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中最偉大的哲學名著,沒有之一,此書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人文等領域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為了更好的認識此書,瞭解老子的深沉哲思,哲學詩畫特意為大家整理了此篇,一起來學習,品讀,感悟並踐行“道”的真諦。

《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01

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意思是,人要善良,生亦柔弱,死亦剛強。天道不會親近某個人,但常常贈與那些心存善良之人。又或是,天道的法則是沒有親疏遠近的,但它總會偏向那些有德行的善人。

02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意思是,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來隨意犧牲。

03

老子: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意思是,不崇尚賢才異能,使人民不至於炫技逞能而爭名逐利。不看重稀貴之物,使人民不做盜賊。不顯露足以引起貪慾的事物,使人民的心思不至於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於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軟化人民的偏執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執成見、不生貪慾,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於無所成為的作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04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道若可以言說,就不是永恆常在之道。事物如果可以命名的話,就不是真正的事物。名之所以為名,原因是名在變化中顯現。其包含的哲理是,世間一切規律或人類所定義和理解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世間一切道理或真理也不是絕對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與時俱進的,虛虛實實而又實實虛虛。

05

老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意思是,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那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智慧,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06

老子: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意思是,以尊貴卑賤的理念來治理天下,這樣的帝王和普通人一樣,擔負不起治理天下的重責。一個愛天下像愛自己的人,可以托起整個天下。

07

老子: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恆以靜勝牡,為其靜也,故宜為下。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意思是,大國像水一樣,是向下流淌的。它既像一個大海,容納一切,又像一座雪山,向下遊源源不斷供給水源。大國就好像天下的雌性,是天下所有人的交往對象,如同一個交往中心。雌性總是用安靜勝過雄性,這是因為其處在天下雌柔守靜的位置,雄性被其吸引而自動過來,所以大國要像雌性一般最好居於下。大國用謙讓的方式對待小國,就可以取得小國的信任和依賴;小國用謙讓的方式對待大國,那麼小國自身就可能爭取到大國的支持和幫助。

《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08

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再大的樹木,也是從一顆小樹苗開始長起來的;再高的塔臺,也是用泥土一點點堆積起來的。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不斷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點點,若能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09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 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

10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意思是,大道被毀壞了,才會有仁義道德的出現;追逐名利的謀略智謀出現了,就會產生狡詐、虛偽的事;父子、兄弟、夫婦不和睦的時候,才會顯出慈孝之道的好處;國家在動盪混亂的時候,忠臣才能顯現。老子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否極泰來,有得必有失,而有失也必有得。

《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結語——

天下道理雖多,但《道德經》卻用5000個字把它們全部概括,迄今為止,中國古代的哲學書恐怕沒有一本能超越《道德經》。而中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除了從《道德經》中去找尋,再無其他更好的書了。老子雖然騎著青牛離去了,但只要你讀懂《道德經》,能悟道,誰又說他真的遠去了呢?時光流逝,千年煙雲,道依然如影隨形,遍滿虛空,無人無事能出道外!運動有運動之道,休息有休息之道,學習有學習之道;貓有貓道,樹有樹道,人有人道。世間萬物皆有各自的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是客觀歷史規律,是人心所向之大道。

希望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都能明白老子大道的真實內涵,運用於自己做人的道路中去。

《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文章的最後,附贈一位網友總結的道與一的關係:

大道名同,至簡為一。同則一,一則同。同與一,互為道形。凡以同為道者,則得一之形。凡以一為道者,則得同之形。一同同一,互為內外,互為道形。欲知形之一,以同為道,推演則知。欲知形之同,以一為道,鋪列即明。形,常先於道為人所覺,概假人目之觀,須臾則覺。道,常無形,存亙古,非人一日可察。十年明一象,百年明一道,千年造新象,萬年知永在之大道。求道者眾,得道者寡。於人,一壽促,二假目,三無數。數者,可錄眾象於帛,存百千年,一象察千年,大道不遠矣。

《道德經》中的10個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

大道,常無名無形。此無名,非真無名,因其自為其名,有名仍似無名。此無形,非真無形,因其自為其存,非他之有形各物均難狀之。人以目視物之形而識物,人以何識無形之道?唯借其名,因大道之名即大道之存,大道之存即大道之名。其名同其存,二者實為一。

故大道之名,吾暫以“一”為表。念時之未始,天之未開,物之未出,大道已存。其外無他,其形為一。其內為同之道,故此一亦為一切之一。以大道觀,一切皆相同,同則得唯一之形。以大道觀,一切皆一之手足體膚,缺一不可,故一切皆同尊無缺。同則一,一則同。同為一切之同,同為一切之源。

故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