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借200元起家,將山村小廠做到亞洲第一,蟬聯遼寧首富

危機時代,萬馬齊喑。波雲詭譎的資本市場,爾虞我詐你方唱罷我登場,太需要一個振奮人心的人物和故事堅守我們的信念。

他將自己比作戰場上的士兵,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牢記心間。雖然其財富已達180億,卻仍保持著農民本色,至今仍是偏居東北一隅的鋁型材製造商。可就是這樣一位企業家,帶領其企業穿越一切誘惑,瞄準“工業鋁”這一核心陣地,抓住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支持鐵路建背景下4萬億的刺激計劃和交通運輸的龐大需求,使得中國以一個嶄新的巨人姿態屹立於世界,並將其企業推上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行業制高點。

(如果您對企業管理有興趣、想了解,請私信作者“工具包”三個字,便可獲取《企業管理工具包》一份)

14歲借200元起家,將山村小廠做到亞洲第一,蟬聯遼寧首富

忠旺集團作為全球第二大、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製造商,其創始人劉忠田是最早進駐各大富豪榜單的遼寧富豪之一,在2014年和2015年兩度加冕“遼寧首富”,也是中國“出道”年齡最小的企業家之一。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978年,14歲的劉忠田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懷揣借來的200元,在長白山做起了木材生意,賺下了第一桶金。1984年,江浙商人滲透東北貿易,劉忠田就轉作化工,給本地鋼廠生產耐火塗料。1992年,瀋陽鋼大批廠沒落,水泥廠盛行,劉忠田又成立了程程塑編廠,為附近水泥廠供應編織袋。

1993年,不到30歲的劉忠田在遼寧創立遼寧忠旺中外合資公司(忠旺集團的前身),專門生產建築業門窗框用的鋁型材。趁借中國房地產業騰飛的“黃金十年”,忠旺的鋁型材業務一路保持高速增長,產能超過100萬噸,客戶遍佈全國各地,一舉躋身國內行業前三甲。

2002年,當忠旺集團在建築鋁型材市場中發展得如日中天,供不應求之時,劉忠田卻決定轉型——退出這個4萬億的建築型鋁材市場,放棄辛苦打拼的大好河山,轉而殺入工業鋁型材“藍海市場”,這是一場轉型,也是一次豪賭。

14歲借200元起家,將山村小廠做到亞洲第一,蟬聯遼寧首富

盛世豪賭

而工業鋁型材在技術、設備水平及產業鏈的滲透方面,都需要鉅額資本的支撐與較長時間的積累,光是一臺生產高端大截面工業鋁型材必備的1.25萬噸鋁擠壓機,就需要上億元投資,何況突破技術難題。他力排眾議,決心向前,花重金請來6位海外專家,組建研發團隊,併購置大量研發設備。

7年間,他在人才、技術、市場上累計投入20億元,經過3年漫長的製造期與2年設備完工後的安裝調試,2008年,1.25萬噸擠壓機正式投產,忠旺的工業鋁型材產品年收入,一舉從2006年的16億元躥升至2008年的62億元,毛利率遠遠高出建築鋁型材12%,達到39.8%!

至此,劉忠田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戰略轉型”。而這次成功轉型,也激活了忠旺集團的資本運作之路,忠旺走上了全新的生命軌跡。

IPO之路

2009年5月8日,忠旺集團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創造了2009年全球IPO集資之最,也成為在全球經濟一片蕭條與衰退中鼓舞信心的一單IPO,持有上市公司74.1%股權的董事長劉忠田由此獲得260億港元的身家。

14歲借200元起家,將山村小廠做到亞洲第一,蟬聯遼寧首富

上市後,當所有人認為他會收購上游鋁電生產企業甚至礦山時,他卻對下游工業鋁型材的深加工行業更感興趣,因為下游有著高附加值利潤。如今,忠旺主要致力於交通運輸、機械設備及電力工程等領域的輕量化發展,併為之提供高質量的鋁加工產品。忠旺集團也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民營鋁型材生產商。據2018福布斯富豪榜數據顯示,劉忠田的財富值達到了180億元。

當記者問及劉忠田如何將偏居一隅的小廠發展成亞洲第一時,劉忠田告訴記者:“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一枝獨秀,就必須要加大人才儲備,未來的競爭在於人才的競爭。”的確,優秀的人才可以為公司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因此,對於社會精英,企業家們都願意付出更多的報酬和獎勵來招攬和挽留,這包括高薪酬和股權激勵等各種形式。人才企業發展動力之源!但企業招人難留人難往往是阻礙企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的問題!

那麼,社會上優秀的人才精英憑什麼為你所用?又如何解決企業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點擊上方頭條作者,私信 “工具包”即可索取《企業管理工具包》,涵蓋企業管理八大經;中高層激勵工具:股權激勵模型、合夥人協議等;基層激勵:八大提成制度、績效、晉升、員工價值觀評價系統等等。作者通過股權分紅,薪酬績效,提成制度,幫您建立招人,留人,和用人機制!相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定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