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為何能阻止住德軍第57裝甲軍對斯大林格勒第6集團軍的解圍行動?

歷史長流水


首先一點,近衛第二集團軍實力夠強,此時的近衛第二集團軍是斯大林格勒周邊地域蘇軍中第二強的集團軍單位(僅次於準備作為土星計劃主攻的近衛第一集團軍),近衛第二集團軍下轄近衛步兵第1軍(近衛步兵第24,33師,步兵第98師),近衛步兵第13軍(近衛步兵第3,49師,步兵第387師),近衛機械化第二軍,同時還配屬了坦克第7軍,機械化第6軍,整個近衛第二集團軍擁有兵力12.2萬人,火炮/迫擊炮2325門,坦克465輛,該集團軍原準備作為打擊力量投入土星行動或用於消滅保盧斯集團。

其次,曼施坦因對當面敵情估計不足,對己方能力估計過高,在11月底,57裝甲軍對面蘇軍只有虛弱不堪的51集團軍,冬季風暴行動開始時,該集團軍最強大的裝甲兵團機械化第4軍已經被調給第57集團軍,該集團軍只剩1個騎兵軍(2個騎兵師),5個步兵師,2個坦克旅和1個築壘地域,一線防禦140公里正面的部隊只有步兵第91,126,302師,騎兵第4軍(騎兵第61,81師),第76築壘地域和坦克第85旅,而且該集團軍在之前的進攻作戰中損失慘重疲憊不堪,實力大大下降,基本處於不堪一擊的狀態,但是曼施坦因對當面蘇軍情報也就停留於此,他並不知道近衛第二集團軍的存在和第48裝甲軍對面突擊第五集團軍的存在,也不知道較強的機械化第4軍(107輛坦克)和虛弱的機械化第13軍(投入戰鬥時僅有28輛坦克)實際上處於隨時能夠支援第51集團軍的位置。所以曼施坦因最初的計劃並沒有考慮到這些蘇軍兵團的存在

第三,第57裝甲軍在與蘇軍第4機械化軍(近衛第3機械化軍)在上庫姆斯基交戰浪費了太多時間,受到了太大損耗,當12月12-13日,57裝甲軍僅以12輛坦克毀傷(含機械故障)的代價順利突破第51集團軍防禦之後,很快與趕來支援51集團軍的第4,13機械化軍遭遇,作為主攻的第6裝甲師在上庫姆斯基與第4機械化軍遭遇,以優勢兵力纏綿了五六天,直到第17裝甲師趕到才將第4機械化軍擊退(第4機械化軍因此榮獲近衛機械化第3軍番號),這就給了強大近衛第二集團軍進入戰場展開部署的時間,而第57裝甲軍此時也已經是強弩之末,自冬季風暴行動以來全損坦克33輛,重傷83輛(三週內可修好),輕傷27輛(需簡單修理),全軍3個裝甲師可用坦克僅剩65輛(完好)+27輛(輕傷需簡單修理),此時疲憊不堪損失慘重的57裝甲軍面對齊裝滿員以逸待勞的近衛第二集團軍已經毫無勝算。

最後一點,指揮近衛第二集團軍的馬利諾夫斯基也並非泛泛之輩,作為戰時元帥馬利諾夫斯基雖然名氣不如作風硬朗的朱可夫等人,但卻是個縝密謹慎的老狐狸,就算有曼施坦因坐鎮,實力不足的57裝甲軍想從馬利諾夫斯基手裡討到好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DDG的老船塢


看看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的實力有多強大我們就能明白其中緣由了,該集團軍轄有2個近衛步兵軍和1個機械化軍的強大兵力,大部分步兵師都是精銳的近衛步兵師,總計超過12萬人、2300門火炮和200多輛坦克。近衛第2集團軍的規模幾乎是一般蘇軍普通集團軍的兩倍,在兵力和技術裝備方面接近德軍的一個野戰集團軍。以這樣一個強大的集團軍去迎戰已經被蘇軍第51集團軍遲滯消耗而實力大損的德軍一個裝甲軍,自然是不在話下。


阻止德軍第57裝甲軍的不只是近衛第2集團軍,在該集團軍到達之前,負責該區域防禦的是蘇軍第51集團軍,儘管該集團軍在之前一系列的進攻中損失嚴重但是仍舊有3.4萬人、77輛坦克和419門火炮,此外該集團軍還得到了第234坦克團(39輛坦克)、第235坦克旅的KV噴火坦克以及機械化第4、6、15軍的增援,不少於300輛坦克。他們遲滯了德軍近10天的進攻,並使得德軍的坦克和人員遭到嚴重的損失。


相比於蘇軍強大兵力,德軍第57裝甲軍只有2個裝甲師和1個空軍野戰師還有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總計7.6萬人,210輛坦克、340門火炮。其中羅馬尼亞軍隊的35000人和德軍第15空軍野戰師的10000人無法擔負進攻任務,只能負責次要的掩護任務。在最初的進攻中,德軍的坦克佔據著2:1的優勢,攻勢進展也較為順利,隨著蘇軍各機械化軍的陸續趕到,德軍僅有的裝甲優勢也很快喪失。

德軍第57裝甲軍除了在兵力上劣勢越來越大外,更加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由於第6裝甲師的突然調離,這是第57裝甲軍最主要的突擊力量,失去該裝甲師意味著第57裝甲軍的突擊力降低了一半,德軍不只是無法打通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甚至連當前的陣地也難以據守了。調集第6裝甲師是由於蘇軍突破了更北面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防線,導致為第6集團軍提供空中補給的至關重要的塔欽斯卡亞基地失守,如果不能維持第6集團軍的空中補給,那麼救援行動也將毫無意義。

失去了第6裝甲師的德軍解圍部隊被迫轉入了防禦,並且在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的不斷反擊下後撤,他們用了兩週時間前進了100公里,卻無力完成最後40公里的衝刺,而僅僅一週時間蘇軍就將德軍擊退回原進攻出發線,德軍第57裝甲軍實力已然耗盡,解圍行動以失敗告終!


戰略論


1942年12月12日,德軍解圍集團由於在兵力兵器佔據很大優勢,突破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51集團軍的防禦,3天前進45千米。按照蘇軍戰史數據,德軍為解圍出動了12.4萬人,坦克650輛、火炮852門和飛機500架。不過這個數據是蘇軍根據德軍編制表推算的,德軍實際兵力沒有這麼強大。德軍實際出動坦克292輛、火炮115門。

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戰役


12月15日,步兵第1387團和步兵第87師炮兵第1058團1營一起在上庫姆斯基敵軍主要突擊方向擔任12千米正面防禦,任務是在近衛第2集團軍部隊到達梅什科瓦河前將阻止德軍前出到河北岸。激戰到19日,該團殲敵1個多步兵團(2000人),擊毀德軍坦克近百輛,當然真正防禦的主力是第51集團軍和機械化第4軍。在9天的作戰中,第51集團軍宣佈擊毀德軍坦克75輛擊傷20輛,而機械化第4軍則稱擊毀擊傷德軍坦克140輛,自身損失72輛坦克;而德軍稱同時期擊毀和繳獲蘇軍坦克167輛,自身損失1613人,坦克永久損失33輛、可短期修復27輛以及可恢復損失83輛。

近衛第2集團軍1942年10月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組建。領率機關是由原後備第1集團軍領率機關組成的。近衛第2集團軍編有近衛步兵第1、第13軍和近衛機械化第2軍。由於該集團軍編成內均為近衛兵團,故它從組建時起就獲得了近衛集團軍的稱號。1942年12月初,編入頓河方面軍,12月15日,近衛第2集團軍轉隸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接到向梅什科瓦河地區推進的戰鬥命令後,近衛第2集團軍各兵團便在嚴冬條件下完成了艱苦的強行軍,從卸載地點到集結地域行程達200-280千米。該集團軍所轄部隊如下

近衛步兵第1軍:近衛步兵第24和第33師,步兵第98師

近衛步兵第13軍:近衛步兵第3和第49師,步兵第87和387師

近衛機械化第2軍:近衛機械化第4-6旅,近衛坦克第21團,坦克第21團等

整個集團軍共有90564人

波格丹諾夫,1945年6月1日晉升裝甲兵元帥,時任機械化第6軍軍長


此外,機械化第6軍和坦克第7軍配屬該集團軍

機械化第6軍:機械化第51、54和55旅,獨立坦克第77和78團等,1943年1月9日改為近衛機械化第5軍

坦克第7軍:近衛坦克第3旅,坦克第62和87旅,摩步第7旅等,1942年12月29日改為近衛坦克第3軍,裝備坦克92輛

坦克第7軍軍長羅特米斯特羅夫


12月17日24時,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命令將步兵第87師、騎兵第4軍、機械化第4軍及其所有加強兵力兵器,全部隸屬近衛第2集團軍。命令該集團軍當前任務是前出到阿克塞河,面前任務是粉碎德軍科捷利尼科沃集團。從12月19日開始,近衛第2集團軍開始迎戰前來解圍的德軍第57裝甲軍。該裝甲軍轄第6、17和第23裝甲師,共3個裝甲團和5個裝甲擲彈兵團。此時,德軍內部統計該裝甲軍作戰兵力有15666人,可出動坦克112輛。到12月22日,德軍各次進攻全部被蘇軍擊退。

德軍第57裝甲軍軍長基希納


12月24日,蘇軍在梅什科瓦河北岸集結,開始對德軍反攻,蘇軍集中了14.9萬人,63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728門火炮和迫擊炮、294架飛機,認為當面德軍有9.9萬人、1101門火炮和迫擊炮、31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以及500架飛機,不過德軍內部數據是此時第57裝甲軍只有1.55萬人,可出動坦克36輛?!近衛第2集團軍(近衛步兵第1和第13軍,坦克第7軍,近衛機械化第2軍)用於主攻方向,第51集團軍(機械化第13軍和近衛機械化第3軍)實施助攻。

馬利諾夫斯基,1944年9月10日晉升元帥,時任近衛第2集團軍司令


蘇軍在反攻第一日就粉碎了德軍抵抗,12月27日蘇軍越過阿克塞河,坦克第7軍進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周圍。機械化第6軍(12月25日投入交戰)則從東南迂迴科捷利尼科夫斯基。第51集團軍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從南面迂迴德軍集團。12月29日凌晨,蘇軍收復科捷利尼科沃,徹底打破德軍解圍企圖。近衛第2集團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中將也在1943年2月12日晉升上將。

蘇軍戰報12月12日-12月30日擊斃德軍2.1萬人,俘虜0.52萬人,繳獲40架飛機、94輛坦克、292門火炮和329輛汽車等。當然這個戰果有些誇大,德軍第57裝甲軍實際損失約0.8萬人,16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77門火炮和迫擊炮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繳獲的德軍飛機


在新年即將來臨的前夕,1942年12月31日,近衛坦克第3軍軍長坦克兵中將羅特米斯特羅夫邀請最高統帥部代表華西列夫斯基(1943年2月16日晉升元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近衛第2集團軍主要指揮官及自身所在軍的個旅旅長與英勇坦克手們參加新年晚會。華西列夫斯基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是一個美妙的夜晚,星斗滿天,皎潔的月光傾瀉在冰封的草原上。在科捷利尼科沃黝黑的房屋裡,時時閃現自捲紙煙和打火機的點點火光。遠處不時傳來衝鋒槍瑟縮的槍聲。我深深吸了一口祖國冬天的空氣。勝利使人心情歡暢愉悅,從裡海那邊吹來的風,儘管吹得人面頰火辣辣的,卻似乎送來了我們即將取得巨大勝利的信息。。。”。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榮華之武器堂


蘇軍近衛第2集團軍原配屬於西南方面軍,在包圍德第六集團軍的“冥王星”行動中,基本未參與大的作戰,是蘇軍為“冥王星”計劃後再進行“土星”計劃而保留的力量。

隨著坦克第5集團軍在齊爾河以西的攻勢受挫,使蘇最高統帥部意識到使用原定的“土星”方案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不現實的,故折中修改“土星”計劃為“小土星”計劃。

由於原計劃的修改和為實現消滅第六集團軍的“指環”計劃,增加攻擊第六集團軍的力量,故近衛第2集團軍向東北方向調動。

至12月12日德軍開始營救第六集團軍的“雷鳴”行動開始,華西列夫斯基將軍意識到單靠第51集團軍是無法阻擋德軍第57裝甲軍攻向斯大林格勒的,故只能暫停實行進攻第六集團軍的“指環”攻勢,緊急調動尚在運輸途中的近衛第2集團軍至梅克什瓦河流域,阻擋57裝甲軍。

近衛第2集團軍基本滿員,且多數師作戰經驗較豐富,是當時蘇軍中的一張王牌。紙面實力大致是57裝甲軍的二倍。

德軍從12月12日開始的“雷鳴”作戰,直至19日才克服蘇51集團軍的上庫姆斯基支撐點,併到達梅什科瓦河一線,6天也就前進了28~30公里。此時57裝甲軍不單要對付原來的51集團軍殘部,而且就要迎戰近衛第2集團軍及其它圍上來的蘇軍部隊,除去傷亡損失,自身已銳氣盡失、疲態盡顯,前方尚有近60公里的路程要走,也不可能再有增援部隊的到來……

唯一的希望是第六集團軍主動配合,但保魯斯卻非是個“敢做敢當”的人物。不久齊爾河的再次危急,中斷了57裝甲軍的任何想法,只能收兵回撤,不然自身難保了。


探測衛星A


蘇第二近衛集團軍於1942年10月,由蘇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組成(由原來的第一集團軍司令部機關組成)。集團軍編制內轄第1、13近衛軍及第2機械化近衛軍。

1942年12月初,編入頓河方面軍。12月15日,當德軍從科捷利尼科夫發起進攻,企圖為德第六集團軍解圍時,該近衛集團軍又轉隸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接到向梅什科瓦河地區攻擊的命令後,便在嚴冬下完成了艱苦的強行軍。從卸載地點到集結地域,行程達200~280公里。在與德交戰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2月24日轉入進攻,迫使德軍向南撤退。12月29日,收復了科捷利尼科夫。


楓丹白露211735932


人數、裝備都具壓倒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