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南拳詠春

文 | 物道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親眼見到黃師傅打詠春拳前,我從未將詠春與武俠掛鉤。可在他的一招一式間,我才知道中國功夫絕非只是力量的較量,它更是一種在智慧、正義、心境上的追求。正如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說的那樣,“武俠,寧可無武,不可無俠”。

詠春,是一門中國傳統功夫。在《葉問》拍出來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南方還有這樣一門厲害的拳種。

在廣州一條綠樹成蔭的深巷裡,我們尋訪到了教詠春拳的黃念怡師傅。聽黃師傅說,他的父親是一位詠春拳傳人,在父親過世後,為了紀念父親,遂開了這家坐落在廣州的詠春武館。

“我父親黃滬芳自幼習遍南派十三拳術及摔跤,曾先後拜在佛山詠春拳第三代傳人黃禎、岑能宗師門下。七年藝成,在原佛山詠春拳的基礎上,糅合南北諸家拳術精華研創而成米機王詠春拳”,黃師傅說道。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詠春三套拳

受父親影響,黃師傅從四五歲起,就和妹妹跟著父親學功夫。每天傍晚開始練拳,一直練到晚上睡覺。從小到大,父親對他說的最多的話,便是“好好吃飯,好好練功”。而這一練,就是五十幾年。即便如今,黃師傅每天早起做的第一件事,永遠都是先打一遍拳。

儘管一些詠春電影捕捉到了詠春精髓,但真的打起來,還是和真正的詠春拳相去甚遠。在拳館,黃師傅親自上陣,讓我們大開眼界。他告訴我們,詠春拳有三套經典拳法,分別是小念頭、沉橋、標指。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小念頭是詠春的基本拳法,講究用意識靈活控制自己的身體。它的動作招式不多,簡單而直接,但它也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黃師傅說,他教授的弟子,要把基本功練好,單一個小念頭,就要練三年的時間。

黃師傅對新入門子弟教授詠春拳開式時,都會講一句:念頭要小。他相信習拳和做人一樣,念頭小,才能做的好,否則不能專注其中,練再久也會毫無長進。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沉橋是詠春的第二套拳法。學的人要學會控制好腰馬,學會整體轉動,即“腰馬合一”,與太極拳異曲同工。當我們在旋轉的時候讓身體變成一個圓,再配合小念頭裡面的手法進行發力,就會事半功倍。

黃師傅說學到沉橋這一步,人就會變得像“水”。學習沉橋,練習者要練到不受力,但是又有彈性。有石頭扔進去,石頭會沉;但是它又可以載舟。給自己留有餘地,才能收放自如。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標指是詠春拳的“還魂手法”,在以前都是秘而不傳的功夫。當自己與敵人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標指是用最迅速直接的手法去擊倒敵人,標指剛猛的功力,多是以打為消,常一錘定音。

“很多人說詠春像女孩子的拳,因為詠春比的是靈巧,比的是速度,比的是時機。”黃師傅說著說著拿出一個竹籤,“詠春就像這一根細細的竹籤,和別人硬拼肯定一下就折掉了,但只要找準時機,扎中對方要害,就可以四兩撥千斤”。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拳腳之間見武“俠”

如果放在武俠小說裡,詠春實在只是一套拳腳功夫。不修玄乎其神的心法、沒有一步登天的秘籍,更不會上天入地。

“詠春就是一拳一拳地打,一招一招地防的功夫,沒那麼多花哨的東西在裡面。”黃師傅如是說。但在這一招一式中,我們卻發現,“俠”,絕非電影裡神乎其神的渲染。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練拳之前要先把念頭擺“正”,不把學拳視作恃強凌弱的手段,是詠春的“俠”。不與對手硬碰硬,而是用智慧化解出現的危機,是詠春的“俠”。開拳館,將拳法一代代傳給後人,這也是詠春的“俠”。

“詠春比太極直接,比擒拿含蓄,但所有的中國功夫,其實都是我們中國人心裡武俠最原本的樣子”,黃師傅說道。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米機王詠春拳總館

地址:廣州天河體育西橫街148-154號首層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由物道訪拍,攝影師:黎柏蘚。

手動搜索物道,解鎖更多精彩內容:

微博☞物道生活

《葉問》再好,也打不出這樣的詠春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