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橋樑的樁基施工是每個鐵路橋樑施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往往樁基施工的成敗就決定著這個橋樑甚至這個工程的成敗。在樁基施工中由於是一種地下隱蔽施工,所以要有很慎密的施工準備和施工組織。施工中包括測量放樣、護筒埋設、鑽孔、鋼筋籠下放、灌注樁等等重要工序。

鑽孔樁施工工藝流程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施工準備

1.1、場地平整

場地為陡坡時,採用施工機械平整場地並夯打密實,為旋挖鑽機施工提供安全牢固的施工平臺;場地為平地時,首先平整場地,然後清除雜物,換填軟土並夯打密實作為鑽機施工平臺。

1.2、測量放樣

(1)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樁位座標的計算複核,確認無誤後,報測量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後方可使用。

(2)施工放樣採用全站儀進行樁基施工放樣。樁基放樣點位精度小於5㎜,樁橛頂釘上鐵釘標示樁基中心位置。放樣完成後現場施工人員做好護樁的埋設,對放樣結果做好保護。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1.3、護筒埋設

護筒採用6mm厚鋼板製作,內徑比樁徑大約20cm。護筒採用挖坑法埋設,首先通過定位控制樁找出鋼護筒的中心位置,用十字線標註在鋼護筒底部或頂部,然後移動鋼護筒,使鋼護筒中心與鑽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時用水平尺或垂球檢查,使鋼護筒堅直並且位置準確。此後即在鋼護筒周圍對稱、均勻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層夯實,達到最佳密實度,夯填時要防止鋼護筒偏斜。鋼護筒埋設後,頂部高出施工地面0.5m。

1.4、泥漿池的設置及泥漿製備

泥漿池隔孔開挖,上口尺寸10m×7m,深2.5m。

泥漿控制指標如下:

入孔的泥漿比重:正循環旋轉鑽機、衝擊鑽使用管形鑽頭鑽孔時,入孔泥漿比重可為1.1~1.3;衝擊鑽機使用實心鑽頭時,孔底的泥比重不宜大於:黏土、粉土1.3;大漂石、卵石層1.4;岩石1.2;反循環旋轉鑽機入孔泥漿比重可為1.05~1.15。

黏 度:入孔泥漿黏度,一般地層16~22s,鬆散易坍地層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大於4%。

膠體率:不小於95%。

PH 值:大於6.5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泥漿三件套

鑽孔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2.1、鑽機就位

鑽孔時,起、落鑽頭速度均勻,不得過猛或驟然變速,孔內出土嚴禁放置在鑽孔周圍。

2.2、一次清孔

清孔標準執行下列規定:孔內排出或抽出的泥漿手摸無2-3mm顆粒,泥漿比重不大於1.03~1.1,含砂率小於2%,黏度17~20s,沉渣厚度要求≤30cm。

2.3、成孔檢驗

鑽孔完成後,及時對孔深、孔徑、孔位、傾斜度進行檢查。

探孔器

採用自制探孔器進行檢測。探孔器採用Φ16鋼筋製作,外徑等於樁徑,探孔器長度為樁徑的4~5倍,且不得小於6米,由於此橋樁徑為1米,所以製作探孔器的長度為6米。檢測時,將探孔器吊起,孔的中心與起吊鋼絲繩保持一致,對準鑽孔中心慢慢放入孔內,上下通暢無阻表明孔徑、傾斜度滿足質量要求。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樁基允許偏差表

鋼筋籠加工及吊裝

鋼筋骨架的存放、運輸與現場吊裝

(1)鋼筋骨架臨時存放的場地必須保證平整、乾燥。存放時,每道加強箍筋與地面接觸處都墊上等高的方木,離地高度為30cm~50cm。

(2)鋼筋籠入孔時,由吊車採用兩點起吊。第一吊點設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點設在骨架長度的中點到上三分之一點之間。

(3)在樁基鋼筋籠上每隔2m對稱設置4塊砼保護層墊塊,墊塊抗壓強度與樁基砼抗壓強度相同,直徑14cm,厚5cm。在墊塊中心穿一根φ10長25cm鋼筋與鋼筋籠主筋點焊在一起以保證墊塊牢固,剩餘鋼筋長度彎至鋼筋籠內。

(4)鑽孔樁鋼筋骨架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導管安裝

導管採用內徑30cm的鋼導管,壁厚3mm,每節長2.0~2.5m,配2節長1m、1.5m短管及1節長為4米的底管。使用前對其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導管使用前按順序編號,每次使用時都應對法蘭盤、橡膠圈、連接螺栓做認真檢查。

導管對準孔中心下放,避免碰撞鋼筋籠。導管支撐架用型鋼製作,支撐架支墊在鑽孔平臺上,用於支撐懸吊導管。導管下放深度根據鑽孔深度確定,孔內第一次灌注砼時,導管下口距鑽孔孔底間距0.4m左右。

二次清孔

導管下放到位後,檢查泥漿性能指標及孔底沉渣厚度是否滿足砼灌注要求,若不滿足要求,進行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採用換漿法。先在導管上口連接好管頭,管頭與導管採用螺栓連接,然後將高壓泵與管頭連接好,向孔內注入符合清孔後泥漿性能指標的新泥漿,清孔時,勤搖動導管,改變導管在孔底的位置,保證沉渣置換徹底。當泥漿各項指標滿足要求後停止清孔,進行水下砼灌注

水下砼灌注

(1)採用直升導管法進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灌注期間用吊車吊放拆卸導管。

(2)水下混凝土施工採用混凝土灌車運輸。灌注前應檢測混凝土入孔溫度、含氣量、坍落度等指標,符合要求後灌注。混凝土灌注工作要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時間內完成。

(3)水下灌注時先灌入的首批混凝土,其數量必須經過計算,使其有一定的衝擊能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排出,並保證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於1m且不宜大於3m,採用儲料斗灌注。

(4)使用拔球法灌注第一批混凝土。

(5)灌注水下混凝土時,隨時探測鋼護筒頂面以下的孔深,並計算所灌注的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導管埋入深度和樁頂標高。

(6)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和物從漏斗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內含有水泥而變稠凝固,致使測深不準。

(7)施工中導管提升時應保持軸線豎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加快拆除導管動作,拆裝一次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5min。

(8)砼灌築頂面要高出設計樁頂約0.5~1m,在澆築完7~10天后將砼鑿除至設計標高。然後按要求逐樁對樁基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進入下道工序。

破除樁頭

樁身混凝土澆築完成7~10天后,使用人工配合挖掘機進行基坑開挖,破除樁頭。在挖掘機開挖前首先對承臺邊線進行放樣、撒灰線,同時根據開挖深度按1:1的坡比放出開挖線及工作空間,在靠近樁位時,挖掘機要小心開挖,儘量遠離樁位,以防損壞樁基質量,當挖至承臺底標高以上30cm時要停止挖掘機開挖,採用人工清理,直至承臺底設計標高。樁頭採用空壓機破除樁頂混凝土,破除混凝土時預留10~20cm高度人工鑿除。剩下的10~20cm混凝土人工用鑿子破除至樁頂設計標高,並保證樁頂混凝土表面大致平整。鑿除樁頭混凝土時風鎬頭不能直接接觸鋼筋,以免弄傷鋼筋,損壞鋼筋的整體性;破除混凝土時人工不能硬扳鋼筋,以免折斷鋼筋。當人工破除混凝土至樁頂標高時,避免破壞樁頂標高以下樁身混凝土保護層。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樁基檢測

檢測方法為:①樁徑小於2.0m的樁基礎,樁長小於等於40m時,利用低應變反射波法進行檢測,樁長大於40m時,利用聲波投射法進行檢測。②對於樁徑大於等於2.0m或複雜地質條件下的樁基礎,利用聲波透射法進行檢測。此孫莊子跨淤泥河大橋樁徑為1.0m的樁,且樁長都在35m~40m之間,所以此大橋所有樁基都採用低應變反射波法進行檢測。一般檢測方法是每個墩作為一次檢測單位,檢測結果由第三方出具檢測合格證明,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下每個墩最後一顆樁基澆築完7~10天方可開挖基坑,破除樁頭,然後進行樁基檢測。

最完整一篇橋樑鑽孔樁灌注樁施工工藝,考建造師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