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木瓜移動高管:利薄業務量大拉低毛利率 核心算法尚未申請專利

每經記者:劉春山 嶽琦 每經編輯:胥帥

对话木瓜移动高管:利薄业务量大拉低毛利率  核心算法尚未申请专利

截止到4月19日(發稿時),上交所科創板共受理了84家企業,其中定位於大數據公司的木瓜移動引起了不少投資者關注。

唯一一家做大數據營銷的公司,170多位員工撐起超43億元營收,木瓜移動在84家獲受理企業中顯得尤為特別。同時,木瓜移動看似蹊蹺的財務數據和模糊的業務模式也讓受到不少市場質疑。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木瓜移動核心高管進行訪談,對於投資者普遍關注的疑問,木瓜移動方面對其商業模式和核心技術進行了闡述。

諸如,它的業務模式到底是營銷還是數據分析,為什麼毛利率如此低,募集資金大比例補充流動資金是何原因?

談商業模式:靠大數據優化投放

NBD:從具體主營收入來說,木瓜移動更像是做廣告代理業務,Facebook是木瓜移動的主要供應商。公司是大數據公司還是廣告公司?

木瓜移動:木瓜移動是一家依靠自主技術研發的大數據分析處理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利用全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為國內企業提供海外營銷服務。目前大數據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營銷、徵信和社會安全三方面。

我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一頭是我們的客戶,另一頭是全球的媒體。對接以後,基於大數據做一個最優化的投放。

從公司目前經營情況分析,公司是一家大數據分析公司,因我們預計中國企業出海在未來的3~5年依然是高速增長,所以相關大數據的商用場景比較集中於廣告行業。未來隨著公司的發展及其他行業商用場景的成熟,不排除將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其他行業的可能性。

NBD:飛書互動、藍瀚互動、獵豹移動等也是Facebook在中國的廣告代理商,木瓜移動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木瓜移動:國內目前有七家Facebook官方合作商,流量的輸出相當於從這七個“水管”流出。對每一家來說,怎麼用拿到的流量資源,其實是非常不一樣的。木瓜移動特別看重API能夠開放哪些,能拿到哪些更多的數據。

從毛利、業務人員構成、成本投入,木瓜移動是與友商不同的,市場上可能沒有太多見到木瓜移動的銷售人員,所以我們整個公司給市場上的印象是很不相同。木瓜移動在沒有成為Facebook正式合作商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Facebook流量採購。當時Facebook更看重我們二次開發能力,以及對客戶的服務能力,才選擇我們成為其中國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人員較少的原因是公司業務依賴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自動化軟件來開展,在很多傳統企業需要人工介入的環節,我們更多的是利用數據倉庫和數據系統,所以需要人員較少。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公司業務也會更加多元化,在此發展過程中人員也會隨之增長。

NBD: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木瓜移動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31%、6.24%和4.38%,呈現下降趨勢。為什麼木瓜移動的毛利率很低?

木瓜移動:2016年成為Facebook官方一級合作伙伴之前,無論是我們的技術和業務能力,包括我們的毛利率與整個市場是一致的。成為合作伙伴之後,我們更多側重於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規模,而不限於毛利率,由此獲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和放大規模效應。事實上,我們的利潤整體上還是進一步增長了。

核心技術:算法目前無法申請專利

NBD:招股書中,木瓜移動反覆強調自己是技術型企業,那麼公司技術護城河在哪裡?

木瓜移動:如何做到大數據投放是我們需要解釋的重點。數據本身的清洗挖掘、排重、整理,包括標籤具體到一個什麼程度。優化的部分怎麼能做到流量優化?如果要講木瓜移動跟國內普通的互聯網公司的差異,應該是量變到質變的關係。

當你對接百萬量級、千萬量級用戶的時候,算法、數據倉庫的處置是一個級別。但是你要面對20億量級的時候應該是個什麼樣?它可能就不是簡單的乘以20倍、30倍,可能是冪指數級的複雜程度,不是多買幾臺機器就行了。流量的組合採買其實有一點像量化投資組合,怎麼能做到最優化?組合也是量化算出來的,變量元素非常多,需要更多的技術手段去執行。

NBD:木瓜移動的技術專利為何很少?

木瓜移動:除了已經在美國專利局註冊的一項專利以外,木瓜移動正在申請的10項專利實際上都是歷史上各年逐漸積累的結果,其中有9項都是至少一年以前開發的。公司只是選擇性對一部分技術進行了專利申報,在這11項已申請和申請中的專利之外,木瓜移動還有更多的技術儲備。

木瓜移動作為一家數據技術分析公司,核心競爭力是算法,而現階段算法是無法申請專利的,且申請後算法涉及的代碼沒法保護,客觀上造成了專利申請數量較少的事實。

事實上,我們的友商,或者市場上眾多的互聯網公司,他們申請的專利一般都相對較少。

NBD:從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來看,與其他申請科創板的企業相比,木瓜移動似乎不佔優勢?

木瓜移動:主要是因為營收太高的原因,顯得研發比例很低。跟我們的毛利來對比的話,木瓜移動的研發投入還是非常高的,佔費用成本的40%以上。木瓜移動這個行業現狀可能跟其他企業不一樣,沒法跟其他直接對比。一百多人的團隊近幾年投入1億多的研發投入,絕對值是非常高的,公司超過50%員工是研發技術人員。

NBD:木瓜移動募投資金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補充流動資金,公司應該不缺錢吧?募投的研發項目主要是做什麼?

木瓜移動:從現金流管控來說,當前的資金運行是正常的。在流動資金安排上,也借力了銀行授信,募資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可以優化一些財務費用,提高淨利潤率和股東回報。

依照我們對技術發展前瞻的看法,我們認為未來的互聯網媒體形態會更加技術密集和多樣化,數據和標籤追蹤顆粒會更加精細化。因此在募投的研發項目,打算籌建木瓜研究院,運營平臺升級等,這裡麵包括了木瓜移動數據底層結構需要去做一些擴容,公司業務吞吐量還在不斷往上,在全球會多布一些數據倉庫出來等等舉措。

雖然都是用雲服務,成本還是蠻高的。雲存儲相當於樂高積木塊,把它搭成什麼樣,互相之間怎麼聯動、怎麼去監測,都需要企業自己做,這套系統研發也挺費勁。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