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再過發審會!公開增發重出再融資江湖

4月19日,證監會發行部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22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發)獲通過。

這也是五年以來,首家通過發審會的公開增發項目,這意味著公開增發重回再融資市場。

时隔五年再过发审会!公开增发重出再融资江湖

小眾品種再戰

公開增發雖然不是全新的融資方式,但已經“銷聲匿跡”近四年,對於一些新入行的機構人士來說,公開增發更多是存在於紙面上的規則。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長久以來公開增發一直是小眾融資品種,從2010年至今,市場上已發行成功的公開增發案例共32個,距今最後一家是2014年4月的滄州大化(600230.SH),這也是2014年全年僅有的一家採用了公開增發方式融資的公司,此後公開增發銷聲匿跡。

因此,拓斯達此次是否能夠破冰公開增發也受到了市場高度關注。根據拓斯達此次公開增發的方案顯示,拓斯達此次募集資金的總額預計不超過80,000萬元。

考驗市價發行

但根據記者瞭解的情況,即便審核通過,此次拓斯達的公開增發也面臨著不小的市價發行問題。

根據公開增發的規定,對發行價格的約束十分嚴格,要求不低於公告招股意向書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或者前1個交易日的均價。

2018年10月10日拓斯達收盤價為34.72元每股,但截至4月19日其股價已經漲至42.78元每股。同期上證指數由2725點上漲至3263點。

儘管從方案發布到上會僅有半年之隔,但拓斯達股價變化較大,有一定漲幅,同期大盤的漲幅也不小,考慮到市價發行,投資者認購的意願或不高,券商包銷的風險不小。

“公開增發為市價發行,一般情況下,在股價有較強的上漲預期背景下才有可能發行成功,因此拓斯達此次公開增發是否能夠如願以償也考驗機構對於企業股價後市的判斷以及對大盤後市的判斷。”杭州澤浩投資投資總監曹剛告訴記者。

时隔五年再过发审会!公开增发重出再融资江湖

跟隨者增多

記者發現嘗試公開增發的企業在變多,根據 Wind 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包括拓斯達在內已經有5家上市公司公佈了公開增發的方案,其中紫金礦業更是拋出了一份80億規模的公開增發方案。

公開增發也有其問題,但在目前市場的環境下,不失為一個選擇,尤其是在其他再融資渠道面臨一定限制的時候。

公開增發有幾個好處,第一是融資規模不受限制。其次,除受短線交易限制(六個月)的股東之外,其它認購者沒有鎖定期限制,在如今減持新規的約束下,無鎖定期限制很有誘惑力。

記者瞭解到,首家發佈公開增發預案的公司拓斯達便表示選擇公開增發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場環境下非公開發行很難發出來,因此才另闢蹊徑選擇公開增發這一方式。

另一方面,公開增發相比非公開發行對中介機構來說也有業務風險,即公開發行的過程中券商需要包銷,如果發行不及預期券商則需要自掏腰包完成認購。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