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當前,全市上下牢記總書記囑託,“學深圳、趕深圳”,組織精兵強將發起15個攻勢,積極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在文化旅遊建設中,如何充分發揮、盤活老城區的文旅優質資源,讓文化融入城市,推進旅遊與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既是重大的城市建設命題,又是民生期盼的現實問題。

以文化旅遊著稱的青島,擁有一批聞名中外的景區景點一直是青島人的驕傲。然而,一提到青島天幕城,卻是市民心頭的一個“痛”。這個2007年開業、曾經的國家4A級景區,一度繁華璀璨、人流如織,是青島老城區名副其實的一顆耀眼明珠。可是,由於種種原因,2016年青島天幕城竟被“摘牌”,“繁星滿天”的天幕城迅速黯淡,甚至破敗,令人惋惜不已。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開業後一度紅火的天幕城。記者 張建華 攝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如今天幕城內門可羅雀。記者 李彥宏 攝

從“繁星滿天”到“群星沒落”,

青島天幕城到底經歷了什麼?

留下什麼經驗教訓?

青島天幕城現在的規劃佈局是什麼?

未來能否成功轉身,重現昔日繁華?

帶著這些問題,

早報記者近日走進天幕城尋找答案。

現狀

天幕城內“鐵將軍”隨處可見

“天幕城裡的商家怎麼都關門了?我們從外地大老遠跑過來旅遊,發現這裡根本沒什麼可看的,真是太讓人失望了。”“天幕城裡現在冷冷清清的,這裡是要重新規劃嗎?以後具體要建什麼呢,請記者幫我們打聽打聽吧?”“我在這附近住了幾十年了,以前經常帶孩子過來玩,現在裡面黑漆漆的,燈也開得少了,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熱鬧勁……”近日,不少市民和來青遊客撥打早報記者熱線電話反映天幕城的近況。據知情人士透露,天幕城自開業以來,營業狀況一直不理想,業態老化,目前大多商家已經搬離。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近日,記者分多次來到位於遼寧路上的天幕城探訪。3月中旬,記者初次前往天幕城的時候,就發現特色街裡面的商鋪大多已經搬離,除了幾家婚紗館、教育培訓機構外,只留下兩三家飯店和一家銷售小飾品的特色小店還在勉強維繫,其餘的店鋪都是“鐵將軍”把門。整個街道冷冷清清,鮮有人員來往,偶爾匆匆忙忙走過的身影,也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從此穿梭而過。天幕城內原本靚麗璀璨的星空裝飾也已經變得昏暗消沉,到處黑漆漆一片,整條街透出一絲落寞與寒意。

遊客乘興而來失望而歸

儘管如此,記者還是在大門口發現了幾輛旅遊大巴車,而車上下來的遊客,都是韓國來的老年人。他們走進天幕城內,不到十分鐘就從一頭溜達到另一頭,因為城內商鋪大多上鎖,“天幕”也已經關燈,這些遊客從原本的好奇到一臉的失望,臉上都透露出一副無奈的表情。記者發現,許多老年人原本準備拿出相機拍照,看到裡面漆黑一片,四處冷冷清清時,也都悄悄收起了相機準備離開,“天幕城歡迎你”幾個橫幅彷彿也在有氣無力地向遊人訴說著城內的寂寥與落寞。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小姐姐,你知道這裡是怎麼了嗎,怎麼到處都關門了,我特意坐飛機從韓國來的,發現這裡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好呀,我沒有走錯地方吧。”正當記者準備離開時,一名操著不太熟練中國話的年輕女孩叫住了記者。經過交談記者得知,這名女孩是從韓國陪媽媽一起來青島旅遊的,來之前,她還特意在網上做了一番功課,看到網上推薦的天幕城非常美麗,所以她來青第一站就選擇了這裡,沒想到現場看到的景象讓她大失所望。記者跟隨女孩溜達了一陣,發現女孩一頭霧水地在天幕城內轉了幾圈,看到一個個上鎖的商鋪,女孩對著母親直搖頭,一臉失望的表情,不到5分鐘工夫,女孩和母親就準備離開。

記者看到,準備離開天幕城前,女孩和母親在天幕城內一家名叫“遇見青島暢魷青島”的特色小店前駐足了幾分鐘,簡單挑選了幾件有青島特色的小紀念品後就匆匆離開了。

商戶

生意大跳水 隨時準備搬離

“這裡現在生意不好做,來的遊客非常少,除了週末有個別旅行團來,平時來買東西的人非常少,基本上掙不到錢,過一陣也準備搬走了。”一家商鋪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天幕城如今很少有旅遊團來,偶爾來幾個旅遊團也是匆匆轉悠幾分鐘就離開了,很少有在這裡買東西的。“雖然如此,這裡商鋪的租金還是每年噌噌地往上漲,一年十多萬,再這樣下去,房租都賺不出來了。”部分商戶表示,在天幕城內開店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他們盼望著有關部門能趕緊採取點措施,不管是重新規劃還是重新改造,趕緊出臺相關政策,如果照此下去,或許天幕城裡面僅剩的幾家商鋪,待合同到期後,也都要陸續搬走了。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賺不出房租 已經搬離

之前在天幕城內開店的王先生告訴記者,3年前他在天幕城開店的時候,生意就非常不景氣,當時天幕城內的“天幕”已經不開燈了,到處漆黑一片,除了個別旅遊團,來來往往的根本沒有幾個客人,來此旅遊的人真是少得可憐。最差的時候店裡連續幾天都沒有來一名客人。夜晚,除了跳廣場舞的一些老人,來這裡的人幾乎沒有。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當時我們房租12萬元左右,根本連房租都掙不出來,還要賠錢,那真是我開店生涯裡最艱苦的日子,生意從來都沒有如此潦倒過。”王先生說,後來他對天幕城失望至極,就在房租到期後,從那裡撤了出來,改到別的地方重新開店。“當時天幕城內管理很差,到處都是混亂一片,我們商戶對此挺失望的,希望有關部門能趕緊出臺相關政策,將這裡好好規劃一下,否則好好的旅遊景點就這樣死氣沉沉,也太浪費場地了。”王先生說。

市民

期盼家門口的景區重現繁華

家住天幕城附近的張大爺告訴記者,他是一名“老青島”,家就住在離天幕城幾百米遠的小區。“天幕城剛開業的時候,裡面好熱鬧,當時我還經常帶著小孫女過來看漂亮的天幕,那會孩子可喜歡這裡了,一有空就吵吵著要來。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還時常吵著想回來看看,我都不好意思和孩子說,這裡已經基本不開燈了,她喜歡的天幕也很難看到了,總害怕孩子會失望,這畢竟是她小時候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張大爺說,作為一名青島人,他特別希望看到家門口這個老景點能重新復活,煥發生機。他希望有關部門能趕緊落實、執行,而不是一味地等待等待再等待,讓一個好好的景點,就這樣半死不活地存在著。“我期待著有一天,天幕城能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到時候我也可以自豪地向外地的朋友炫耀,我就住在咱青島最紅的旅遊景點旁邊……”張大爺笑著說。

探訪

開業初期天幕城“火”過一陣

記者瞭解到,青島天幕城是市北區於2007年打造的一條特色街,也是集旅遊、餐飲、娛樂、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室內步行商業街。該商業街總長約460米,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總營業面積7萬平方米,天幕面積8900平方米。整體建築採用的是巴洛克風格,採用“天幕”的設計手法,在室內空間營造藍天白雲、璀璨星空等室外感覺,同時在室內步行街的外立面造型設計中,將青島膠澳總督府、亨利王子飯店、青島市民大禮堂、膠澳帝國法院、青島花石樓、大港火車站等20多處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築做成的微縮景觀。主街道兩邊還有各國美食餐廳、小型旅館和購物商店。最初的時候,遊客們多是專程為了天幕城頂上的熒光天幕而來。熠熠星空、湛藍天際、五彩夕霞等,如油畫般變幻多姿,別有一番特色。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開業後一度紅火的天幕城。記者 張建華 攝

“剛營業那會,來到天幕城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夜晚,基本上都是人山人海,當時可以看出天幕城還是很受歡迎的。”住在附近的王大爺告訴記者。

轉折

4A級景區牌子3年前被摘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部分業戶經營不善、天幕變化少,城內保溫條件差等一列問題的出現,天幕城逐漸“落幕”,尤其是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全國31個省區市均已完成對本地4A級及以下景區檢查。截至當時,共有367家4A級及以下景區受到摘牌、降級、嚴重警告、警告、通報批評等不同程度處理,107家景區被摘牌。青島天幕城也在名單之上,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個被摘牌的4A級景區。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通報指出,被處理景區存在的問題涉及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廁所環境衛生條件不合格、市場秩序混亂等。

當時旅遊管理部門認為,“不能簡單稱為被摘牌,主要是天幕城職能的一個轉變。”天幕城是否還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還要看進一步規劃。

變身

天幕創想小鎮創業基地啟用

2017年6月20日,作為市北區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天幕創想小鎮首期開發項目——力合星空·青島創新創業基地正式啟用,36家科技文創類企業入駐。

青島昔日耀眼明珠——天幕城轉型,“創想小鎮”未來這樣發力…


2017年6月,天幕城曾經一度轉型為創想小鎮,併為企業辦理入駐手續。記者 趙健鵬 攝

當時有關負責人介紹,天幕城皮草城在2013年年底遷出後,該空間一直閒置。2016年,市北區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簽約打造科技創新孵化器,投資2.6億回購皮草城,作為“創想小鎮”的首期開發項目,並投資4200萬進行內部裝修和建設。基地產業佈局基本明晰,一樓打造為創意工坊,入駐3D打印、玩偶大師等企業;二樓為清華大學文創研究院國際合作中心、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等孵化機構;三樓入駐青島孵化品牌;四樓入駐先進機器人項目;五樓入駐青島電商、人工智能等企業。入駐的企業將享受半年房租減免的優惠政策。

2018年5月,天幕創想小鎮也正式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由青島市北區政府重點打造的“創想”小鎮,給人們以無限的想象空間,這裡是創客們的“天堂”,著力打造半島乃至環渤海灣經濟區高端綜合科技創新服務的新高地。

據瞭解,當時市北區以打造“三創”行動先行示範區和創客經濟中心區為目標,把發展產業與“去庫存、補短板”有機結合,傾力打造優質服務的高地、要素聚集的窪地、投資創業的福地。築巢引鳳,吸引產業集聚,逐步形成新建樓宇產商住一體化,著力解決市北區老企業搬遷產業空心化、特色街轉型升級等改革發展的焦點問題。依託自身雙創服務平臺,廣泛鏈接、整合、集聚雙創資源,將創新創業企業、技術人才、雙創服務、企業加速賦能培育、科技金融資本等創新發展全要素帶到當地,服務於當地政府、創新創業企業和地方存量企業,助力政府完善優化區域創新生態系統。

儘管之前的設想都十分美好,但是近日,記者再次走進該創業基地,發現內部仍是空房很多,目前,入駐的機構佔了半數,“創想小鎮”的招商牌子還是掛在顯眼位置,創想大門仍為很多有需要的企業繼續敞開著。

規劃

以景點結合綜合體重新打造

那麼,天幕城究竟打算如何規劃,新的規劃何時正式出臺並落地?記者來到天幕城管理處,採訪了有關負責人。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天幕城的升級改造以及業態規劃已經有了雛形,方案也基本成型,待相關部門通過後,將正式實施,說到具體時間,該負責人說,目前還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

“我們將會對幕頂和外立面進行改造,尤其是保溫方面,要進行特別的設計,採光採暖方面都會有新的設計,讓遊客來之後會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下進行遊覽。原來的紡織博物館位置也會打造成泰迪熊博物館,其餘的商鋪也會進行相應改造,因為規劃設計需要一個時間週期,所以我們會在所有商戶合同到期後,統一進行規劃。”該負責人介紹說,規劃將以景點結合綜合體為主進行打造,具體規劃時間和完成時間,目前待定。

反思

從文旅融合中找到詩和遠方

文化有文化的邏輯,旅遊有旅遊的邏輯。文化和旅遊的融合要真正融洽,不是簡單地做加法,更不是砸下錢就能實現的,而要多從文化內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講好故事、謀好項目、做好產品,這樣文旅融合才能有詩和遠方。

文旅融合要唱好文化大戲。如果文化和旅遊只是簡單相加,各地雖有名人故居、歷史典故,景區建設會出現千城一面、千景一面的窘況,非但沒有特色和個性,也不能吸引人、打動人,只有在自己的特色文化上做好文化大文章,唱好文化大戲,才能讓遊客來到後一下子就能找到文旅融合的情感共鳴,從文旅融合中找到詩和遠方!

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是客觀要求。有一種通俗的表述,一方面是促進“文化旅遊化”,通過多種旅遊載體,把無形的文化形象化,零散的文化聚焦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眾化;另一方面是“旅遊文化化”,對旅遊產品規劃、目的地建設、吸引物開發、服務接待等充實文化內容,讓文化豐富旅遊內涵、提高旅遊檔次、提升旅遊產業素質。

專家說法

老城振興需突出文旅融合發展

老城區在大城市的形成發展過程中曾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世界各國大城市的老城區一樣,我國很多地區的老城區在城市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衰退現象。其原因主要是:老城區的支柱產業技術老化,未能及時地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完成技術改造和升級;老城區產業結構不合理,未能及時地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優化;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老化,地價、房價高昂,投資、居住環境差等。上述因素造成了老城區缺乏活力和發展後勁,中心地位和吸引力下降,有的老城區甚至出現了空洞化,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嚴重萎縮。在此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有效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老城區的振興,盤活老城區旅遊資源,就成為擺在老城區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在“工作落實年”,我們當以追求卓越的境界,迎難而上的擔當,一抓到底的激情,打造我們這座開放、現代、活力、時尚之城。

對此,青島市委黨校教授李光全認為,盤活老城區旅遊資源,既要規劃還得策劃,形成概念化、符號化、現象化的產品設計,打造特色化、高體驗化的消費目的地。既要創新還得創意,活化老城區旅遊資源,堅持特色街區特色體驗的不斷升級,讓文化與歷史融合、產品與體驗融合、品牌與品質融合,形成多元融、內外融的文旅產品體系。

青島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馬波說:“老城區目前面臨的問題很多。青島老城區振興需要特別突出文旅融合發展路子,我建議有三: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標準做好總體策劃和空間調整規劃;創新一系列制度,以便動員各類城市文化資源並使其資產化,進而成為高質量的旅遊市場資本;在實質性推進過程中,考慮採用PPP模式,將社會力量吸納進來,統籌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