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多讀經典著作還是暢銷書?

詹帆妃


我覺得大學時代應該更側重於暢銷書上。

但也不是沒門檻的看。

暢銷書其實是很能反映當前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的,與其說是迎合市場的產物,倒不如說是現代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大部分被譽為“經典”的作品,都是歷經了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變換後,依然被大多數人認可且得以留存的,比如儒家思想這些,它更像一類“準則”或者“標準”。

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應該去探索,瞭解各種各樣的思想文化理念,如果一開始就被一個“標準”套住了,反而是不利於成長的。倒不如去讀自己感興趣的。

因為很多經典作品,真的枯燥,而且不瞭解那個背景的話,著實無聊。

我初中的時候讀了《圍城》、《駱駝祥子》《雷雨》《子夜》《魯濱遜漂流記》等,就是那種標榜著初中讀物的經典作品。

給我的體驗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讀不懂,或者說我沒法理解與接受其中的思想,也就是說那些書籍,我讀了就是讀了,對我的三觀的形成沒什麼特別明顯的讓我感知到的作用,相反我現在很討厭那類書籍《圍城》我一輩子都不會再拿起,因為當時我爸逼我寫讀後感,我根本沒有良好的閱讀體驗。

很多時候,我們被某本書,某個觀點觸動,大多數時候還是跟你的閱歷,心境有關係,就是能達到一種共鳴的感覺。很多年以後,我又拿起《魯濱遜漂流記》,細讀以後,給我的體驗完全跟初中時候不一樣,比如說書本最多第五頁中的一句話:

【我正好處在中間位置,亦可稱為中產階級。以他長期的經驗,中間位置是世上最好的位置,對人的幸福來說最適宜的位置,既不會陷入體力勞動者的不幸與艱辛,勞累和苦難,也不會受累於上層階級的傲慢與奢侈,野心和妒嫉。他告訴我,我可以從這麼一件事來判斷這一位置的幸福,那就是,別的人都羨慕這一位置】

真的太驚豔了是不是,前人早已看穿了一切。

大學的時候,我讀的書比較雜,網絡小說,雞湯文,名著,經典也都有涉獵。反正圖書館裡各類很受歡迎的書,卡耐基啊,劉墉啊都看過,女孩子要要知道的事,這樣做女孩,甚至星座,茶呀,古幣……反正就是各類亂七八糟的書。

這類書其實對我作用蠻大的,我有個不同常人的習慣就是我基本不看電視劇,所以大學我有很多的時間看書,這些亂七八糟的書真的豐富了我的認知,況且那個時候確實很多東西都是有用的。

畢業以後,市場上暢銷書變成了五顏六色的成功學,或者情場職場各種技巧書,我也看過些,怎麼說呢,成功學真的就是罐迷魂藥,一推敲,那些什麼堅持、努力、受苦都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放入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就有了魔力一樣。

我覺得這些還是少看。

年紀大了以後,心也開始沉澱了,開始喜歡一些有意思的經典作品,慢慢讀,慢慢品,也很有感觸。

現在我偶爾也會看看暢銷榜,也有一些挺有意思的書。

總之,暢銷書是你接觸當下社會的一個紐帶,可以選擇性的看的。

還有,年輕,就要多探索多方面的知識領域,不要把自己觀點固化在某個點上,要去洞察這個世界,經典嘛,可以留在老了以後,像我一樣



澧兮姑娘


大學時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有很多事可以做,也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當然,閱讀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做的事情


分享吳軍博士給你的書單,希望你可以從中獲益。我們按重要性分成了 A 和 B 兩類,A 類相對容易讀,也更重要,可以考慮先讀


即使你大學畢業了還沒有讀過這些書,也可以去翻一翻。中學生如果考試壓力大,倒不必急於去讀這些書,因為讀完它們要花不少時間。


01 經典

1.《莊子》 A 類

莊子是我非常推崇的思想家,關於莊子的思想我在《見識》一書中專門有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讀《莊子》的好處是趣味性強、可讀性強。


2.《孟子》A 類

在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中我選擇了《孟子》而非《論語》,這裡面有三個原因:第一,《論語》相對難讀,體系比較零碎;第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在“焚書坑儒”之後,《論語》的版本已經非常混亂,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幾乎都是後世各家抄本、背誦版本和杜撰版本的大結合,這就如同《聖經》並非同一個人寫的一樣。雖然今天讀到的《孟子》的版本也是成書於西漢,但是內容的來源不像《論語》那麼雜亂;第三,《孟子》的趣味性比較強,容易讀。

法國啟蒙作家和《孟子》的觀點有些相似之處,其觀點大致可以概括成下面幾點:第一,性善說。《三字經》裡開篇的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 就來自於孟子的思想。第二,

民本說。孟子強調民貴君輕,雖然並沒有像啟蒙思想家那樣闡述民權,但是強調了老百姓的重要性。第三,仁政與王道。孟子一直強調以德治國,實行仁政,與民同樂,和當時秦國搞軍事擴 張的霸道截然相反。我在《硅谷來信》專欄第 51 封信《帝道、王道與霸道, 兼談博雅教育》中講過,“王道能夠持久,而霸道則做不到”。

後世的君王為了給自己樹立仁君形象,都尊孟子為“亞聖”,但事實上只是用他的思想來要求士大夫,自己卻很少遵從。而到了朱元璋,乾脆連“面子” 也不要了,因為他極不喜歡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乾脆禁了《孟子》一書。

當然,孟子的思想也有其侷限性,主要體現在提倡復古,恢復井田制上,這在當時完全不現實。實際上孟子的想法和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很相似。


3.司馬遷《史記》A 類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把歷史寫準確固然不易,寫得既準確又精彩就更難了,但是司馬遷做到了這一點。客觀是對歷史書最基本的要求,而司馬遷在客觀講述歷史的基礎之上,還通過寫史揚善貶惡,即所謂的“春秋筆法”。他沒有一味地對歷代皇帝歌功頌德,對於那些失敗者,比如項羽、陳勝、李廣等,也給予了極高的讚譽。


4.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A 類

孟德斯鳩這本篇幅不長的代表作,是今天西方世界分權論的基礎。為什麼必須分權,為什麼必須用權力來制約權力,孟德斯鳩在這本書中論述得非常詳盡。今天很多人喜歡空談自由,但理解什麼是自由,不妨讀讀這本書。


5.《宋詞三百首》A 類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詞出現於唐代,在宋代達到了頂峰,因此讀詞要讀宋詞。讀詩詞的必要性,我在上一個書單介紹《唐詩三百首》時已經講了。雖然我們常常把詩和詞放在一起講,但是在宋朝,詩和詞的差別很大,有點像今天書面語和口語的差別。當時為了彰顯學問,一個人通常通過寫詩來實現,而詞就較為隨意,也更貼近生活。


6.《聖經》B 類

《聖經》是一把打開西方世界的鑰匙,沒讀過《聖經》的人,很難和歐美人打交道。《聖經》的《舊約》實際上是猶太民族的編年史,而《新約》則相當於基督教的《論語》,講的是耶穌傳教的故事。《聖經》(特別是《新約》)是一本教人慈善、仁愛和智慧的書。

我將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聖經》歸入 B 類而不是 A 類,主要是它不太容易讀,特別是《舊約》,裡面的歷史和人物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講過於陌生。


7.盧梭《社會契約論》B 類

在現代國家中,公民的權利從哪裡來,民權是否有理論基礎?《社會契約論》講的就是這件事。盧梭認為,公民不但有權利,還要有義務。

在現代國家裡,公民的基本權利固然要得到保障,但是每一個人要交出一部分私權給政府和司法部門,這樣才可能實現公平社會。在我讀這本書之前,可能也算小半個“憤青”,讀完它,就明白事理了。至於它對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和美國《獨立宣言》的影響,就不多說了。


8.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B 類

要知道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是怎麼來的,就讀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恩格斯和馬克思是如何從接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觀點,最後發展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即

辯證唯物論的。

這本書是對馬克思主義原汁原味的解釋,後來很多人曲解了馬克思主義,用這本書做試金石就能分辨真偽。書中開篇第一句話就是黑格爾的名言——“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理解了現實性和合理性,是人成熟的標誌。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講述了德國古典哲學從康德創始開始,到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再到揚棄了黑格爾唯心論的費爾巴哈的整個發展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德國的古典哲學隨著政治、經濟和科學的發展,也在不斷地完善

到了費爾巴哈,德國古典哲學走到了盡頭,然而“終結”和“開始”總是相連的,正如“蘇格拉底的死,意味著政治哲學的生”中所揭示的結束與開始的辯證法一樣,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9.尼采《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和《偶像的黃昏》B 類

尼采的書曾幫助我從疾病和絕望中走出來,因此我對它們非常有感情。可以想象,當一個 20 歲的年輕人在病中備感無助時,一位先哲的思想讓他振作起來,超越自我,這是多麼大的精神力量。

尼采的大部分書我都讀過,推薦這兩本的原因是,《查拉斯圖拉如是說》 是他的代表作,而《偶像的黃昏》對當下有特別意義。西方人對神一樣的上帝的崇拜,其實到 19 世紀末就終結了,因此人們說尼采是殺死上帝的人, 因為他解釋了西方社會信仰基督教從對神的崇拜到追求自我心靈淨化的轉變。

今天基督教文明有了點“江河日下”的味道,重溫《偶像的黃昏》一書, 可以理解今天西方世界很多現象背後的原因。

10.《元曲三百首》B 類

中國曆代文人的上升路徑是仕途,因此戲劇和他們的關係不大,但在元朝是一個例外。文人們無法考科舉做官,因此只好自己從事文化創作,這使得雜曲在元朝達到頂點。元朝文人不僅會寫曲,還會寫小令,像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便是如此。當然,全面瞭解元朝文化的巔峰之作,《元曲三百首》是入門。


02 東方文學

1.施耐庵《水滸傳》A 類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如果再推薦一本的話,我推薦《水滸傳》。讀水滸不要學裡麵人的行為,打打殺殺沒有什麼意思,而裡面所謂的權術、職場關係、創業更是今天的人牽強附會加進去的。

《水滸傳》的情節寫得出奇地好,在四大名著中堪稱第一,而人物的刻畫更是一絕,裡面的“三十六天罡星”性格各有特點。

《水滸傳》的一大問題是重男輕女,裡面的女性沒個好的,不是該殺該剮的,就是女魔頭女強盜,偶爾有一個順眼的扈三娘還被嫁給了猥瑣的王英。今天有些人用現代人的觀點分析這件事,說扈三娘是否喜歡林沖云云,都是替古人擔憂。

實際上,在重男輕女的施耐庵筆下,哪個女的有好結果?另外,很多學者認為,《水滸傳》後面三四十回是羅貫中寫的,因此你讀起來會覺得像《三國演義》。


2.路遙《平凡的世界》A 類

中國當代作家的書,最終能成為經典的可能不多,但《平凡的世界》會是一本。路遙在這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中,通過講述從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中國北方農村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變化,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全貌。

小說描繪的地點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個普通村莊和縣城,人物也是普通農民和他的孩子們,一切都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透著不平凡。通常寫宏大的歷史,描寫戲劇化的人物容易,而把平凡的人和事寫好非常難。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看點。

讀起來唯一的困難可能是,書中所描寫的時代背景對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有些陌生。

3.梁實秋《雅舍菁華》A 類

雖然魯迅罵過樑實秋,大陸地區也曾經批判過他,但是後來我讀了梁實秋的散文便喜歡上了他的作品。《雅舍菁華》是梁實秋的雜文和散文的精選合集,裡面用平和的心態、雋秀的文筆寫出了這位文豪對生活的感悟。我將《硅谷來信》專欄寫成雜談的形式,多少受他的影響。書中的內容是作者對人生、對社會思考後的智慧濃縮。


4.霍達《穆斯林的葬禮》B 類

這也是一本跨度很大的史詩般的小說,作者是回族女作家霍達。講述的是北京一個回族玉匠家庭兩代人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故事,描寫了中國從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社會的變遷,以及兩代人不同的感情糾葛。小說中有很多中國文化元素,還穿插地為讀者介紹了回族的禮節和習俗。

由於小說裡的時代距離今天比較久遠,讀起來反而沒有了什麼隔閡感。

5.湯顯祖《牡丹亭》B 類

這是我最喜歡的戲劇,裡面一段“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簡直寫絕了。


6.張愛玲的書 B 類

張愛玲的作品很多,如果不知道該讀哪本,不妨讀讀《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人總有這樣的心理,得到了紅玫瑰就想要白玫瑰,反之亦然。雖然對男生來講這樣的心態要不得,但是對女生來講瞭解男生的這種心態還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她的《傾城之戀》和《半生緣》也推薦大家閱讀。

張愛玲在中國最紅的時候並不是她所生活的年代,也不是今天,而是 20世紀 90 年代到 21 世紀最初的十年。對於這個現象,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給了一個頗為合理的解釋,張愛玲是中國都市文學的代表,而中國在90年代之後的 20 年裡,是城市化開始和進展最快的時代,人們從那時才真正開始過上城市生活。因此,要瞭解真正的“城裡人”怎麼生活、怎麼戀愛,就去讀張愛玲的書。

7.三島由紀夫《金閣寺》B 類

金閣寺是日本京都的一個寺廟,它並不大,但是因為有一個貼上了金箔的 閣子而出名。金閣寺的景色本身就讓我震撼,但是更讓我震撼的是這本書。

三島由紀夫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在《金閣寺》中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進行了藝術的處理。一個奇醜無比又崇尚極致的美而導致內心扭曲的和尚,最後無法承受金閣的美,居然決定縱火將它燒掉。


8.楊絳《洗澡》B 類

楊絳是錢鍾書的夫人,她的代表作《洗澡》堪稱錢先生《圍城》的姊妹篇, 知識分子們尤其喜歡讀這兩本書,因為它們反映了 20 世紀 30 年代和 50 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處境。經歷瞭解放後各種政治運動的大學老師們會發現裡面的描寫非常逼真,而今天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瞭解中國知識分子固有的思維方式。


03 西方文學

1.《莎士比亞悲劇四種》A 類

莎士比亞是我最喜愛的作家,我在《硅谷來信》專欄第 82 封信中專門介紹過他。他一生寫了 37 部戲劇,以及大量的詩歌,確立了英語在英國的地位,在此之前英國上流社會都說法語。

莎士比亞的戲劇可以分為悲劇、喜劇和歷史劇三種,其中悲劇成就最高。除了我推薦給中學生閱讀的《哈姆雷特》之外,下面這三個也非常重要, 它們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李爾王》——聽信讒言的糊塗老爸的悲劇。

《奧賽羅》——嫉妒心強的丈夫導致的夫妻悲劇。

《麥克白》——貪圖權力的邪惡女人的犯罪,直到讓自己瘋狂。

以後有機會我會逐一介紹它們,這些戲劇都深刻地描寫了人性的醜惡一面。

2.艾米麗·勃朗特《呼嘯山莊》A 類

這是寫《簡·愛》的女作家勃朗特的小妹艾米麗·勃朗特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屌絲”逆襲,獲得財富,報復前主人,最後壞事做得太多毀滅了自己的故事,它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美與醜、善與惡、愛情與復仇、生命與死亡的對立。

全書從寫作手法上有兩大看點,一個是上文所說的對比,另一個是採用了很奇特的時間順序“今天—昨天—明天”來表達敘事,這在文學作品中不多見。作為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的筆法非常細膩。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文學成就高於《簡·愛》

這本書既可以閱讀英文原文(非常建議大學生們這樣做),也可以直接閱讀中譯本。我讀的是方平先生的譯本,方平是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完成了大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的未竟事業——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方平先生自學成才,沒有讀過大學,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北京大學的教授


3.狄更斯《遠大前程》A 類

狄更斯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他的筆下沒有了簡·奧斯汀那樣默默的溫情,只有嚴酷的現實。他的很多小說都值得閱讀,包括《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等。《遠大前程》比較容易閱讀,它講述了一個報恩與陰謀的故事。


4.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A 類

我身上理想主義的元素來自於這本書,它也是促成我寫《文明之光》的原因之一。我在《文明之光》的前言裡詳細地講述了它對我思想形成的影響——人還是要有點理想的。

羅曼·羅蘭的這本鉅著前一部分其實是小說版的《貝多芬傳》

,後來講述了一個對舊時代充滿不滿的年輕人(有點憤青味道)、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戰士,如何變成了一個心態平和,和社會與自然和諧融合的老人。

故事主人公的一生代表了很多理想主義者(包括羅曼·羅蘭本人)的人生軌跡。作者選擇了讓一個德國人作為主人公,而大部分故事又發生在法國, 是希望這兩個世仇民族能夠團結成兄弟。今天,他的這個理想已經實現了。


5.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A 類

這是俄羅斯民族的史詩。故事的背景是拿破崙戰爭,特別是 1812 年法國的入侵。這也是打開俄羅斯上層社會的鑰匙,裡面的人物有真實的,比如庫圖佐夫,也有虛構的,比如男主角鮑爾康斯基,其中讓人永遠難忘的是娜塔莎·羅斯托娃和安德烈·鮑爾康斯基之間偉大的愛情故事。


6.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A 類

這本書在蘇聯曾經是禁書。它描寫了沙皇時代一個進步的醫生從同情和支持革命,到成為革命的受害者,並且最後在即將和戀人團聚時,倒在了黎明之前的故事。它讓我真正認識到什麼是革命,也從一個革命者變成了一個改良者。根據小說拍攝的同名電影也非常經典,裡面的主題音樂《拉娜之歌》非常動聽。


7.海明威《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A 類

硬漢海明威的這三本書都應該讀。前兩本書講的是戰爭對人類的危害,向我們闡釋了和平的可貴,其中《喪鐘為誰而鳴》後來被改編為電影,就是在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位的《戰地鐘聲》,由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主演。《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硬漢的晚年和大自然抗爭的故事。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的左翼作家,海明威用一生告訴人們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左派。


8.歌德《浮士德》B 類

這是德意志民族的史詩。浮士德為了尋找至美和魔鬼做了筆交易,將自己死後的靈魂交給魔鬼,以換取他獲得穿越的能力,他得以到各個文明時代尋求至美。後來他娶了古希臘美女海倫,但依然沒有覺得她算得上至美。浮士德活得很長,以至於魔鬼等不及了,開始為他挖墳墓,年老的浮士德聽到叮噹的鋤頭聲,以為農民在勞動,最後他發出感嘆,“你真美啊,請你停留”(這句話的德文原文是“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 翻譯成英文是,“Stay a while, you are so beautiful”)。這是詩人歌德一生對真與美求索的結論——勞動最美。


9.薩克雷《名利場》B 類

這是一個大部頭的著作,小說講述了原本出生經歷相同的兩個女子所選擇的不同道路、不同的人生和最終獲得的不同結果。用今天的話講,這本書三觀很正。

薩克雷是《簡·愛》作者勃朗特小姐所喜愛的作家,因此《簡·愛》的題獻就是寫給“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的,他甚至被認為是《簡·愛》裡男主角的原型。


10.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集》B 類

這本書不用多說,太經典了,故事情節非常動人,儘管書中的案件在今天看來並不曲折複雜。這本書除了精彩的故事之外,還講述了作者對善惡的看法,以及給讀者提供了一些獨特的思維方式。我曾經在谷歌的老闆、人工智能專家諾威格博士甚至講,福爾摩斯是個數據專家。


11.雨果《巴黎聖母院》B 類

雨果的書總是很經典、很深刻。《巴黎聖母院》用對比的手法描寫了四種人,善而美(吉普賽女郎愛絲梅拉達)、善而醜(敲鐘人卡西莫多)、惡而美(衛隊長弗比斯)、惡而醜(副主教弗羅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與欲。當然,這並不是一本愛情小說,雨果通過描寫巴黎聖母院的建築和周圍發生的事情,分析了法國的社會階層以及他們之間的衝突。

12.雨果《九三年》(法文原名《1793 年》)B 類

全世界為這樣幾個問題爭論至今:人性是否能超越階級,壞人有沒有人性, 善惡和是非是否是絕對的,等等。雨果試圖通過發生在法國大革命後期1793 年的故事,回答這些問題。


13.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B 類

這也是一部從另一個側面講述革命的故事。肖洛霍夫在 30 歲時就寫出了這部史詩般的鉅作,以至於很多人在他生前都懷疑書是否真的是他寫的。今天還鼓吹革命的人,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和《日瓦戈醫生》。


14.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B 類

這位作家的書思想太深刻,很多人未必喜歡讀。不過《白夜》是他的著作中最輕鬆的一本。簡單地說,它講了男女戀愛中一個“備胎”的故事,故 事寫得特別美。大學生在戀愛中難免會遇到這種事,閱讀這本書頗有益處。


15.德萊塞《嘉莉妹妹》B 類

美國著名作家德萊塞的代表作。它描寫了美國快速發展時期的社會矛盾, 那個時期很像今天的中國。故事寫得非常好。


16.馬爾克斯《百年孤獨》B 類

馬爾克斯憑藉這部鉅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通過講述一個小鎮的興衰,描繪了南美洲七代人長達百年的滄桑。馬爾克斯的寫作手法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通過一種不合常理的因果關係反映現實。《百年孤獨》從表面上看充滿了宿命論的觀點,裡面的歷史不斷地重複,這反映的就是南美洲不斷重複的歷史,難以有變革讓它走出宿命。

很多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都很難讀,但是《百年孤獨》一書寫得很精彩,容易讀。我是在國內的文學雜誌上讀完的對《百年孤獨》的連載(當時沒有版權一說)。直到 2011 年中國才談下了該書的版權,它的中譯本在中國瞬間成為了暢銷書。


17.《格林童話》(英語)B 類

這本書在大學讀中文版沒有太大意思,讀讀英文版練習一下英語,同時可以讓你在和男女朋友講故事的時候,有點素材。


18.丹·布朗《達·芬奇密碼》B 類

丹·布朗的書很好看,但是真正優秀的只有這一本,他開創了一種新的懸念小說的寫法。這本小說中,主人公蘭登教授為了尋找聖盃的秘密,追蹤 罪犯故意留下的線索,破解一個又一個謎團。書中對基督教的多個教派和相關歷史有比較真實的介紹,當然裡面的陰謀論不足取,當故事看看就好。這本書英文原著寫得也很簡單,可以對照著一起讀。

令人遺憾的是,丹·布朗後續的作品都不如《達·芬奇密碼》。


04 傳記

1.尼克松《領袖們》A 類

作者尼克松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介紹了那些影響世界的領袖們,從丘吉爾開始,一直到李光耀、毛澤東等人。

作為一名政治家,他看問題的敏銳程度遠不是那些傳記作家們能及的。比如他在評價丘吉爾和阿登納時講,阿登納不可能像丘吉爾那樣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拯救英國,同樣,丘吉爾也不可能像阿登納那樣在一個廢墟上建立起強大的戰後德國。


2.斯諾《西行漫記》A 類

美國記者斯諾將長征之後到達陝北的那群革命者介紹給了西方世界。他客觀地描寫了後來成為中國領袖的那些人,與國內作者所寫的偉人傳記不同,斯諾寫得更真實可信。


3.羅曼·羅蘭《巨人三傳》B 類

在給中學生推薦的書單中,我列出了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羅曼·羅蘭還寫了《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合稱《巨人三傳》。這三個人都是羅曼·羅蘭心中的英雄。在給中學生推薦的書單中,我列出了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羅曼·羅蘭還寫了《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合稱《巨人三傳》。這三個人都是羅曼·羅蘭心中的英雄。


4.茨威格《昨日的世界》B 類

茨威格以人物心理分析見長,並且寫了很多名人傳記。《昨日的世界》實 際上是他的回憶錄,他在這本書中講述了自己在 20 世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所經歷的歐洲重大歷史事件,並刻畫了時代的氛圍和大眾的心態。

好世界,對於納粹的崛起他無能為力,最後選擇了自殺。從書中,你可以讀出他理想中的“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是讓我們和平友愛”。


5.歐文·斯通《梵高傳》B 類

這是歐文·斯通的成名作。他無意中在歐洲參觀了已經去世的、當時還沒有名氣的梵高的畫展,就被那充滿生命力的繪畫所吸引。然後斯通開始瞭解梵高的生平,將他介紹給了全世界,梵高在公眾中的知名度和這本書關係很大。70 多年來,梵高命運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了無數讀者。


05 經濟

1.馬爾基爾《漫步華爾街》A 類

這本書我在《硅谷來信》中介紹過,它應該作為投資的科普讀物,而且任何人進入股市之前都應該讀。作者馬爾基爾退休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也曾經在很多基金和上市公司裡擔任過顧問。作者總的觀點是,股市的總體走勢是向上的,而短期的走勢卻是難以預測的。因此,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選定好的指數基金定投。

這本書成書於 1973 年,書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質疑他的看法,認為股市預測得不準是我們做得不好,在過去的四十多年裡,不斷有人前赴 後繼地努力去推翻這本書中的理論,不過這些人自己的基金大多不存在了。四十多年過去了,所有的市場表現都成了證實這本書中理論的新的案例, 以至於這本書已經再版了 11 次。

如果將來不想在股市上虧損,一定要讀這本書。


2.亞當·斯密《國富論》B 類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市場經濟。亞當·斯密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堪比牛頓之於物理學,拉瓦錫之於化學。雖然他的理論已經存在了兩個世紀,今天很多經濟學家都表示已經超越了他,但是亞當·斯密絕大部分的理論依然被奉為金科玉律,超越他的人都是在他的理論上進行疊加。

在亞當·斯密的理論中,你最熟悉的可能要數“看不見的手”的理論了。至於這個理論為什麼合理,不妨讀讀《國富論》。

《國富論》雖然成書久遠,但並不難讀,裡面的案例也很多。

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B 類

這是經濟學家哈耶克的代表作,可能你不知道哈耶克是誰,但應該聽說過經濟學上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和芝加哥經濟學派,哈耶克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

作為自由派的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計劃經濟,其無意識的後果必然是極權主義,必將帶領人類通往奴役。哈耶克從理論上再次論證了尊重市場規律的必要性,而所謂的福利社會不過是一個偉大的烏托邦而已,他那句“通向地獄之路通常是由善意鋪成的”成為經濟學上的經典。


07 科普讀物

1.道金斯《自私的基因》A 類

這是一本可以刷新認知的讀物,是新達爾文主義學者道金斯的代表作。作者認為,進化的本質是基因的進化,而物種的進化只是表象而已。生物的本能是維護基因的繁衍,因此我們其實都是基因的奴隸。基因的這種自私反而能夠解釋物種的很多利他性特徵,比如人和動物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後代。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一些科普知識,後半部分則用博弈論的觀點分析正是自然界和我們身體裡的基因無時不刻的博弈造就了我們,我們所理解的進化、社會結構、文化都是微小博弈後的選擇。


2.埃爾溫·薛定諤《生命是什麼》A 類

這是物理學大師埃爾溫·薛定諤所著的 20 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經典之一。它是為門外漢寫的通俗科學作品,既介紹了生命的物理學基礎,也介紹了 生物系統對世界其他系統之間的貢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本書激勵了無數物理學家改行搞生物研究,同時讓很多年輕人選擇了生物學專業,包括髮現 DNA 雙螺旋結構的諸多科學家,比如沃森、威爾金斯等人。因此,很多人講,這本書促成了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和 DNA 的發現。

這本書後來又和薛定諤的另一本書《意識和物質》合為一卷出版,後者是關於作者的哲學思考。雖然書中的內容今天來看有點過時,但是薛定諤通過這本書所反映出來的思維方式依然值得今天的人好好學習和思考。


3.史蒂夫·奧爾森《人類基因的歷史地圖》B 類

我們從哪裡來?這是人類的一個終極問題。關於人類的起源,過去有“同源說”(人類有共同的始祖)和“多源說”之分。在我小的時候,常識課的課本里說中國人的祖先是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直到今天很多中國人依然這樣認為。

類似地,印第安人認為自己是從美洲的泥土裡長出來,歐洲人認為他們的 祖先是尼安德特人……但是多源說有一個致命的邏輯問題,怎麼在幾萬年 裡各大洲的猿人恰巧都在以幾乎同步的速度進化,體型和腦容量都差不多, 難道真有上帝點撥?

其實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簡單,我們都是同一祖先,他們來自非洲。那麼為什麼世界上的人又不一樣,他們是怎樣從東非走到世界各地的呢?本書的作者,曾經擔任過白宮科技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史蒂夫·奧爾森,會為你破解這個奧秘。

4.《數學之美》B 類

這是我出版的第二本書,是將同名的博客內容改編補充而成。最初的想法是介紹 Google 產品背後的數學原理,後來它變成了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數學的作用。


07 思維

1.格拉德威爾《異類》A 類

這本書最初是我孩子的中小學校長尼古拉斯博士向家長們推薦的讀物。尼古拉斯博士想告訴家長們,成功靠的不只是智商,還有 10000 小時的努力,他還想向大家傳遞一個信息,即見識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當然,作者格拉德威爾講述的內容其實更多,他還告訴大家運氣和時機的重要性,以及自信心是如何幫助人成功的。對於這本書的觀點,在社會上有一些爭議,但是我認為作者的推理有理有據,是值得信賴的。


2.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優點》A 類

這是戴爾·卡耐基的兩本代表作。卡耐基是美國著名演講家和作家,也算是美國心理學領域的重要人物。他從事過很多職業,後來講授公共課程,教成年人演講和職業發展。

他將自己一生對人性的理解寫成了《如何贏得友誼及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書,中譯本名為《人性的弱點》。這本書通過很多實例教授人們之間相處的基本技巧。在《人性的弱點》一書成為暢銷書後,他又寫了《如何克服憂慮開啟新的人生》(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中譯本名為《人性的優點》,教人如何走出迷茫和困境,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

卡耐基的著作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在於他運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和分析,同時講述了很多真實的故事。他的書激勵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好幾代人。在美國,包括幾位總統在內的很多政要名流都受到過他的著作的影響。卡耐基有兩句非常有名的格言,“相信你成功,你就能成功”“學會喜愛、尊敬與欣賞他人”。


3.《寬容》A 類

在“給高中畢業生的書單”部分我就曾講過,房龍的任何一本書都值得讀。大學生可以讀內容更深刻一些的書,譬如,房龍的《寬容》。這本書其實 講的反而是不寬容的故事,它通過介紹基督教的歷史講述了歐洲的歷史。

實際上,歐洲過去兩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宗教史,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宗教迫害的歷史。在歐洲的歷史上,總是不斷地重複上演著一個教派興起,迫害其他教派,或者被其他教派迫害。但是,宗教迫害從肉體上消滅異教徒並不能解決問題。因此,房龍講,寬容是唯一的出路。

現在人類又處在了十字路口上,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寬容時,應該採用什麼方式回應呢?相信房龍的這本書會對你有所啟發。


人民郵電出版社


無論是經典著作,還是暢銷書,都是應該大學生應該多讀的書,大學是充實自己的最好機會,畢竟,開卷有益。

經典著作都有其可以反覆咀嚼的東西,可以從裡面學習到一些人生哲理,或是這本書裡面包含著一些歷史年代的信息,這是經典著作吸引人的地方,它是智慧的結晶,只不過大多的經典著作,讓大學生來看,可能會有些枯燥,看不進去。

3



像《三國演義》、《春秋》,又或是近現代魯迅的《吶喊》、《彷徨》,這些都是經典著作,只不過這些不是文言文就是白話文,就算是直接看翻譯,大部分大學生也只會覺得無聊,沒有暢銷書好看。

像《盜墓筆記》這種書反而會在大學生群體中火起來,因為這是符合他們胃口的書,一些網絡小說會更受喜愛,網絡小說可能需要的文筆不高,可大都會覺得會很爽,也就是是爽文,這類書他們更喜歡。

所以我覺得,多讀經典著作,或是暢銷書,可能更多的還要看大學生的自制力,如果有耐心,喜愛文學,可以更多的看一下經典著作,豐富知識,增加自己的文學素養。

如果是看不進去經典著作的話,不妨看一些暢銷書,現在的暢銷書大多也都是勵志內容,對大學生思想的提高也是有著很大的好處,反正多看書也沒有壞處的嘛。

如果大家有推薦看的書,不妨在下面評論,讓更多的人看到哦!!!


羽含冰


經典名著是歷經了萬千讀者閱讀,並得到社會一致認可和傳承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一定是在思想和精神上給了讀者勵志或鼓舞,是催人奮進或給人啟迪的精神食糧!故而稱為經典名著!暢銷書也類別繁多,能稱為暢銷書的文學作品,有可能隨時間的推移繼而變為經典名著!別單說是大學生該讀那個類型的書,二句話總結:開卷有益,博覽群書!


戈壁紅柳張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