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長大的羅德學者:我要做個“小王子”


工地長大的羅德學者:我要做個“小王子”


2018年12月3日,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國際獎學金項目——羅德獎學金公佈了2018年度的4名中國羅德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趙家鑫名列其中。能揭開錄取率僅為0.7%、被外界視為“本科生的諾貝爾獎”的羅德獎學金之神秘面紗,趙家鑫何許人也?

趙家鑫,一個在工地長大的90後“野孩子”、一個單騎入川藏的“勇者”,更是一個每年能拿到數萬元獎學金的“學霸”。可趙家鑫告訴記者,他只是一個喜歡讀《小王子》的90後,像他已去世的父親那般,勇敢、善良、淳樸。

工地長大的羅德學者:我要做個“小王子”


被“放養”的小“學霸”

趙家鑫出生於1996年,在他還沒出生前,父母就離開了位於重慶市合川區的老家,遠赴福建廈門的建築工地工作。趙家鑫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是在建築工地度過,父母在建築工地幹活,特別忙。他放學後,自己做作業、自己玩,自己照顧自己,並不寬裕的生活,讓趙家鑫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乖巧。

在人們的印象中,“學霸”應該是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放學後仍一頭扎進書山題海中。趙家鑫並不是這樣一個孩子。進入廈門集美小學後,他的學習不突出,考試成績忽高忽低。放學後,趙家鑫最愛和同學踢足球、跑步,在大人們眼裡,這些體育運動無非就是“瘋玩”。有鄰居勸趙家鑫父母管管孩子,但他們只是笑笑。兒子考得好了,父母很開心,考得不好,他們也不責怪。

趙家鑫知道,媽媽初中沒讀完,爸爸更是連小學都沒畢業,他們不像別的家長一樣,能給自己輔導功課。遇到不會做的家庭作業,他從不糾結,也不從別的同學那裡抄,而是老老實實地請教老師。在老師印象中,趙家鑫雖然成績不穩定,但腦子聰明,是“潛力股”。果然,小學5年級開始,趙家鑫的成績一直處於全班前幾名,穩定而優秀。

讓趙家鑫有這樣轉變的,是爸爸的病情。2008年,爸爸被確診為鼻咽癌。除了去醫院接受治療,爸爸只要身體還好些,就會強打精神上建築工地幹活。工地負責人給他換了個監督工程進展的活,比較輕鬆些。

為人和善的爸爸在工地上有很多朋友,他喜歡在閒暇時帶趙家鑫在工地上走走看看,和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都會說上一句:“這是我的孩子。”趙家鑫感覺,爸爸說這話時,眼睛似乎裡閃著亮光,自豪而明亮。

工地長大的羅德學者:我要做個“小王子”


海邊也常出現父子倆的身影,趙家鑫踏著浪花,繞著爸爸歡快地跑著。爸爸擔心兒子,要去牽他的小手,兒子卻像小泥鰍,抓不住。傍晚,趙家鑫看著太陽西沉,餘暉落在爸爸肩上,爸爸似乎變得無比高大偉岸。

爸爸雖然沒能在學業上幫助趙家鑫,但他的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爸爸自學建築知識,成了工地上的技術人員。趙家鑫放寒暑假的早上,父子倆會去菜市場買菜。有一次,他們路過一位老奶奶的小蔥攤,爸爸向她買下了所有蔥。“咱家用不了那麼多蔥。”趙家鑫不解地說。爸爸說:“這位老奶奶看著面生,估計不是住附近的,她跑那麼遠到這裡擺攤,多辛苦啊!小蔥不貴,我們買得起,就幫幫人家。”

一連兩三天,媽媽做的菜都放了不少小蔥,趙家鑫吃著,發覺以前從沒正視過的小蔥,其實也挺香的。

趙家鑫進入集美中學讀初中時,爸爸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病床前,爸爸拉著趙家鑫的手,慢悠悠地說:“有一次,我下火車,有個人衝過來,撞了我。那人拿著一副眼鏡說是被我撞壞的,要我賠。我知道,他是碰瓷的,但我不想把事情鬧大,就賠了。兒子啊,爸爸一路走來,不容易,你要努力,要對家庭有責任感,記住,你是一個男子漢。”

小小男子漢也有頑皮的時候。家裡沒電腦,趙家鑫週末有時會瞞著爸媽,和班上幾個頑皮的男孩一起,去建築工地旁的網吧玩遊戲。這些網吧沒正規營業執照,會向趙家鑫這些未成年孩子開放,但裡面魚龍混雜。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他嚴厲地斥責了趙家鑫。趙家鑫沒見過爸爸發那麼大的火,此後再沒踏足黑網吧。

工地長大的羅德學者:我要做個“小王子”


“小王子”成長為男子漢

讀高中後,趙家鑫住校。2012年初夏,天氣比往年都要熱,讀高一的趙家鑫正在參加期末文理科分科大考。考試時,他突然感覺心臟怦怦直跳,便暗自生疑:“以前考試都沒這麼緊張呀。”

其實,當時的趙家鑫不知道,他的心跳並不是因考試緊張。或許是因為父子有心電感應,那一刻爸爸正和病魔做著最後的鬥爭。就在趙家鑫考完試回宿舍的晚上,爸爸病情惡化,大口吐血,之後被送到醫院搶救。媽媽怕打擾兒子考試,直到第二天中午,見丈夫快不行了,才往趙家鑫的宿舍打電話。

可是,醫院太遠了,趙家鑫趕到時,爸爸已去世了。他沒說一句話,眼淚刷刷地落下來,腦海中浮現前一個週末,他回家探望爸爸的情形。那時,爸爸喝了一碗粥,媽媽說:“兒子回來,你就有精神了,喝了一碗粥。”爸爸眼淚汪汪說著一些傷感的話:“我很遺憾,努力了一輩子,沒機會看到你成家立業。我走了之後,你要對媽媽好。”

趙家鑫沒想到,那次竟是自己和爸爸的訣別。“你回學校吧,明天還要考試。”媽媽的話,打斷趙家鑫的回憶。

趙家鑫回家洗了個澡,然後就回學校。“記住,你是一個男子漢。”這句爸爸說的話鼓勵著他順利完成接下來的幾場考試。

高二,趙家鑫無意中看到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書中描寫了中國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他感覺,書裡的年代更貼近爸爸成長的年代,讀著讀著,就有一種很強烈的親切感。

“空蕩蕩的街道上,有時會偶爾走過來一個鄉下人,破氈帽護著腦門,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蘿蔔,有氣無力地呼喚著買主。”書中的這段描寫讓趙家鑫想起了爸爸,當初他從重慶來到廈門,尤其是自己出生之後,爸爸的擔子更重了,一切是多麼的不容易。

《平凡的世界》開啟了趙家鑫的課外閱讀世界,《追風箏的人》《悲慘世界》,他一本接一本地讀著。趙家鑫特別喜歡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單純、善良、勇敢的小王子就是他內心一直在追尋的那個“自己”。

由於生活條件限制,媽媽沒辦法給兒子報讀補習班,但這並沒影響趙家鑫的學習成績保持優秀。在他看來,媽媽給他的“自由”就是最好的支持,讓他能在一個寬鬆的環境裡成長。

2014年高考,趙家鑫以集美中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兒子遠赴上海讀書,媽媽捨不得,但她尊重兒子的決定。“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這幾個字我連起來讀都費勁,學什麼的呀?”錄取通知書上的這幾個字是兒子今後要攻讀的方向,媽媽雖然不懂,但還是心生歡喜。趙家鑫笑著對媽媽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覺得未來應該會有很好的前景。媽,你只要相信,我一定能讀好。”“那當然,我兒子肯定行。”這是爸爸走後,媽媽第一次笑得那麼開心。

進入大學,深受爸爸影響的趙家鑫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志願活動,還多次獻血,他覺得,幫助別人是一個非常享受的過程。

大一暑假,媽媽盼著兒子歸來,誰知,趙家鑫“跑”得更遠了,他居然騎自行車沿川藏線到了西藏。短短25天,他騎完2100多公里川藏線。回到廈門,他把沿途拍的風景照給媽媽看,還說:“我有一個夢想,一人用帆船環遊世界……”話還沒說完,媽媽的頭搖得像個撥浪鼓:“不行,太危險了。”趙家鑫趕緊安慰她:“這只是一個想法,能不能實現還是未知數呢。”

勇敢揭開羅德獎學金的神秘面紗

通過3年的大學學習,趙家鑫進一步認識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這個專業對人類的重要性。比如電力供應、保暖措施等方面使用的能源,怎麼能夠穩定而且環保?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課題。好奇心是趙家鑫的前進動力,他在這個領域進行著源源不斷的探索。

大學裡,趙家鑫獲獎無數,先後獲得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上海市“榮昶學者”稱號和上海交通大學“十大勵志典型人物”稱號等等。每張獎狀、每本證書,他都會交給媽媽,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能送給媽媽的最好禮物。

大四上半年,就在同學們都忙著籌劃未來方向的時候,趙家鑫突然開啟了自己的“間隔年”。“間隔年”,一般在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流行,是學生在升學或畢業之前,停下學業或工作腳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而進一步瞭解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

趙家鑫用“間隔年”做了很多事:參加美國能源部和中國能源局合作舉辦的大型競賽;進入迪士尼公司的中國研發部門,從事全球迪士尼樂園能耗的評估和分析;進入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國辦公室實習,進行企業環境信息記錄相關工作等。大四下半年,趙家鑫作為交換生,去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能源與環境政策與經濟學。

雖然在日本只有短短數月,但趙家鑫從未間斷和媽媽的微信聯繫。“媽,我看天氣預報,廈門那邊風大,你出門穿多點。”“媽,日本的壽司挺好吃的,以後我一定帶你來吃。”“媽,我昨晚夢到爸爸了……”平日裡不善於表達情感的趙家鑫,因為時間和距離,字裡行間表達著對媽媽的愛和關心。媽媽覺得,離開自己身邊的兒子已漸漸長大,成了真正的男子漢。

2018年下半年,趙家鑫回到上海交通大學完成學業。同時,他也開始著手準備羅德獎學金的考試。早在2016年,趙家鑫就把這項獎學金定為自己的目標之一。雖然媽媽對此一竅不通,但趙家鑫最願意和媽媽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準備資料、填寫表格、網上聯繫等,每走一步,他都會和媽媽說。不僅如此,趙家鑫給自己取英文名為“Jackson”後,還一遍遍地教媽媽念。連“OK”都發不準的媽媽,念起兒子的英文名倒很順溜。媽媽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她說:“我不管這個獎學金有多難考,但我知道,我兒子肯定行。”

2018年12月初,趙家鑫在上海參加羅德獎學金面試。面試有三四輪,第一輪面試官問趙家鑫一個問題:“比特幣的推廣和使用,導致了能耗的增加。你作為一個學習能源和環境背景的學生,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趙家鑫思考數秒,憑著所學的知識和實踐經驗,用英文流利地講出自己答案,引來考官們讚許的目光。

經激烈角逐,趙家鑫和來自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4名學生,獲得該項獎學金,而且他是其中唯一一名男生。2019年,趙家鑫將入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環境變化與管理碩士。

2018年12月10日晚,趙家鑫在上海交通大學為250名同學作了一場精彩演講。“羅德獎學金這麼難考,有什麼竅門嗎?”這是很多同學都關心的問題,趙家鑫鼓勵同學們:“你們要勇於申請,不要聽說難考就望而卻步。我們不應該只成為‘別人的羅德學者’,更應該成為‘自己的羅德學者’。”


作者/俞佳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