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廣大直男在傳統認知裡總是不愛消費、消費能力低下的代表,

在一些投資商眼中的消費能力排行中,

“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

男性的消費能力牢牢把控著食物鏈的底端,

甚至還不如家裡的汪星人。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在這種刻板印象下,大部分品牌的目光都放在了女性身上。

許多本來隸屬於男性的品牌,在廣告投放上也漸漸產生了傾斜。

例如男裝品牌海瀾之家,原先的代言人是杜淳、印小天等男星,

現在則轉變為了女粉無數的林更新、陳曉等新生代明星。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NBA這個男性關注度佔主導的體育聯盟,也因為選擇了女粉佔據絕大多數的蔡徐坤作為新春形象大使而飽受爭議。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連男裝、體育聯盟的廣告都開始有意識地向女性傾斜,

男性的商業價值似乎處於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然而事實是如何呢?

被低估的“他”

根據近兩年波士頓諮詢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國男性消費的種類和額度都在增加。在線上消費方面,男性每年的平均開支超越了女性,達到10025元。

而在超前消費意識上,根據借貸寶發佈的《雙十一消費借貸大數據》報告顯示:在消費借貸中,男性佔比高達65%,女性僅為35%。

種種數據都向我們揭示,中國男性有著消費的慾望,也有“買買買”的實力。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主流廣告對於男性群體仍然處於漠視的狀態呢?

更低的流量變現率

相較於女性的感性消費,男性群體的消費更具有計劃性和理性。女性願意通過購買明星代言的產品、關注明星代言的品牌來證明自己對於明星的喜愛,男性更希望自己喜愛的明星用實力來證明自己對他的喜愛是值得的。

根據阿里的《明星消費影響力報告》,市面上所有的一線明星不管其本身性別,因為明星的影響力去購買代言產品大多靠的都是女友粉和親媽粉。而男粉絲的變現率微乎其微。

前段時間蔡徐坤成為NBA新春形象大使,引得熱愛籃球的直男們一頓口誅筆伐。然而喜歡看球的球迷早已把關注籃球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會因為蔡徐坤的影響而不去看球,流量明星的女粉絲們卻是籃球領域未經開發的新鮮力量。

對於NBA來說,通過流量明星的帶動,獲得女性市場的青睞和在男性市場上微乎其微的負面影響相比較,怎麼算都是一筆不錯的商業買賣。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男性佔絕對主導地位的品牌,反而將廣告投放注重於女性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大的情懷作用

相對於女性追隨日新月異的潮流,男性更願意為在歲月沉澱下,自己認定有價值的事物上買單。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似乎是一夜之間,楊超越這個女孩子火遍了全國。根據微博統計,楊超越的男粉絲比例高居72%,知乎和虎撲的直男們甚至願意圍繞她舉辦“超越杯”辯論賽來表達自身的喜愛。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但是真到了粉絲見面會上,楊超越的禮物卻是全團最少的,僅僅只有一個U盤、一個記事本和一隻手錶而已。

直男們可以動輒為了一件復古球衣、一雙球鞋花成千上萬的現金,卻無法為了新興的明星一擲千金。

“第三人”效應

第三人效應是1983年由戴維森教授提出的一種觀點:在接收廣告的過程中,接收者總會認為這個廣告對別人更有用。換句話說,針對女性的廣告會讓女性“認為”身邊自己老公或者男朋友需要這樣的商品。

典型的就有海瀾之家,一開始的廣告語都為男性量身定做,如“男人的衣櫃”“男人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就夠了”等。但是選用了林更新作為代言人後,“9億少女的夢想”吸引了眾多林更新女粉去逛一逛這家男裝店。在這種影響下,不少女友或者妻子在為男性購買衣服都會下意識地選取海瀾之家品牌。畢竟一家大小的生活配置上,女性的話語權舉足輕重。

被廣告“遺棄”的中國直男

事實證明這種策略也頗為有效,改變策略的海瀾之家銷售額節節攀升。一改之前增長率不超過10%的頹勢,18年整體營收增幅達到了12.2%。

雖然直男們對現有的廣告模式都不太感冒,但在中國市場上一旦對了直男的胃口,往往能起到扭轉乾坤的效果。國內上映首日就取得了2.5億票房成績的《魔獸》,在北美地區上映兩天總票房僅為中國票房的一半,男性觀眾佔比高達74.7%。其他的像《頭號玩家》、《紅海行動》等,都在廣大中國直男的助力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女性消費市場早就被充分精耕細作,相較之下,男性消費市場不啻於一片剛被開墾、充滿希望的新大陸。下一步,如何get廣大直男們的心思,成為了廣告主們最值得研究的內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