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說不怕競爭,想贏聯想沒有那麼容易,聯想真有那麼強大嗎?

超級錢吧


2019年4月18日,聯想在北京召開2019年誓師大會,會議上楊元慶很霸氣的表示:“我1994年接手聯想時,聯想一年賣2萬臺電腦,競爭對手百倍於我們,這都不怕,我們現在還怕什麼?”他還表示,競爭對手進來,聯想很高興,可以把市場帶得活躍,“但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聯想的崛起

聯想之所以能夠崛起成為國內第一電腦品牌,並非楊元慶的功勞也非柳傳志的功勞。最大的歸功於其背後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是中科院的持股使得聯想可以快速獲得國內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訂單,這個是聯想早期崛起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沒有政府及各類國企的訂單,那麼就不可能有後來的聯想。

當時的競爭對手IBM這些確實是百倍於聯想,但是IBM在國內並沒有獲得官方的支持,所以IBM在如何厲害,在國內市場照樣被聯想吊打,因為90年代,國內能使用電腦的私企及個人用戶少之又少,使用者基本都是政府和國企。所以聯想的崛起並不是靠競爭,而是靠股東獲得的政策競爭優勢。

我們現在還怕什麼?

對於電腦業務,除非是高端機,低端機聯想確實不怕任何人,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組裝企業,聯想擁有著邊際成本的效益(規模越大,邊際成本越低),只要使用價格戰,耗都能耗死幾個。

至於說手機業務,我相信楊元慶這句話不是在針對手機業務來說的,否則就是赤裸裸的不要臉了,2014年還沒被廣大用戶熟悉的“美帝良心”時,聯想手機當時在國內的銷量高達4730萬臺,排名第三;但是到了2018年的時候聯想手機的國內銷量才179萬臺,市場份額不足0.4%,連前十都沒進去。真不知道2014年以29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谷歌的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後,收購戰略目的去哪裡了,越收購越回家。

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華為與聯想兩個老被拿出來對比的,再加上小米也推出了筆記本電腦,因此三家企業目前都是既有電腦又有手機業務的,我們以三家企業2018年的年報數據來對比:

2018年華為營業收入7212億元,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

2018年聯想營業收入為3589.21元,淨利潤為43.62億元,同比下降14%;

2018年小米營收1749億元,淨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59.5%;

與華為對比:聯想銷售是華為的一半,但是利潤卻連華為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達到;

與小米對比:聯想銷售是小米的一倍,但利潤卻為小米的一半;

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嗎?別人的利潤分分鐘鍾吊打你。聯想的淨利潤率僅為:43.62/3589.21=1.21%,看到這個利潤率不知道的以為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但是我們在國內各網站上產看同等的配置聯想的售價並沒有比其他品牌電腦商來得低,甚至還略高一點,顯然在國內賺的不比其他電腦商少,至於說為什麼利潤率這麼低,聯想自己該好好想想了。


鯉行者


沉浸了一段時間之後,楊元慶這幾天又開始活躍起來了。

4月1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舉辦了2019年誓師大會,在會議上楊元慶通報了2018年的業績,並表示“我1994年接手聯想時,聯想一年賣2萬臺電腦,競爭對手百倍於我們,這都不怕,我們現在還怕什麼?”他還表示,競爭對手進來,聯想很高興,可以把市場帶得活躍,“但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看到這個估計很多網友又開始不淡定了,是什麼底氣能讓楊元慶說出如此自信的話呢?聯想真的強大到沒有誰可以贏得了他們嗎?

聯想自信有一定的底氣,但是聯想真的不怕競爭對手嗎?

楊元慶之所以有底氣說不怕競爭,想贏下聯想沒有那麼容易這樣的話,因為聯想確實有一些家底。

第一個是去年第三財季,聯想的PC業務重回全球第一位置,連續兩個季度穩居個人電腦市場冠軍地位,報告期內,聯想PC業務營業額同比增長16%,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4.6%,中國市場份額超過39%,均創下歷史新高。

第二個是面對未來5G市場競爭,聯想也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目前聯想是全球第一個推出了可以在市場上拿得到的5G手機廠商,5G最早是在美國推出的,是聯想的moto Z3。

但是聯想真的不怕競爭對手嗎?我們來對比下聯想和競爭對手小米、華為在2018年的業績。

2018年小米和華為的年報都出來了,聯想的年報也出來了。整個2018年,華為營業收入7212億元,同比增長19.5%,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小米2018年營收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經調整後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59.5%;而同期聯想控股的營業收入為3589.2億元,同比增長13%,歸屬於公司權益人的淨利潤為43.62億元,同比下降14%。

通過對比華為、小米和聯想的業績可以發現,華為和小米不論是在營業收入還是在淨利潤上發展都很迅猛,增速很快,而聯想雖然在營業收入上取得了13%的增速,但淨利潤卻同比下降14%。看到這一組數據不知道楊元慶是開心還是會有一種酸酸的感覺呢?

不管楊元慶的心情是什麼樣的,但看到小米和華為最近幾年迅猛發展,他心裡肯定不是滋味,特別是廣大消費者對聯想越來越疏遠更是讓楊元慶心裡難受。

聯想手機業務已經被對手超過了,為何楊元慶還有那麼大的自信?

楊元慶說不怕競爭,想贏聯想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楊元慶可能忘了,聯想的手機業務早就被對手超過。

現在是移動時代,手機業務是很多企業必爭的領域,比PC的競爭更為激烈,而聯想2014年手機銷量還有4730萬臺,市場份額11.65%,排國內第3,當時華為的銷量只有4130萬臺,市場份額10.18%,排全國第5。



但是到了2018年聯想手機的國內銷量才179萬臺,市場份額不足0.4%。而同期競爭對手華為的雙品牌(華為+榮耀)銷量超過1億臺,市場佔有率超過25%。



在手機業務上聯想和華為發展截然相反,難道楊元慶不覺得裡面有很大的原因嗎?難道楊元慶真的一點都不怕?

想要重新獲得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增強競爭力,聯想和楊元慶必須好好的反思自己

聯想手機業務上的失敗只是目前聯想的一個問題點,這估計也是聯想負面新聞帶來的直接結果之一。

最近幾年聯想在國內有很多負面新聞,比如下面這些案例:

1、為何5g標準投了高通,不投華為?

2016年3Gpp制定5g標準的會議上,為何聯想給華為投了反對票?可能聯想自己投高通的原因是因為高通的技術更流行更成熟,聯想也可以說技術無國界,但為何國內的中興,聯發科,小米等企業都支持華為而聯想不能?

2、為何國外跟國內價格實行雙重標準?

聯想的筆記本電腦在中國的價格比美國的高,這是一個為人詬病的事情,聯想的電腦在中國生產的,成本應該更低,可能楊元慶覺得考慮到稅收因素之後,國內定價要高一些,但是美國在人工成本等方面不比中國高嗎?所以價格差距比較大很離譜。

3、為何美國感恩節對美國進行大力降價促銷,而卻不允許中國消費者參與?

2018年在美國感恩節的時候,聯想做了一場大力度的打折優惠活動,打折比例達到65折。但是全球所有購買客戶都可以免費包郵,為何唯獨偏偏沒有中國?

4、為何楊元慶要說聯想不是一家中國企業?



這些事情如果只發生一次,估計很多國內消費者都會諒解聯想,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類似的負面新聞,這絕對不是偶然。

聯想所發生的這些事情,每一次對聯想來說都是一種挑戰,甚至是危機。然而面對國內消費者的一致討伐。楊元慶並沒有好好的反思自己,而是跟網友硬碰硬,結果更加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反感,如果聯想的這種品牌危機不能及時糾正,那對聯想來說會變成更大的危機。

聯想是從中國起家的,它的根在中國,直到目前國內市場讓然貢獻著聯想最大的利潤,在國外的虧損,很多都是通過國內的利潤來填補窟窿。比如2017年聯想國外市場虧損7.47億美元,但中國區卻盈利5.58億美元。

我們不否認聯想在中國企業走出去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讓中國企業參與更多的國際競爭,聯想是目前我國國際化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聯想確實值得到中國企業去學習。

但是就算聯想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國際企業也不應該對國內消費者實行雙重標準,你可以給不到國內消費者更好的待遇,但至少要給到跟國際消費者一樣的待遇吧?如果聯想持續對國內廣大網友的一些意見視而不見,那最終會被廣大網友被拋棄,所以現在聯想應該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一些作為,只有認清自己的一些作為,然後加以改進,並獲得廣大消費者認可,聯想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貸款教授


我個人感覺,大多數地主老財在2010年前能積累下來的鉅額財富還是很可怕的。

也許主業不行,但是其他領域,現金儲備,不是後起之秀企業能跨越的鴻溝!


Jack房666創業者


有一定道理,不是隨便那個想得罪就得罪他爸的一一山姆爸爸!


手機用戶52161179928


在美國 機場,車管所!移民局,酒店商城......機場 Dmv 許多政府部門用的都是聯想的電腦! 為啥從來沒說聯想威脅美國呢? 因為聯想人家不玩這些 偷盜的事情啊! 聯想才是中國企業的真正本身! 記住 人間正道是滄桑! 只是國內媒體不報道罷了!我支持聯想與大疆!


美國紐約法拉盛


人家要是不賣給你CPU,你“聯想”立刻“黃攤子”!還用人家“打”你嗎?小楊:不要再吹XX了!


小雨中打傘走在路上


楊總是韓國的,鑑定完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