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烈,見行動】向“逆行者”致敬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種天災與人禍。災難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會本能地心存恐懼。但面對恐懼,人們的表現方式往往會有所不同。有的人會因恐懼而怯懦後退,而有的人卻會將恐懼轉化為力量,逆流前行。他們也往往被人們溫暖地稱為“逆行者”。

【學英烈,見行動】向“逆行者”致敬


最近,四川涼山木裡“3·30”森林火災30名撲火人員不幸犧牲的消息,讓國人悲傷不已、哀痛難絕。30個鮮活的生命,因為肆虐的山火戛然而止,永遠定格在壯烈的瞬間。這是令人淚目的人間慘劇,也是熱血譜寫的奉獻壯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逆行者”,冰冷的大災大難面前,人們才有了更多溫暖和生的希望。


【學英烈,見行動】向“逆行者”致敬


我們為“逆行者”悲痛,同為血肉之軀,身處同樣的險境,若沒有超越常人的勇氣和膽量,又怎能置個人生死於不顧呢?不僅僅是犧牲的消防戰士,在“逆行者”的隊伍中,我們也時常會見到武警官兵、醫生等,他們之所以會成為“逆行者”,一定程度上與職業有關,但又不全因職責所在、使命使然。愛崗的方式有很多,敬業的途徑也不少,能夠選擇在危難當口勇往直前,相信除了對事業的忠誠,更多地是出於他們內心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熱愛。


【學英烈,見行動】向“逆行者”致敬


我們為“逆行者”點贊,更因為他們有舍小我為大家的利他情懷。在犧牲的“逆行者”中,年齡最小者才18歲,年齡最長者49歲。18歲,或許還沒有來得及品嚐愛情的甜蜜;49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只因為他們披著那一身橙紅,只因為他們選擇了“逆行”。他們,用熱血書寫責任擔當,用生命譜寫奉獻讚歌。


【學英烈,見行動】向“逆行者”致敬


致敬英雄,英魂不朽!莽莽青山,銘刻著英雄的名字;潺潺流水,傳頌著英雄的事蹟。我們不會忘記,是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鑄就中華民族的脊樑;是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積澱中華民族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給我們帶來了歲月靜好。我們更不會忘記,在和平年代裡,仍有無數的人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裡去;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致敬英雄,奮鬥不止。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追尋英雄足跡,沐浴英雄光輝,在奉獻精神的感召下,生命不休,奮鬥不止。人人奮鬥,人人奉獻,我們的國家才能日益強大,我們的社會才能闊步向前,我們的家園才能更加和諧,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