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很多門外人看詠春就像看天書,覺得速度之快,出手之狠,如有神助。其實不是的,詠春拳除了勤學苦練之外,還利用了以下幾個比較基本的原理。其實也是詠春拳的一些特點。”

1

守中用中

人體當中自上而下的中線,匯聚了,中穴,咽喉,心窩,丹田,下體等重要器官。如果中線上的器官或重心被破壞,那就很容易被擊倒。有效打擊對手中心,也是為了最大程度,最有效率的打擊對手的重點。無論手法怎麼變,步法怎麼變,總是用手法守著中,朝向對手的中線,也就是常說的“朝面”

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2

直線最短

詠春拳講究快,準,狠,要想更快,就要找到最快的攻擊路徑,自己的拳頭離對手中線最短的距離就是直線,這也是為什麼日字衝拳從中線出發,直線打擊對手中線。相比於左右勾拳,這個是最短最快的。所以詠春拳能走直線的,不走曲線。

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3

三角形穩定

三角形穩定性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物理原理,在詠春拳裡的應用也很多,比如二字鉗羊馬,的腳就是三角形

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4

詠春四門

四門:分為上,下內門,上,下外門。

把向前伸出的手臂之前半部分稱之為“外門”

後半部分即上臂部分稱之為“內門”

這種內外門之分是以自己的肘關節為界的。

在實戰時,前手主要用來防禦外門攻擊,後手主要用來防禦內門攻擊,無論對方的招式如何變化,皆不外乎是置於自己的雙手之“內門”或“外門”而已。

而且應設法使敵雙手置於已方“外門”,也就是設法使其雙手離自己的“中線要害”遠一些;或者說使其攻擊偏離自己的身體。

這就要求已方的雙手應始終佔牢“內門”這一關鍵部位,當然,這一要訣也是應與“守中用中”之訣結合在一起運用的,也可以說“守住內門”是“守中用中”的一種延伸。

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5

攻守合一

別的拳派的動作一般 攻 為 攻擊, 防為 防守,每個策略相對獨立。而詠春拳,兩隻手刀,相互配合,同一手刀也能在攻守之間快速轉換,將功和守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即在防守的同時攻擊對手,而在攻擊的同時做到有效防禦,也就是它們沒有單純的防守,也無單一的進攻,而是“攻中寓防,防中寓攻”。也可以稱為“攻守同期”

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6

不動肘

不動肘是以肘部味中心,手和手臂可以做任何角度和方向的移動。肘部和身體保持一個一拳多一點的距離。

詠春拳如有神助?其實只用了這8個簡單原理

防守動作應恰到好處,肘部儘量不要做幅度較大的動作。當然,“不動肘”最好能和詠春拳的其它要訣結合起來運用,例如和“四門”原理配合運用便可稱得上是完美結合; 根據“不動肘”原理,手臂及雙手的活動範圍以“上至眉毛、下至大腿水平線、左右以兩肩寬”為限度,在此標準內所構成的“四方形”內肘部當可發揮出最高效能。

而且

肘部不動還可保持詠春拳獨有的“肘底力”的優勢而使手部強勁有力地攻出

7

腰馬合一

詠春拳注重:力從地起,腰馬合一。詠春拳的馬步對腰馬合一的要求其實是幫助自己用全身的力量來對抗對手的局部力量從而輕鬆將對手的力量化解掉。借力打力有時候也可以借對手的蠻力化成打擊對手的力對對手進行有效打擊。例如衝拳,要做到快速有力,就要發揮腳,腿,髖腰肩的共同作用,協調配合。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原則,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同時在發力的一剎那,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最終達到增大擊打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