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有一種“屎”叫“雷公屎”,你敢吃嗎?

關注邵陽那些事


這個問題好像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也可以說是種被遺忘的美食。

為了能夠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特意趁打雷下雨,打著傘去外面馬路邊去覓一覓,結果,還是讓我一無所獲,明明聽我媽說,這段時間,經常看見鄰居們拿著籃子在馬路邊的草叢中撿“雷公屎”,我們這兒普遍叫“雷公菌”,看來,這種鄉間美味還是很受青睞的。既然很遺憾沒有親眼看到尋到這些土地上的美味,那好吧,就讓我靜下心來,好好回憶兒時這道美味吧!

“雷公菌”,顧名思義,就是打雷下雨的時候,地上長出來的一種菌類食物,黑乎乎的,記得小時候,只要到了長“雷公菌”的季節,不管下多大的雨,打多大的雷,都不能阻擋我們對它的熱愛,因為就怕別人趕早尋去了這些上天恩賜給人們的食物,那時的人們嘴饞,沒有現在的大魚大肉的美味佳餚,人們特別珍惜這些大自然的饋贈,那時我們撐著傘會在路邊草地上、祖墳表面的草地上……密密麻麻的爬滿一地,我們會滿心歡喜的彎腰一塊一塊的撿進籃子裡,等到我們收穫滿滿的時候,我們會興高采烈的提回家,準備清洗,迫不及待的想要吃了。

這個“雷公菌”清洗也是蠻費勁的,因為它畢竟是貼在地面上的一種軟皮,沾滿了泥土,沙粒,所以,就得小心翼翼的把泥土沙粒清洗乾淨,不要用太大的的力,要不然都洗爛掉就是白白浪費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等洗乾淨以後,就可以下鍋了,配上酸辣椒等等配料,一道地地道道的鄉間菜餚就橫空出世了,不是我吹,絕對讓你吹誕三尺。

時過境遷,昔日的童心不再,取而代之是生活優越了,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民間小吃也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視線,現在都還令人回味無窮呢!巴不得現在就有一盤這樣的兒時記憶菜擺在我面前,嘻嘻!

有多少像我這樣的同城老鄉,想解鄉愁的!




忘憂草1560



這裡提到的雷公屎,由於地域不同,所以叫法也不同,我們這裡叫地軟、地衣、地皮。

這種野菜很多地方都有,只要氣候潮溼、樹木繁茂、苔蘚多的地方都有,是一種普通,一年四季都有的野菜。

地軟營養豐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可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益氣,滋養肝腎的作用。

撿回來的地軟要仔細清洗,洗地軟最費功夫,上面有許多泥土和乾草,洗不乾淨吃起來影響口感。

它的食慾方法也很多,這裡主要說兩種:


地軟包子 洗好的地軟、胡蘿蔔、粉條、豆腐,放上調料,攪拌均勻,包子餡就和好了,再用發好的麵包成包子,蒸十幾分鍾,美味的地軟素餡包子就做好了。



地軟攪團 攪團是我們天水的地方美食,把包穀面饊在開水中,做成攪團,再澆上用地軟等各色菜做成的菜湯,調


上辣椒、醋,一碗美味的攪團就做好了。再配上一盤涼拌灰灰菜,一頓健康、美味佳餚!


麥積雨過天晴


邵陽人大多叫他“雷公屎”!因為他常常在雨後天氣出現,所以,小時候,家裡人都說,這是打雷後,老人講是雷公屙的屎。小時候的我還特別相信,傻傻被騙了好多年!居住的地方一定是樹木多草多了才會出得這些寶貝,有藥用價值的哦,炒辣椒,炒肉、炒酸都好贊,打湯喝也很美味!



“雷公屎”又名地木耳,因邵陽山多石多,風景優美,每當第一聲春雷後下了雨,“雷公屎”就開始冒出來了,林子裡、山裡、岩石上到處都是,春天和夏天是它們最好的時節,剛長出來的“雷公屎”,顏色鮮豔一些,呈微黃或藍綠色,玲瓏剔透,半透明狀,閃閃發光。

春季雷雨多的時候出現,不過,撿“雷公屎”也得講方法,泥巴和草叢裡的雖然長得很肥嫩,但附在上面的泥巴和雜草不易洗乾淨;石頭上面的就不同了,大雨過後,石面上格外地乾淨,經過雨水滋潤後的雷公菌,放出一種耀眼的光芒,這種“雷公屎”可以放心撿。

“雷公屎”是一種奇特的藻類植物,形狀或似木耳、或似珍珠,顏色或呈青黃、或呈紫綠,其質嫩若凝脂,半透明狀,因此有的地方叫“地木耳”,也有的地方叫“雷公菌” 、“天仙菜”。

還有叫“葛仙米”的,傳說東晉道家、醫學家葛洪入朝將“雷公屎”進獻給當朝皇帝,說此物可解熱清火、明目益氣。當時太子體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後,竟然神清氣爽,身體康復。皇上大悅,御賜“葛仙米”之名。《本草綱目》拾遺卷八有“葛仙米”記載。

它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磷、鋅、鈣等礦物質,據說它所含的一種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腦中的乙酰膽鹼酯酶的活性,從而能對老年痴呆症產生療效。

在《本草綱目》中說道:地踏菇屬地耳、石耳這類,形狀如木耳,氣味甘、寒、無毒,明目益氣,現代醫學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熱涼血,並輔助降壓之功效,地踏菇是現代家庭和賓館的理想菜餚。

它在大雨過後經常出現在不受汙染的山地草原上,因此,國外常稱其為fallen star或是star jelly,乃是誤認為其是由天上所降下來之故。河堤之上都可見其蹤跡,採摘最好在雨後 。餐廳業者則取名為情人的眼淚為一道極美味的菜餚。而原住民則稱其為上帝的眼淚。

現在年輕人都很少知道雷公屎的美味,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做一道瘦肉炒雷公屎!

原料:雷公屎600克,精瘦肉80克,蔥、姜、蒜少許,可放辣椒。

調料:鹽一小匙,醬油一小匙,耗油少許,香油。

做法:

(1 )先把雷公屎反覆洗乾淨,把泥沙和雜物洗好,涼幹水份。

(2 )然後把瘦肉切成小片,或肉泥也可以。


(3)蔥、姜、蒜切成末。

(4)鍋燒熱,不用放油,把雷公屎放入,把它炒到完全水乾,把油倒入,炒幹倒到盤中。

(5)鍋燒熱,放入姜、蒜末,大火把肉炒1分鐘,倒入炒乾的雷公屎,放耗油香油,煮後放入蔥和香菜。



邵陽這種美味,你喜歡吃麼?除了炒瘦肉外,它還有其他做法,做成湯,炒蛋等等,你們家一般都是怎樣吃的呢?


關注邵陽那些事


不過,從相關介紹看,它是一種陸地上生長的藻類植物,有藥用價值,同時也是當地人尚喜愛的食物。象我們常說的地木耳,美味!

只是,我一個外地人,有一點沒想明白,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不好聽的名字?

不知道,它從當地人發音叫出來、是不是好聽入耳?反正從字面看,不怎麼樣。

如果要問,敢不敢吃?說實話,在沒見到實物前、在不清楚的情況下、僅從字面上理解,還真不敢吃!這樣豈不是錯過了一道美味?豈不是可惜了老?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沒別的意思!


照在水裡的月亮


雷公屎,顧名思義雷公拉的屎,哈哈哈哈,其實別看名字不雅,可味道真的很不錯,尤其是和酸蘿蔔一起炒,那簡直就是美味。但要吃到這道美味,還是需要耐心的,因為雷公拉屎太不講究了,通常拉在草叢裡面,洗起來太麻煩了,如果你沒有耐心去清洗,那你就只能錯過這道美味咯。


你我倆孩子


這本來是一種天然的菌類,叫“雷公屎”是邵陽的一種家鄉叫法。自古以來,邵陽人都吃,直到現在。至於食監部門有沒有對它檢測,真心說不知道。本人是從小就吃的,主要是味道可口,在農村還不用花錢,只要到野外抓回來洗乾淨就可以做菜了。至於有有沒有什麼妨害,到現在還不知道。


春夏秋冬3800


邵陽的雷公屎炒酸辣椒,美味,吃得懷疑人生!


光輝看彩


相類似木耳一樣的,四,五月份下雨後岩石上土的表面生長的東西。小時候吃過的,也沒有深入研究過。書面上的叫法,和藥用價值。只知道缺吃的年代可以填飽肚子。到了現在物質比較豐富,吃的人少了。感謝悟空…………


南泊傷



冰河影樂


我們經常吃,問道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