還要存錢改善生活環境,所以…,所以我結婚後幾年沒要孩子,攢夠2萬元後才要的孩子,我就想不能讓我的孩子在別的孩子吃冰淇淋時只能在一邊看著!孩子小時候的衣服不一定是名牌甚至是我自己做的,但穿在身上一定舒服,整潔。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但必須乾淨葷素搭配保證健康,玩具都樂高積木安全益智,重點小學,中學,211大學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是值了。


AMDYXS983


我同意這種說法,養個孩子還是需要對其負責的。

之前,我不知道養孩子的成本是個什麼樣子,後來自己有了孩子,才知道如果太窮,真的不適合要孩子。


譬如孩子出生的時候,要買小被子、小墊子,一些衣服,奶瓶,奶粉,尿不溼等,一大筆開支。

等小孩六個月的時候,要添加輔食,要給孩子買一些輔食用具,還有食材,這時小孩會頻繁外出,抱著肯定手疼吧,要買小車,至少兩輛,一大筆開支。

等小孩八九個月的時候,要給小孩買玩具,他也很無聊的,大人可以玩手機,小孩子是需要有玩具一起玩的,而且需要購置鞋子,小孩的鞋子可不能亂買,否則對骨骼的影響太大了。


等小孩一週的時候,要給小孩報早教班,買認知繪本等,一大筆開支。

等小孩子再大一點,要買畫筆,亂七八糟的文具,玩具,報興趣班……

在我看來,孩子離開爹媽都沒問題,離開“錢”真是萬萬不能的。


秘語相傳


有沒有錢和要不要孩子是兩碼子事。

農村人沒錢,生起二胎來毫不含糊;

城裡人有錢,再怎麼鼓勵也不想要小孩。

我有兩個發小,一個當農民工,一個在一線城市當白領。農村的這個發小,20出頭就結婚了,現在第二個娃娃都會打醬油了。城裡那個大小,眼看就奔三了,夫妻倆還一點動靜沒有呢。

農村的雖然沒錢,但是人家看的開,再沒錢也要生孩子,有了孩子家才完整。雖然人家沒錢買好奶粉,給孩子買不了好衣服,好玩具。但是人家的小孩照樣茁壯成長,每天滿大街跑,童年很快樂。

反倒是那個生活在大城市的大小,兩口子是攢了一些錢,但是生怕生了孩子會把自己的積蓄花光了。每天嘴上說的是:城市生活壓力太大了,生了孩子養不起啊。其實本質還是怕孩子花自己的錢唄。

沒錢就別要小孩這個觀點其實都是大家攀比出來的。現在的孩子那還有什麼童年,還不會走路就天天被媽媽抱著去學游泳。好不容易會走路了,本以為可以撒歡的玩了,爸媽又讓去學什麼跆拳道。再長大一點,又要學鋼琴,學吉他,學街舞,學架子鼓。

光這些還不算,除了每天寫不完的作業,爸媽還給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生怕把成績落下了。

所以才會有父母抱怨說:哎呀,沒有錢可千萬不能要孩子啊,可燒錢了。

這時候孩子們就要抱不平了,對父母說:媽媽,媽媽,不要怪罪到我頭上,我一天也不想上那些興趣班,我只想好好擁有一個童年。都是你們逼著我們去學這學那,你們自願花錢,為什麼還要怪孩子呢?

只是撫養一個孩子其實花的錢並不多,只是很多父母把撫養孩子的標準定的太高了,那裡是養孩子,明明就是按著明星,按著偉人的標準來培養的,怎麼能不燒錢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