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大佑的詞作?

燕子找家


羅大佑五歲練鋼琴,同音樂結緣的時間也算很早了,所以儘管他後來學的是醫科,也毫不影響他在音樂上取得的成功,因為他真正喜歡的真正熱愛的是音樂,是歌曲。

羅大佑的歌曲,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飽含滄桑的味道:巜是否》、《東方之珠》、《野百合也有春天》、《明天會更好》這些歌曲,你一邊唱,一邊就會感覺到一種厚重、一絲滄涼、一些沉澱逐漸積壓在心頭。

羅大佑歌曲的另一特點,就是凝結了他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領悟:《是否》、《愛的箴言》、《戀曲1990》這些歌,積澱了他的人生思考和感悟、積澱了他對愛的詮釋,唱著這些歌,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和觸動,因為我們內心深處的弦被撥動了。

所以,我覺的羅大佑是一個有深度的創作型歌手,他的歌曲既有時代脈絡,又飽含人生思考和感悟,是一個兼具時代性和傳統性的音樂人,也因此,他的歌曲能夠歷久常新,受到新、老樂迷的歡迎和熱愛。


南粵子歌詞


1979年,羅大佑還在臺北做見習醫生的時候,幫他修理摩托車的那個學徒一邊拿著工具,一手的機油在那修車,一邊嘴巴罵罵咧咧地在那不知道在唸叨著什麼。羅大佑覺得很奇怪就說:“你到底有什麼不高興的 ”?

這個學徒就跟他說:“哎呀!沒事啦!我當初就是從鹿港老家偷了家裡兩萬塊錢新臺幣到臺北來,想著有一天,我可以賺好幾倍的錢,再回家去光宗耀祖的。結果沒想到,到了臺北,這些錢吃喝玩樂,花得一乾二淨,根本沒有錢也沒有臉回老家,就只好窩在這個車行,每天修理摩托車。”
從臺北距離鹿港有多遠呢?不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吧。那麼近,可是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因為在大都市混的不好,卻不敢回家。羅大佑由這個青年的遭遇,聯想到臺北迅速現代化的過程中,一座座小鎮在接受都市文明衝擊,也與以往的文化漸行漸遠,於是創作出來了《鹿港小鎮》這首歌。
如果說《鄉愁四韻》是一首古老的鄉愁,那麼《鹿港小鎮》則是一首現代鄉愁。近幾年,中國各地都在極速的都市化,大批年輕人潮水般湧入大都市,背後又有多少座身處進步與尷尬之間的“鹿港小鎮“。
聽說他們挖掉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多少田地上一座座高樓林立,多少河水裡飄著垃圾,多少孩子只有過節才能和父母團聚。我們得到了物質上的改善,精神上卻匱乏空虛。這或許就是我們要為現代化文明付出的代價。

198O年2 月28日,羅大佑在仁愛醫院小兒科實習,當班於急診室內,正替一位受傷
的小孩縫頭皮時,急診診療室的門突然“砰”的一下打開,進來了自院長以下的大
大小小好多醫生,以及好多便衣刑警。躺在救傷床上的是一個小女孩。整個氣氛在
內內外外的奔騰下,生平僅見。 吃緊的手術後留下了一枝胸腔穿刺針,長尺許。當所有人都離開後,當班的他將它拾起,保存了起來。

這枚刺針刺痛了羅大佑的心。他在醫院的深夜裡,寫下《亞細亞的孤兒》,本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親愛的小麗,她熬不過今晚》。後來想到當時時局問題,他覺得議題可以在放大一些。有天在父親的書架上,他看了一本《亞細亞的孤兒》的書,一下子被書名擊中,心想拿來做歌名真是在貼切不過。


羅大佑帶著巨蟹座特有的敏感細膩,以及醫生的敏銳觀察力,一手握著吉他,一首拿起手術刀,剖析他一路以來的所見所聞,現代詩一樣的語言,他在準確無誤地描述一個人面對時代鉅變,面對大環境時的心情後,發出“小我”與“大我”背後一聲聲的喟嘆。這是早期的羅大佑,也是我們著迷的羅大佑。


音外之音



羅大佑的歌詞,特點之一是形容詞多,“的”字多,長句多,舉幾個例子:

《你的樣子》: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像那夢裡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

《光陰的故事》: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追夢人》: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紅紅心中藍藍的天是個生命的開始,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獨眠的日子。


羅大佑的歌詞,特點之二是嚴格押韻,在格式上比較工整和傳統。比如:

《野百合也有春天》:

你可知道我愛你想你念你怨你深情永不變,難道你不曾回頭想想昨日的誓言。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嬌豔的水仙,別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思念》:

蕭瑟的風雨中你走在我身旁,陪我穿過那深深黑夜微微的光。

陌生的路途中點燃我的心房,你臉上羞澀泛起紅紅的光。


羅大佑的情歌,是追求極致浪漫的

羅大佑的歌詞有兩大主題,一是對青春易逝的感概,二是對愛情走遠的感嘆。這兩種情緒幾乎出現在他的每一首情歌裡。他的情歌就在這兩種情緒間遊走,走得輕飄飄的,也不具體,偏形而上的,又缺乏代入感的,但的確也是“情到深處無怨尤”的。


如果那羅大佑的歌詞和李宗盛的歌詞作比較,你很快能明白,李宗盛的每首歌詞裡都講了一個故事。《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個女孩兒在愛情到來時的勇氣與決絕;《夜太黑》是寂寞的人需要陪伴和寬慰;《傷痕》是期待愛情又怕再因愛情受傷的女人心......李宗盛的歌曲受眾非常明確,都是愛在深夜療傷的女性群體,羅大佑則太泛泛,他的歌像是在自我感嘆又像是寫給每個人的;是給男人唱的,也可以唱給女人;這寫歌的靈魂有時候很蒼老,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可是不是地又會來上些青春的躁動。


聽了這一下午的羅大佑。感覺他天才的譜曲才華讓他的長歌詞成為可能;他對仗工整、押韻嚴格的長歌詞又得以讓他的歌昇華到像詩一般的不同境界;印象中尖銳的人浪漫起來也可以如此溫柔如此單純。我可能會很長時間裡忘不掉這個聽著羅大佑的下午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電影鯊


開篇我要聲明,羅大佑詞作很優秀,下面是我個人蒐集的一些資料,歡迎大家來指教。小編我同時想要是能留下一個大拇指我想就更完美了哦哈哈😄

在華語樂壇享寓音樂盛名,被封為“教父”的音樂製作人。羅大佑實際上是音樂界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為何這麼說呢!因為羅大佑的主業其實是一位醫生。做音樂也是他熱愛,痛心極非放棄醫生的決定。

羅大佑的家鄉是臺灣省臺北市。作音樂他是成功的。他曾為夢想合夥人作了他音樂事業中的三傑。《光陰的故事》電視劇由羅大佑來詞曲。一寸光陰一寸金,青春過去,帶走了我們什麼。我們又得到什麼。羅大佑的歌也因此而有個人的哲思,富有哲理性。羅大佑也有熱門的“童年”,也是自己親自操刀。小時候羅大佑那一代人讀書的學堂,喜歡女孩子又怯怯的不敢說出來,總愛等她經過窗臺。雖然是那是的歌,依然有現在的風采,我們打遊戲的模樣,聽老人講童話故事裡的神仙,讀書的時候無聊了就望著一面牆發呆。想象我們未來的一片模樣,於是空白的牆給那孜孜不倦的想象的童年孩子填滿賦予了好多色彩。

羅大佑不僅愛懷舊,講小時候的故事。還是一位激亢的音樂人。粉絲們給他賦予的唱音樂總是跑調,不在節奏上這個殊榮。哈哈,這也是羅大佑,這是他別具一格的音樂風格。和林夕合作的時候,一首《皇后大道東》讓我們認識了他,羅大佑,誒,跑調真的能唱的很好聽誒。

因為生縫港片輝煌的時代。所以,羅大佑他註定給好多電影寫了好多插曲。看發哥(周潤發)演阿郎的故事鼻涕直流的時候,音樂也出來了。這是誰唱的呢!那麼動聽,樸素真摯。沒錯,他就是羅大佑詞曲的《戀曲1990》,這首歌在羅大佑的音樂生涯中同時也代表了巔峰。歌詞是詩性的,相信大家早有耳聞,搭配曲調,《戀曲1990》是一首完美無疵的歌。事實上,羅大佑還有一曲《戀曲1980》高歌。只是,不免讓我們讀者唏噓感嘆,《戀曲2010》呢?我們不給情懷買單。

同樣,羅大佑也給別人寫了好多好歌。雪山飛狐片尾曲,大家熟不熟悉,那句青春無悔不死。沒錯,來自鳳飛飛的清唱。羅大佑的文筆依然停在對青春的緬懷和沉思中。《追夢人》也因此而來。我們從何而來,該像何方。也是羅大佑提出的疑問。羅大佑也有給明天的希望之歌《明天會更好》。小時候,學校天天唱,我只甚想,這是誰的歌曲。沒錯,依然羅大佑。由卓依婷帶來,青春是美好的,也是向上。我們伸出雙手去擁抱這段回憶,別讓這段成為人生的抱憾。

羅大佑還有《東方之珠》寫給香港迴歸。“阿郎的故事”主題曲《你的樣子》。在《滾滾紅塵》中,我們更相信羅大佑是一位虔誠的音樂人。從一個醫生的地位出發,一生中做了好多音樂。為華語樂壇增添了好多色彩。

雖然羅大佑精心準備幾年的演唱會沒能得到如願以償。但你真的做的很好。音樂就如同藝術,而羅大佑卻為了他,用了一生詮釋。

小編在最後,也獻上最虔誠的敬佩。謝謝你,羅大佑音樂人。








by創可貼


羅大佑是華語樂壇教父級的人物,他的詞作水平是最高的,沒有之一。《閃亮的日子》、《戀曲1990》、《東方之珠》、《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皇后大道東》、《你的樣子》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中,歌詞所散發的魅力是無窮的。


1.觀察入微、文字清新,充滿童趣。《童年》是羅大佑寫來送給張艾嘉的。“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有趣的童年”。當你哼唱起這些歌詞時,是否會微笑著想起隔壁班那漂亮的女生?


2.批判時代、揭露現實,表達譏諷和憤怒。“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我的夢想”(《鹿港小鎮》)。“現在聽聽我們的青年他們在講什麼,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之乎者也》)。聽到這些略顯叛逆的訴說,你能否體會羅大佑寫出它們時的心情?



3.雋永的文字,寫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初次流淚的青春”(《光陰的故事》)。濃烈的情感付諸筆端,你是否會想起那青澀的初戀?



羅大佑的詞作水平無人能及。


荷陽之歌


2473

自由自在1244066

我的解讀一一你的樣子

你的樣子,是一首極具人文氣息的詩,羅大佑用歌的方式表達出來。從這支歌中你能深切地體會到人生與命運,天意與宿命,疑問與答案,無奈的悲傷,堅強的力量⋯⋯。

1.樣子是人的映像,一般的感覺,人的樣子總能從鏡子裡看見,但也能通過聲音,印象來感知。聽到傳來你的聲音,就是通過聲音來感知對方,人生一路走來,像流淌的小溪,有波瀾起伏,有風平浪靜,有惆悵纏綿,有意氣風發,也有恢心喪氣,氣急敗壞,也有閒庭信歩,瀟灑風流⋯⋯,然而,必竟清風落葉,一江春水東流去,逝去的光陰歲月,青春年華隨風漂散。感懷人生多像那流動的小河低吟淺唱,如泣如訴。

2.遠去的步伐,表達了別離的惆悵,但是這種方向和行動卻又不可阻擋,不可抗拒,不可逆轉。這遠去的消逝乃至消失,何止是哀傷,甚至有些絕望,絕望中還有希驥。而用遮住似乎表達了一種堅定和果敢。

3.風塵就是世間百態,但這種表達更滄桑真切,更概括延展。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時間的過往,生活的歷練,苦難與幸福,僥倖與背運,絕望後的喜極而泣,滿懷希望的落寞悵然,命運的安排以及沒安排的安排,都像是一把刻刀,將所有的所有,溶入到你的樣子,這就是你,你就是這個樣子。既然是命運的安排,就沒有情願與不情願的問題,但人是那麼的安份嗎?人真的是那麼安之若素嗎?不是。人當然是爭辯掙扎爭抗,包括問一兩個為什麼。這裡頭也有對情願不不情願,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恨其不為。

但是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世界也是這個樣子,天若有情無亦老,忘記也許是最好的記憶。難道你沒發現往日熾熱的情感,慢慢的開始變得淡然,吸睛的倩影正變得熟視無睹,夕日的至交死黨,親姐熱妹,胡朋狗友,變得只剩一個名字。世界和風塵,風塵中的世界,在那光輝的時刻,那一小小的瞬間,曾經展現了你的名字,我的笑魘。(末完待續)

(接上)你我雖然渺小,但之於世界,仍然有刻刀的力量。過去的你我已然刻劃了世界,在未來世界仍將繼續留下你的名字我的笑容。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羅大佑在一一追夢人一一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4.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風雲聚會,情懷激盪,慷慨悲歌 ,恍然如夢,何止是悲歌,當然也有破空而來的茫然失措幸福衝動,也有絕塵而去的悵然若失心頭冰涼。所有的光影像流經的潺潺小溪訴說人生的過往。(哈哈,難道你還不信,人生中能記住的事情,往往和酒有關)。光榮與夢想,燦爛與輝煌,失意與落魄,無助與彷徨都化作一席春夢。驚醒又沉沉睡去。遙夜沉如水,夢破鼠覷燈。

5.人在世界上,就是九牛一毛,滄海一粟,沙山一粒,更多的無奈承載了太多的委屈,更多的無助像曠野中的風肆意吹動你的衣衫。

然而,面子,驕傲,榮耀,像肋排悄悄遮擋了柔軟的肝肺,輕輕整理散亂的頭髮,甚至無暇用溫柔撫平內心深處的創傷。把一切都裝做滿不在乎,但轉過身去(來),己是淚眼婆娑。

6.傷感在人生中步伐中有如白駒過隙,擦乾眼淚繼續前行。

7.人世間有何良藥,能治好宿疾?人世間有何良言,一語撫慰心靈?不明不白的是,總沒有清風細雨,溫柔甜蜜,溶解風塵的刻刀在你的樣子留下的痕跡。

8.冥冥之間自有天定,今天的你我是否能拿到一張舊船票,再次登上輪迴的船。你現在的樣子,在基因,環境,交際己築就了行駛的軌跡,今天的你的笑容我的心情無非在印證命運的預言。

9.看似不變的你,正在經歷著人生塵世的刻劃洗理和雕琢。

10.命運弄人,物極必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水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聰明的人,常遇坎坷。孤獨(愚鈍)的人也許會有上天的眷顧。君不見自古紅顏多薄命,夕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完)


自由自在1244066


昏鴉深深相信羅大佑的音樂代表了整整六零、七零後兩代人的青春記憶。時代感很強烈,不過即便拿到現在聽也不落伍,源自於其音樂中滿滿的真誠與鄉情。

朋友們是否還記得那首《閃亮的日子》?

我來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我輕輕的唱,你慢慢的和。

是否你還記得?過去的夢想。

那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

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

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

但願你會記得,永遠的記著。

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

這首1976為同名電影創作的歌曲奠定了羅大佑的以後流行音樂的基調。樸素自然的民謠音樂元素,尤其是歌詞朗朗上口,可圈可點。




平實自然的作詞娓娓道來,接地氣的同時又充滿了哲理。回頭去聽裡面有種時空緯度的遊動感和年代的滄桑感,既是沉甸甸的理想又是淡淡的溫暖傾訴。

後來的歌曲加入了針砭時弊的現實批判,形式表達也注入了布魯斯和藍調的元素。節奏和旋律變得更加豐富也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

《你的樣子》――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像那夢中嗚咽的小河。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不明白的是你為何情願,讓風塵刻畫你的樣子……。

毫不誇張地說羅大佑的作曲作詞都是經典,《童年》、《酒幹倘賣無》、《是否》、《鹿港小鎮》、《野百合也有春天》、《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之乎者也》、《皇后大道東》、《東方之珠》、《滄海一聲笑》……。


在流行音樂中注入藝術思想與審美高度的音樂人著實不多,羅大佑當之無愧算一位。這位當過醫生的音樂才子很幸運地在音樂流行元素和中國語言中找到了最恰當的交匯點,這也符合了中華民族詩詞歌賦為一體的審美特徵。語言就是音樂,音樂就是語言。

我們會發現即便當下嘻哈說唱和電子音樂當道的今天,羅大佑的幾乎每首歌都可以做延伸改編,一樣很經典。

喜歡藝術的友友們請關注昏鴉並點贊吧,昏鴉飛掠而去嘍。


疾飛昏鴉


閣主講講羅大佑寫過的“通靈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兩首歌居然是同一段旋律的不同變奏曲啊!

比如他寫過的名曲【海上花】、【船歌】和【愛的箴言】都是各有另外一首“通靈曲”——兩首歌旋律如出一轍,只是在和絃上增減幾個音調,加上改變曲風,就成了另外一首歌。所以甄妮與張學友、蘇芮與張艾嘉、齊豫與周潤發“同唱一首歌”也就見怪不怪了!

甄妮的【海上花】第一句一響起,就勾起無數回憶。這是羅大佑寫給香港導演楊凡的電影《海上花》的歌,雙女主是張艾嘉×姚煒,充斥了百合情節的舞女情誼。

在張艾嘉×姚煒這對“海上花”之間,還夾著鶴見辰吾這枚美男子

羅大佑說起與它“通靈”的另一首——同樣是寫給楊凡的另一部電影、鐘楚紅×張學友主演的《意亂情迷》,男主張學友演唱的【思念】,前奏竟如出一轍的相似。也難怪,這兩首歌都是羅大佑1986~1987年的心境。

張學友跟鐘楚紅的“意亂情迷”


“通靈歌”還有另外兩首——蘇芮的【是否】和張艾嘉的【愛的箴言】,如果不是羅大佑自己爆料,幾乎不覺得這兩首大佑名曲竟是“通靈曲”。

劉瑞琦在《搭錯車》中演歌星

【是否】是羅大佑寫給經典的臺灣催淚電影《搭錯車》的插曲,女主是前文提到的劉瑞琪,但其實幕後代聲演唱的是籍此片出道、後成為“臺灣歌壇大姐大”蘇芮。

蘇芮的《搭錯車》電影原聲大碟

【愛的箴言】是羅大佑寫給同年的臺灣電影《臺上臺下》的主題歌,電影由張艾嘉×張小燕主演。這首【愛的箴言】跟【童年】一樣,羅大佑把如此重要的兩首早期作品都交給張艾嘉首唱,兩人的交情也是不能再厚了!

《臺上臺下》這兩位張姓女星,如今都已經不同領域的大姐頭了


【船歌】和【彈唱詞】這兩首歌是羅大佑創作於1989年、非常特別的早期中國風歌曲,曲風完全想不到是如今的他能寫出來的小調感。有趣的是,【船歌】清脆民俗接地氣,而【彈唱詞】霸氣無限沖天際。【船歌】是香港女導演張婉婷的電影《八兩金》的主題曲,張艾嘉×洪金寶演一對70年代土裡土氣的汕頭海歸,中國風自然呼之欲出。“姐兒頭上戴著杜鵑花呀~迎著風兒隨浪逐彩霞~” 齊豫的歌聲一出,配著張艾嘉一身土氣的大紅新娘妝,也是民俗風情無限。

齊豫的【船歌】配上張艾嘉如此紅豔豔的新娘妝,也是絕配

特別會玩音樂的羅大佑出其不意地讓【船歌】通靈到了【彈唱詞】,前一首讓女人淑嫻,後一首讓男人氣概河山。這首【彈唱詞】到了黃泰來導演的電影《我在黑社會的日子》裡,就瞬間“力拔山兮”了!國語版的【彈唱詞】在臺灣非常出名,但在香港,這首在片中被男主發哥演唱成粵語版【飛砂風中轉】,在香港那可是所向披靡,從90年代直接傳唱至今,一直都是古惑仔的“口水歌”!

早年發哥還玩票似的出過專輯,片中的【飛砂風中轉】就是發哥親自演唱的

宣謠別老閣


大佑詞曲水平在華語歌壇為教父級,格局宏大,視野遼闊,無人能及。我的詞與曲可比羅大佑。這是我的新作《蓮》水中蓮葉手中蓮花心中蓮子擎起蓮的燭火明月生信仰溫潤如你的眼光明佈滿夜的漣漪諦聽一朵花的吟唱在春水中降生在月光下生長在你嬰兒般的目光中墜落沉於供養蓮的泥土比塵埃更低低於一泓清水讓蓮花盛開開在你掌心那燭光


海上虹工


羅大佑在九十年代根本看不起大陸!主要表現在(皇后大道東)這首歌!但隨著大陸經濟改革富強起來後,羅大佑頻頻來大陸撈金,小人一個,本質不行!

在大陸街上隨便一抓都有十個羅大佑,汪峰比羅大佑強一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