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什麼?

冷水關育兒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慣常表現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幹”“你叫我這樣,我偏那樣”。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想法與行為,就是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概括來說,初中生叛逆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盲目跟從“潮流”,易被不良行為誤導和引誘。初中生好奇心強,喜好新鮮事物,容易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行為所吸引,盲目跟從抽菸、酗酒、打架等不良行為,並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很酷、與眾不同的表現。

2. 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尋找“安靜的樂土”。受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論”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負面信息的影響,一些學困生,課堂上聽不懂、課下又不願意主動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冷漠和忽視,以及家長的簡單粗暴,導致他們更加厭學,曠課、逃課,尋找逃避場所,便成了學困生的家常便飯。

3. 盲目自負與自卑,情緒波動較大。伴隨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他們對自我評價過高,經常誇大自己的能力和優點,盲目自信,甚至會居高自傲、盛氣凌人,嚴重者發展為自負。經歷挫折和打擊後,又盲目自卑,一蹶不振,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與客觀評價。

4. 討厭家長的說教,指東往西。伴隨初中生成人感的增強,渴望擺脫家庭的束縛,不希望家長把他們當作孩子來看,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你指東,我偏往西”,精神分析理論將這段時期稱為“仇親期”,大概要持續2-3年左右。

5. 不服從老師的管教,課堂上以“悖逆”老師為榮。有些初中生以不服從老師的管教為榮,課堂上回答問題喜歡答非所問,喜歡狡辯,不尊重或者頂撞老師,以顯示自己的“厲害”。另外,還有一種人格型逆反,由於性格異常或心理疾病。容易出現執拗、怪僻、暴燥、易衝動的現象,稍不隨意,就以吵鬧、打罵等方式對抗老師、父母或同學。這種人格型逆反要與普通的叛逆心理區別對待。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導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教育環境及其他外部刺激的客觀因素,也有中學生主體內部的心理因素。

1. 遺傳素質與身心發展是初中生叛逆心理出現的必然結果。遺傳素質也叫遺傳的生物特徵,包含親代不同性格的遺傳。根據美國《自然遺傳學雜誌》1996年初的研究報告顯示,前代性格呈情緒型、外向型、獨立型、急躁衝動的個體,其後代逆反心理形成較早並表現明顯,反之則相反,這說明,逆反心理與其親代的性格遺傳有關。青春期身體迅速發育,個體中樞神經系統處於過分活躍狀態,使得青少年對於周圍的各種刺激,過於敏感、反應過於強烈。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想要證明“自我”的存在和價值,因此,叛逆期的初中生就把對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對抗作為體現自我的方式。

2. 複雜的社會環境是導致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對於在校學生而言,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環境,起著特殊作用。當前一些學校仍然用成績作為學生優劣的唯一評價標準,加劇了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發生。受社會文化、同輩群體以及大眾傳媒的影響,初中生無法分辨與抵制暴力、兇殺以及色情文化的誘惑,甚至會出現模仿。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的同輩群體容易成為初中生新的依賴對象,受一些行為不良同伴的誘導,也會導致初中生叛逆心理的發生。

3. 家庭教育滯後,情感得不到寄託和及時疏導,激發了初中生的逆反情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但是,一些家長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加上現代社會巨大的工作生活壓力,父母缺乏教育的耐心與有效溝通,不能深層次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滿足孩子情感發展的需要,也激發了初中生的逆反情緒。

4. 不同氣質類型和性格特徵學生呈現出的不同叛逆心理程度。青春期學生過分看重他人的評價,尤其是遭到重要他人的誤解和委屈,就會形成情感、認識上的複合逆反,並表現出個體差異。脾氣暴躁的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現程度更為強烈。性格外向的孩子,容易進行叛逆心理的疏導。初中生逆反心理與認同心理是相反相成的。個別學生總喜歡尋求與老師、同學、書本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這種逆反,在一定意義上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要正確引導。

總之,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教育者必須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分析,靈活處理。


兒科醫生鮑秀蘭


逆反心理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面對緊張的學業,升學的壓力和難以處理的人際關係,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較突出的表現。進入青春期以後,由於活動領域的逐漸擴大和交際圈的不斷擴展,他們更願意和朋友在一起。他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能像成人一樣受到尊重,自尊感明顯增強;他們做事喜歡自作主張,不希望成人干涉,渴望獨立;他們對父母和教師之言不在惟命是從,往往嫌父母和教師管的太嚴、太嘮叨,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初中生隨著生理的發展,心理急劇變化,使他們的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強烈的獨立自主的願望。他們開始對父母或老師的關照,囑咐和限制,表現出強烈的不滿甚至反抗。他們要擺脫雙親和教師的束縛。

從學生的角度看,要做出正確的與父母交往的行為選擇。

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幫助更新觀念,走出家庭誤區,也有助於學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逆反心理存在著危害。學生的逆反心理,有的時候在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有的時候為對父母不睬不理、冷淡相對,有的時候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父母本人的厭惡感。

從學生和父母的關係上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學生自己: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或拿父母的錯誤傷害自己。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拿自己的錯誤傷害自己或用家長的錯誤傷害自己。

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學生對父母的反抗,要肯定他反得對的,否定他反得錯的。


冷水關育兒


家長通常所說的初中生的逆反是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的一種個性化分離過程的表現。

這個時候,孩子最初表現的是對父母的反抗,一般不願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甚至總是表現出與家長要求截然相反的做法。

這種個性化過程是每一孩子必經過的一個階段,只不過時間早晚不同,如果一個孩子在進入初中後開始了這個過程,只要家長能適時地調整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隨著孩子的成長調整自己的養育觀念和方式方法,只要親子關係能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況,那麼過了這個階段後,孩子就會迴歸家庭價值觀,建立起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準則,也就是他自己的三觀。

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個性化過程由於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和尊重,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包容,那麼也許孩子長到青年時期,二十好幾歲,也無法完成屬於他自己的個性化過程,那麼他就很難迴歸家庭的價值觀,在他以後的成人生活工作中很可能就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所以,初中生開始表現出的逆反行為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是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行為,這種叛逆從心理上給了他們力量和信心,給了他們成長的能力。

對於我自己的十幾歲孩子,我真的很感慨他的底氣之足,他的激情之足,我深感自己已經無法與之抗衡,所以我只能採取“以柔克剛”的方式相處,在原則的圈子裡給他充分的自由和成長空間,這樣也有磨擦,但磨擦是必然的,畢竟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猶如兩個星球相撞。

初中生的逆反很正常,家長調整好了心態,學習著把自己“強大”起來,再逆反的中學生在三五年後也是會迴歸家庭的。


快樂庭院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是較為普遍的,它的形成來源於方方面面。所謂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方產生的與另一方的意志、願望和要求背道而馳的心理行為,這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反應。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投射逆反

家長或老師把工作成敗的原因主觀地集中到自己孩子身上或少數對象身上,撇開與此有關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態度,這就是投射逆反。

2、 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父母或老師客觀要求超出了主體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是由於教育的容量過大、時間過長,或者教育內容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複而產生的一種逆反態度。

3、 情境逆反

情境逆反是指客觀環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時自然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即主體心不在焉或根本聽不進去說教、或做其他事情。在特定的機會、場合,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於一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如果家長或老師不顧及學生當時處的情境,就會誘發學生的情感障礙,使學生緊閉心扉,對家長或老師的教育採取排斥的態度,拒絕接受本來可以接受的東西。

4、 評定逆反

這是一種因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定差距過大而導致的逆反心理。家長或教老在教育孩子時,過分渲染、誇大其詞等都可能誘發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心理。

5、 信度逆反

這個表現為主體對信息傳遞者的人格或所傳遞內容虛假產生懷疑。所以對施教者本人或傳播的內容產生懷疑,拒不遵從。家長或老師的所作所為隨時隨地都受到孩子嚴格的監督,倘若家長或老師本人的行為舉止與他們所作的宣傳教育相悖,就會造成孩子其的不信任態度。

6、 禁果逆反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好奇心極強,往往成大人向他們鄭重宣佈禁止的東西,他們反而越想接觸。如玩電子遊戲、交異性朋友、晚自習偷看電視球賽、甚至喝酒、抽菸、在禁放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等。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能為初中生接受的充分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並引起探反射,產生與禁相悖的意向。

7、 平衡逆反

當家長或老師與孩子之間情緒比較對立時,即使所持的立場、觀點與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產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以顯示自己與家長或老師的不合拍,從而維持心理平衡,這就是平衡逆反。

8、 自主逆反

自主逆反是指主體地位、尊嚴受到威脅時出現的逆反心理。比如家長、師長過於責罵或對孩子漠不關心都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如果家長或老師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

9、 歸因逆反

雖然家長或老師的說教、做法並無錯處,但因動機不良而引起逆反心理,假如孩子瞭解家長或老師行為的動機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圖時就會產生心理對抗,這就是歸因逆反。

10、失衡逆反

信息傳播者的言行或實際與其傳播的內容背道而馳,失去平衡,致使孩子“反其道而行”

11、人格型逆反

即個別學生由於性格異常或心理疾病,如執拗、怪僻、暴燥、易衝動、刻薄、極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隨意,就以吵鬧、打罵等方式對抗他人。

-----------------------------------------

這裡是生活誠品,專注孩子健康成長學習教育,歡迎關注我。瞭解和處理孩子青春叛逆期,歡迎查閱我的更多頭條號文章!


生活誠品育兒圈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就是,我就是要和爸媽反著來,為什麼我想的就是不對的,我就是要聽你們的。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而且這種叛逆還有可能是他們走上不歸路。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一種正常現象,但這並不是一種好現象。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在這個時候都應該注意引導。


黑擇明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一句話就是感覺自己長大了,不用大人管,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決定,如果大人非要替你做出決定,那我就非要和你做出相反的事情。

初中生過了小學階段的幼稚時期,也沒有達到以後的成熟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是自我矛盾的,既想自己作主,到又沒有能力,所以初中生心態很不穩定,有逆反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