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迴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

1,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報道完全失實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據路透社報道,日產汽車週五表示,《日經新聞》報道的其今年將減產的消息“完全失實”。該公司已對《日經新聞》的報道表示強烈譴責。

根據《日經新聞》報道,日產汽車將在截至2020年3月的財政年度削減約15%的全球產量。該公司將放棄前董事長戈恩大力推行的激進的擴張計劃。

日產汽車在其官方網站上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報道中的細節完全失實,日產已對《日經新聞》的報道表示強烈反對。”

“ 日產汽車本財年的生產計劃將於5月14日公佈,屆時該公司將公佈上一財年的財務業績。”日產表示。

《日經新聞》援引日產與供應商溝通的計劃報道稱,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計劃在2019財年生產約460萬輛汽車。削減產量的規劃將影響公司獲利,並可能為其與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結盟蒙上陰影。

《日經新聞》還報道稱,這將是日產汽車10多年來最大幅度的減產。該公司正經歷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市場銷售疲軟,計劃在美國縮減銷售業務。(來源:新浪汽車)

2,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遭到業界人士駁斥

北京時間4月19日消息,據electrek網站報道,在所有主要汽車製造商中,豐田可能是對電動汽車最不感興趣的。在本週的最新評論中,該公司聲稱“沒有哪家公司在以盈利的利潤率銷售電動汽車”。豐田對電動汽車革命持懷疑的態度十分明顯。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在美國全國汽車經銷商協會(National Automobile DealersAssociation)舉辦的一場會議上,大眾汽車公司向特斯拉點頭,“證明電動汽車將繼續存在下去”。

豐田汽車北美銷售執行副總裁鮑勃o卡特(BobCarter)在談到電動汽車時表示:“在電氣化方面,我們在北美看到了一個機會,但它還遠未實現。如今,普通汽車的售價為3.4萬美元,而對於許多電動汽車來說,電池的成本也為3.4萬美元。所以,經濟因素並不存在。”

豐田在氫燃料電池汽車上的投資更多,而且只在法規絕對要求時才推出電動汽車。

卡特表示,他們仍計劃進入美國市場,但更專注於歐洲和中國。不過這些國家的政府正在推動市場上出現更多的電動汽車。

本週早些時候,豐田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全電動C-HR/IZOA。卡特說,他認為沒有哪家汽車製造商在銷售電動汽車時盈利,“與中國和歐洲有政府監管的市場不同,美國市場的發展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沒有人在以有利可圖的利潤銷售電動汽車。”

本月早些時候,豐田開放了部分專利以幫助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推廣,而其仍然抵制全電動汽車。

Electrek的觀點

許多分析人士表示,無法相信豐田在電動汽車方面有多麼糊塗。

外界知道豐田對氫能源汽車的研究根深蒂固,很難放棄這些投資,並轉而專注於電池動力汽車。但分析人士認為豐田已經開始看到電動汽車領域取得的一些良好進展。

然而,卡特這樣豐田高管卻發表瞭如此荒謬的言論。

一個成本34,000美元的電池組?這是真的嗎?讓我們做一些快速的數學運算。

如果我們使用60千瓦時的電池組,這對於中型遠程全電動汽車來說是相當不錯的,這意味著每千瓦時的電池組成本將超過550美元。

外界不認為有哪家汽車製造商的電池成本如此之高。

據信,特斯拉每千瓦時的電池組成本低於150美元,也就是說60千瓦時的電池組成本約為9000美元。

保險起見,假設60千瓦時的電池組成本是1萬美元。但這仍然只佔卡特所說的3.5萬美元中的一小部分。

在另一份相關聲明中,卡特聲稱“沒有哪家公司在以有利可圖的利潤銷售電動汽車。”

當然,這也是錯誤的。過去兩個季度,特斯拉一直在盈利,而且其只銷售電動汽車。多年來,該公司每季度的汽車毛利率都保持在正值。最新一個季度的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但電動汽車銷售絕對有可能實現盈利。

日產和雷諾也聲稱銷售電動車盈利。外界也很難看出他們在該事宜上有任何說謊的跡象。

豐田需要清醒過來,停止兜售這種關於電動汽車的錯誤信息。(來源:騰訊汽車)

3,現代汽車任命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塞為COO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現代汽車任命何塞·穆諾茲(Jose Munoz)為全球首席運營官兼美洲業務主管。何塞被視為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的盟友,並有可能接替戈恩擔任首席執行官。但他在今年1月份因為捲入“戈恩被抓”事件,選擇了突然離職。

何塞現年53歲,是西班牙人,曾在雪鐵龍、標緻和豐田歐洲分公司工作過。2004年,何塞加盟日產汽車,曾任日產汽車歐洲公司總經理、伊比利亞公司董事總經理、墨西哥公司總裁、總經理、北美公司高級副總裁。(來源:新浪汽車)

4,軟銀豐田等聯手向Uber自動駕駛部門投資10億美元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據路透社報道, Uber自動駕駛汽車部門從包括軟銀集團和豐田在內的一個投資財團籌集了10億美元。這為該公司實現其高昂的自動駕駛雄心提供了亟需的資金支持。

優步科技(Uber Technologies)週四表示,這筆投資對其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部門估值為72.5億美元。軟銀願景基金投資3.33億美元,豐田汽車和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Denso將投資6.67億美元。

這筆資金允許Uber將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的部分鉅額成本轉移給外部投資者。這可能會平息一些投資者對Uber在自動駕駛部門的投資的擔憂。自2016年該項目啟動以來,該部門的投資已經超過10億美元。

為削減開發成本並減少自動駕駛部門的虧損,Uber還達成了不少其他投資交易,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比如去年,豐田汽車同意與Uber就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達成合作,並投資了5億美元。

最新的這筆交易可以幫助Uber完成開發自動駕駛出租車所需之各種技術的艱鉅任務。目前,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Alphabet旗下的Waymo以及通用汽車旗下的GM Cruise都已經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進行了大手筆投資。軟銀願景基金曾對通用旗下自動駕駛部門Cruise投資22億美元,因而持有該項目近20%的股權。(來源:新浪汽車)

5,沃爾沃牽手華為 為中國消費者打造專屬服務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4月18日,沃爾沃汽車與華為在2019上海國際車展現場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二者合作的目標是在沃爾沃下一代智能車載互聯繫統中引入華為應用市場等“智能互聯”服務,共同為中國消費者打造開放的車內智能服務平臺和全場景智慧生活新體驗。

通過引入華為應用市場,沃爾沃汽車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海量安卓智能互聯應用,並依託華為成熟的服務平臺、AI能力和智能助手,實現用戶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

“在智能化、數字化、互聯化的發展趨勢下,汽車行業早已不再孤軍作戰,而是努力實現全方位、跨行業的相互融合、協同發展。未來,我們將與華為深度合作,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攜手打造國內領先的車內智能服務平臺,努力提升中國消費者的數字化用車體驗。”在簽約儀式現場,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研發副總裁Jan-Erik Larsson這樣說道。

在Jan-Erik Larsson看來,沃爾沃與華為的合作,就是車內和車外補強的過程,沃爾沃的長處在車內,華為的優勢則在車外。二者的合作基於雙方開放的平臺,可以讓用戶選擇他最想要的,沃爾沃做的是平臺,華為做的是服務,雙方都做自己最擅長的,這樣才能形成合力,為消費者更好的服務。

在下一代沃爾沃智能車載互聯繫統中,依託華為的終端服務能力,華為應用市場將帶給消費者安心、可靠的數字化車內生活,無需下載、即點即用的快應用為消費者帶來方便、快捷的使用體驗,華為智能助手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精準服務。在2019上海國際車展現場,雙方研發人員還在一輛沃爾沃全新XC40上實車演示了打通人-車-家的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

從內容到硬件到軟件全場景的供應商,這是華為的優勢。“將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延展到車內及移動出行已經成為消費者的核心訴求。此次與沃爾沃汽車的合作,我們將圍繞消費者的使用場景和真實需求,打造端到端智慧出行極致體驗,幫助用戶在車內環境下享受更豐富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最終帶來手機+車機能力疊加的超強體驗。”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副總裁譚東暉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沃爾沃與華為的合作僅限於中國大陸地區,而在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沃爾沃智能車載交互系統則是嵌入谷歌應用商城。嵌入華為應用商城為中國帶來了本土化的解決方案,從而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沃爾沃非常明確要以用戶為中心,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也會是在用戶體驗這一方面。”Jan-Erik Larsson這樣說道。而本次沃爾沃與華為的合作,就是以消費者需求做為出發點,不再是功能導向。與華為聯手,沃爾沃汽車將帶來基於車內場景的應用和服務,為中國用戶打造完整的車載應用服務平臺。服務將包括:停車、加油、車內娛樂等等。(來源:新浪汽車)

6,由於電池短缺 奧迪下調e-tron電動SUV產量

4月19日消息,由於電池短缺,奧迪已經減少了其計劃生產的e-tron電動SUV數量。據悉,e-tron正在奧迪位於布魯塞爾的工廠生產。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比利時報紙《回聲報》(L’Echo)報道稱,其獲得的內部文件顯示,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最初計劃在2019年生產55830輛e-tronSUV。現在奧迪不得不將產量下調至45242輛。

該報紙稱,由於LG的電池供應限制,做出了上述產能改變。不過公司也可能根據需求而修改產量計劃。

一位工廠內部人士告訴《回聲報》:

“與供應電池的LG之間存在大量問題。”根據報道,這家工廠的實際生產能力正在步入正軌。他們目前每天生產160輛e-tron SUV,並計劃在9月底之前每天生產293輛。

員工無目前每天只工作6小時,但據報道,奧迪計劃恢復8小時工作制,每週只工作4天。

據報道,電池短缺也導致了e-tron的Sportback版本的生產日期推遲,該版本本應在今年投入生產,但該報聲稱該版本的生產日期已經推遲到明年。

e-tron目前已在歐洲大部分市場投放,預計將於下月在美國投放首批電動SUV。

分析人士指出,奧迪第一年生產4.5萬輛e-tron已經很不錯。外界目前預計奧迪e-tron的需求量最多為每年5萬輛。

然而,電池的供應限制了電動車的生產,這仍然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問題。

根據馬斯克的一些講話,特斯拉在Model 3的生產事宜上與奧迪處境類似。

隨著電動SUV在美國的推出,追蹤未來幾個月e-tron的生產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來源:騰訊汽車)

7,伊頓為中國日益增長的電動車市場引入新技術

動力管理公司伊頓今日於第18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宣佈,將其車輛電氣化(eMobility)事業部的技術引入中國,以幫助整車製造商應對日益增長的電動車需求。

全球60%以上的電動車在中國銷售,隨著汽車製造商致力於減少排放,以滿足中國工信部關於新能源汽車(NEV)的法規,預計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還將增加。新能源汽車法規的制定,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幫助汽車製造商遵守現有的燃油經濟法規。為了更好的支持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伊頓開始在國內生產電動車相關產品,並有進一步擴張的計劃。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我們對汽車客戶獨特需求的理解,以及我們在中國和其他地區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經驗,使我們相比較於中國電動車市場上的其他獨家供應商,具有明顯優勢。”伊頓eMobility事業部總裁Jeff Lowinger表示:”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由於政府補貼、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以及新能源車的銷售政策,銷量還在持續增長,所有的這些舉措都有助於減少環境汙染。我們很榮幸能為中國迅猛發展的新能源車市場提供我們eMobility的技術。“

伊頓eMobility事業部專注於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三個關鍵領域:智能電力電子、動力系統和先進的配電及電路保護。多年來,伊頓一直是中國及全球整車製造商們信賴的電氣化產品供應商,提供直流/直流(DC/DC) 轉換器、智能配電單元(PDUs)、混合動力和電動變速箱以及高壓熔斷器等產品,並計劃進一步擴大技術和產品組合。(來源:騰訊汽車)

8,一輛特斯拉涉嫌致車庫起火 送檢後車輛又自燃

據汽車新聞網站Electrek報道,因涉嫌兩個月前導致車庫起火,一輛特斯拉車子目前正在被調查之中;但是當車輛被運送到檢測地點幾個小時之後,車子卻又自燃起來並被徹底燒燬了。

2019年2月8日,匹茲堡(Pittsburgh)郊區福克斯教堂(Fox Chapel)一名特斯拉車主早上醒來發現車庫著火了。之後,消防員趕到,併成功控制住火勢。不過,車庫裡的兩輛車,其中一輛為特斯拉,依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而至於車庫為何起火,該輛特斯拉車子被列為了潛在的調查對象之一。昨日,該輛車子被運送到附近的門羅維爾市(Monroeville)一個商店中進行檢測,但是,不到3個小時,這輛車子竟然又自燃了。


日產回應全球產量削減15%傳聞/豐田高管稱銷售電動汽車無利可圖



負責事故調查的法院內部工程師大衛·比扎克(David Bizzak)說:“我們將車子從車庫中移走。在運輸之前,一名特斯拉的工程師將保險絲從電池組中移除,聲稱這樣將使得車輛運輸更安全。我們將車輛運送到了門羅維爾檢測,時間大概是在下午3:30。但是,到了大概6:20,這輛車便自燃起火了……”

對於上述報告,特斯拉表示也在持續關注事態進展之中。(來源:網易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