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每月增重多少是正常的,該注意什麼?


你好,混跡育兒界的醫學、藥學、心理學、營養學四棲生物菁媽來回下這個問題。

新生兒每月體重增重多少是正常,該注意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我想家長應該想問的是,嬰兒每個月體重長多少?

因為新生兒指的是出生到28天的孩子,嬰兒指的是0到1歲的孩子,對於1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大腦在快速增長,器官也在不斷的成熟,肌肉也在增長,骨骼也在增長,所以這時候體重的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可能說人的一生,在一歲之前長得是最快的。

孩子出生的時候6斤半左右,而到了孩子一歲就有20斤,也就是說孩子一歲比出生的體重翻了兩翻,1歲的體重是出生體重的三倍,所以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果我們成年也以這樣的速度增長體重,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了。

嬰兒期的生長髮育

孩子在前三個月體重平均是增長兩斤左右,孩子3~6個月時每個月增長1斤2兩左右,孩子6個月到1歲體重每個月體重增加8兩左右。也就是說孩子越小,體重增長越快,有些孩子新生兒期一個月就長了三斤。

孩子除了體重的增長之外,身高也在增長,因為孩子的身高也是出生後一年長得是最快的孩子從出生到50釐米到1歲的時候長到75釐米。也是前三個月長得最快的,前三個月平均,每個月大概要長4釐米左右。3-6個月身高每個月長2釐米,而6-12個月身高每個月長1釐米左右。

嬰兒期營養和護理

1、營養方面

6個月前建議純母乳餵養,如果不能母乳餵養就喝嬰兒配方奶粉。1歲前平均每天奶量在800毫升左右。

6個月添加輔食補充一定的熱量,而且預防嬰兒貧血。

出生數天後進行維生素D的補充,主要是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預防佝僂病。

2、睡眠方面

3個月前保持夜間也要哺乳,防止嬰兒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6個月後慢慢斷夜奶(11點到4點這段時間不要喝奶)

給孩子舒適的睡覺環境,不冷不熱不燥。

3、運動方面

滿月就可以時不時放孩子趴著,以有利於寶寶的練抬頭。

3個月試著幫寶寶翻身,如果天氣好,穿得不多,不少寶寶3個月就可以翻身了

6個月嘗試著讓寶寶經常坐著。

8個月教寶寶爬。

11個月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話題:你家寶寶小時候體重如何,是中上還是中等?

更多母嬰育兒話題關注菁媽育兒。


菁媽育兒


寶寶剛出生時候的體重大概為3公斤,前半年體重增長的最快大概每個月為600到800克。後半年大概每個月是300到400克。三到五個月的時候,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候的二倍。在孩子一週歲的時候可以達到出生時體重的三倍。

下面是零到12歲寶寶身高和體重的標準參照表格。






 1歲以內小兒體重的推算公式是:   1~6個月 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kg)   7~12個月 體重(kg)=6(kg)+月齡×0.25(kg)   2歲時體重4倍於出生體重(12kg)。2歲後到11、12歲前體重穩步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kg,推算公式是:2~12歲:體重(kg)=年齡×2+8(kg)

但是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不一樣,體重增長可能有快有慢,還有的孩子開始慢,後來長得快的,有的孩子則相反。

如果發現寶寶的身高體重與標準相差太多,而且一直增長很慢,家長首先要檢查一下自己餵奶量和餵養方式是不是正確。

每個月具體的餵奶量,請查看以下數據。

寶寶每個月齡的吃奶量參考:1、寶寶出生前幾天 每次奶量: 第1天的寶寶每次吃奶量5-7ml; 4-5天后奶量達30ml; 一週後可達60-90ml; 餵養頻率:3-4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喂8-12次2、寶寶15天-1個月 每次奶量:90-120ml; 餵養頻率:3-4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喂8-10次3、寶寶1個月-2個月 每次奶量:120-150ml; 餵養頻率:3.5-4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喂6-7次4、寶寶2個月-4個月 每次奶量:150-180ml; 餵養頻率:每隔4-5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喂5-6次5、寶寶4個月-6個月 每次奶量:180-240ml; 餵養頻率:每隔4-6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不少於4次6、寶寶6個月-8個月 每次奶量:210-240ml; 餵養頻率:每隔4-6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不少於4次7、寶寶8個月-12個月 每次奶量:210-240ml; 餵養頻率:每隔6小時喂一次 餵養次數:一天喂3-4次

如果奶量符合上面表格,寶寶體重還是不增長。請檢查您的餵養方式是否正確,如果有母乳餵養是否確保寶寶吃到了前奶和後奶,如果是配方奶粉,奶粉和水的比例是否符合奶粉的說明書。

最後就是請排除寶寶有其他疾病的原因。

如果以上三點都有注意到,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吃得香,睡得香,體重身高差一點,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可能是遺傳因素,或者是生長速度的關係。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體重是判斷寶寶營養是否達標的重要指標,所以家長們都會十分關注寶寶的體重變化。那麼新生兒每月增重多少才正常呢?

正常情況下,在出生後的頭3個月,寶寶平均每週應增重150~200克;4~6個月時,平均每週應增重100~150克;等到6~12個月時,平均每週應增重70~90克。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寶寶生長髮育存在個體差異,所以體重增長速度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比這快,有的則可能比這慢,但無論是快還是慢,只要寶寶吃得好、睡的好、精神狀態也不錯,爸爸媽媽就不用擔心。但如果寶寶體重有一段時間沒有增長,或是持續幾天都在下降,家長就要及時排查原因了。

那麼哪些因素會讓寶寶體重不增或下降呢?一般來說,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

1、暫時的生理現象

寶寶出生後2~3天,由於胎糞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喪失水分較多,加上新生兒吸吮能力弱、吃奶少,會導致寶寶吃奶的量要小於排洩的量,因此會出現暫時性的體重下降。如果體重下降僅為出生體重的3%~6%,這屬於暫時的生理現象,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但如果體重下降超過7%,則說明餵養存在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

2、餵養不當

如果媽媽母乳不足或者是餵養方式不正確,也會導致孩子體重不增或下降。所以,為了讓母乳充足,使寶寶體重正常增長,媽媽應做好3點:

1)採取正確的哺乳姿勢。正確的哺乳姿勢:媽媽呈坐位或側臥,將乳房靠近寶寶臉頰,並讓乳頭觸及寶寶口唇,誘發他的覓食反射,確保寶寶的嘴張得足夠大,以含住大部分乳暈,這樣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區,有效刺激泌乳。

2)根據寶寶的大小便的量和吃奶後的反應,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若寶寶每天能換6~8塊很溼的尿布,或者是在吃奶一段時間後,能主動吐出乳頭,就說明寶寶吃飽了,媽媽母乳充足。

3)母乳分為前奶和後奶,前奶主要提供水分,可解渴;後奶主要提供熱量、增加寶寶體重,

所以,媽媽每次應儘量讓寶寶吃到後奶,千萬別在寶寶一邊乳房還沒吃夠10分鐘時,就換到另一邊讓寶寶吸,否則寶寶只能吃到前奶而吃不到後奶,脂肪的攝入量不足,體重自然就沒辦法增長,長期如此,寶寶體重還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3、疾病因素

寶寶若是生病了,也會影響到體重的增長,以消化系統的問題常見,媽媽可以結合寶寶有無噁心、嘔吐、腹瀉等異常表現來進行判斷。


醫知袋鼠


體重是衡量小兒生長髮育的重要標誌。一般來說,小兒的體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但有個時期比較特殊,就是新生兒出生後3-4天。

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3kg,新生兒出生後的頭幾天,由於胎糞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喪失水分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出現了暫時性的體重下降,體重比出生時還低,臨床上稱“生理性體重下降”,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在這裡要注意的是下降的體重一般不會超過出生時體重的7%-10%,7-10天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是體重增加最快的一年,一歲時體重約為9kg,約為出生時的3倍。出生時頭三個月平均每月體重增加量為700-800g,第4-6個月平均每月體重增加量為500-600kg,第7-9個月平均每月體重增加量為250-300g,第10-12個月平均每月體重增加量為200-250g。

出生後第二年:全年體重增加2-2.5kg,平均每月增加200g,2歲時體重約為12kg,約為出生時的4倍。

影響新生兒體重的因素有:

1、初產年齡。一般來說,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超過31歲則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

2、胎次。一般第二胎的新生兒與第一胎的相比,呈遞增趨勢,當然這並不是絕對。

3、多胎。雙胞胎、三胞胎甚至多胞胎的新生兒體重一般都比較低。

4、胎齡。一般早產兒的體重要比正常足月的新生兒的體重要低。

5、新生兒性別。男孩的出生體重一般都大於女孩的出生體重。

6、宮內營養。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是靠吸收母體的營養來使自己長大的。宮內營養不良不僅會讓新生兒體重過低,還會影響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和中樞神經系統發育。胎兒出生後體重過低,不僅體力差,智力也差且反應過於遲鈍。所以妊娠期的媽媽們應該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注意孕期的營養,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首先明確一些概念:

新生兒是指出生後至28天的寶寶;

嬰兒是指出生後至一週歲的寶寶;

幼兒是指1週歲至3週歲的寶寶。

所以,你應該是想問嬰兒每個月增重多少?

出生後的第一年是人一輩子體重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是人體第一個生長高峰,第二個高峰期是青春期。在這個時期,體重增長不是勻速的,月齡越小,體重增長越快。

具體的數字是:生後前三個月體重增長平均約30克/天,3~4月體重增長平均約20克/天。按月來算的話:

第一個月可以增重1千克以上,

2~3月每月增重700~800克/月;

4~6月約為500~600克/月;

7~12月約300~400克/月。

一般3月齡時體重為出生時的兩倍,12月齡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前3個月和後9個月的體重增長量是一樣的。

當然,體重的衡量不能單純以某個時間點來單獨判斷,最好結合生長曲線表來動態觀察,出生後定期到醫院兒保科進行常規體檢還是有必要的。



懸壺小兒科


一歲以內的寶寶看起來小小的,軟軟的,每一點成長都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寶寶太瘦了,是不是缺乏營養?寶寶太胖了,會不會得了肥胖症?兜媽太理解寶爸媽們的忐忑心情啦!兜寶小時候,我恨不得天天給他測體重、量身高,恐怕落後於平均值。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一歲以內寶寶體重增長指標,看看每個月的飲食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吧!

0-4周

新生兒寶寶出生後體重一般在2500~4000克左右。出生不久後體重會有輕微的下降。一般在10-12天內,健康寶寶的體重能恢復到出生時的水平。

這個階段的寶寶只能喝母乳或嬰兒奶粉,寶媽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奶粉的成分,避免寶寶過敏。

一個月

1-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月會長2-3釐米,每週增重達140-200克。一個月的寶寶依然只吃奶粉或者母乳,而且每2-3小時就要喂一次。雖然很多寶寶飢餓的時間不規律,每次吃奶的量也不同,但是平均每天要喂12次左右,寶寶才能吃飽。只要餵養跟得上,寶寶會長得又快又好。

兩個月

寶寶的生長速度和一個月的時候持平,寶媽一定要確保給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注意檢查寶寶吮吸的姿勢,還有奶水是否充足。如果奶水不足,可以多補補身體,加上適量的配方奶。在4個月前,除了母乳和奶粉外,不建議寶寶攝入固體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器官發育。

三個月

寶寶增重變慢,平均每週增重量在100-170克左右。3-7個月的寶寶每月增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每天需要給寶寶喂5-8次母乳或奶粉,所以夜裡依然需要給寶寶餵奶,可以減少次數。

四個月

四個月的寶寶生長髮育速度和三個月時相似,最好繼續哺乳或者喝奶粉。如果寶寶能抬頭,還能在大人的幫助下坐起,可以讓他嘗一嘗其他食物的味道,但是不能給寶寶餵食成人食品。

五個月

此時寶寶的重量應該有他出生時的兩倍啦!如果發現寶寶過輕,一定要及時補充營養,並諮詢醫生。五個月的寶寶依然以奶粉或母乳為主食,腸胃發育快的寶寶可以開始嘗試輔食。

六個月

從6個月起,寶寶一個月能長高1-2釐米,每週增重80-150克。除了母乳和奶粉外,寶寶應該開始嘗試輔食。寶媽們更換食譜的頻率不需太勤,3天換一種食物即可,這樣比較容易辨別寶寶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七個月

寶寶的體重依然會按每月1公斤平穩增長,如果寶寶增重過慢,或者一個月增重2.5公斤以上,一定要向醫生諮詢。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嘗試蔬菜泥、水果泥和肉糜啦!製作輔食時記得不要放鹽和蜂蜜哦。

八個月

八個月的寶寶增重速度平穩,可以開始試著吃一些小塊的食物啦,比如蒸雞蛋,切碎的水煮菜,肉糜。

九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發育很快,為了維持寶寶的增重速度,除了三餐外,在上午和下午還要給寶寶加一次餐。寶寶除了奶粉、母乳、輔食外,可以嚐嚐成人的食物,但是要小心吞嚥窒息。

十個月

寶寶現在已經可以爬行啦!發育快的寶寶已經可以扶著傢俱或者爸媽走幾步了。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非常活潑,每天的活動量增大很多,燃燒了脂肪,所以增重會變慢很多。除了手抓的食物,可以讓寶寶試試蔬菜和硬一點的水果,比如蘋果片。當然,奶粉和母乳也不能停哦。

11-12個月

寶寶一週歲的重量應該是出生時的三倍哦!這時大部分寶寶都開始學著走路啦!恭喜你,迎來了寶寶最可愛的時光!


恐龍快樂英語


從嬰兒出生開始算起,一般到滿月會增重750克,出生後前半年每月增重約700克,後半年每月增重約300克,第二年體重增加2.5~3.0千克,2歲以後每年體重增長就只有2千克左右。早期嬰兒屬於快速生長階段,身高增長快,體重也相應增重比較多,到了後期生長速度就會降下來,所以判斷寶寶體重增重是否正常,也要和寶寶的月齡、身高有關。


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寶寶的生長曲線來做簡單的判斷。所謂的生長曲線,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對巴西、加納、印度、挪威、阿曼和美國等6個國家的8440名兒童樣本進行研究後,制定出了一套生長標準曲線,用於展示寶寶生長髮育情況的一個“正常範圍“。

將寶寶每次體檢獲得的身高/體重數據按照對應的年齡,描點連接起來,就是寶寶的生長曲線了。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處於3%-97%範圍內,發育趨勢大致平行於參考曲線,就說明寶寶的發育是正常的。出現超出這個範圍、生長曲線出現大幅度波動,或者BMI曲線超過85%百分位線的情況時,家長們就要引起關注,及時向醫生諮詢。

家長們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看著寶寶健康長大、肉嘟嘟的可愛模樣,但有時,並不是長胖長肉就是好事,我們要注意寶寶體重增長是否過多,防止出現“小兒肥胖症”。

當寶寶有小兒肥胖症時,大動作發育遲緩、運動吃力,對骨骼和關節都會有不小的壓力,很容易造成損傷;而且也會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增加寶寶患病的風險,以後患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平時我們要從飲食、作息、運動等這些方面入手,避免過度餵養,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結構,保證營養的均衡多樣;也要讓寶寶多運動,避免長時間的躺著或坐著,造成脂肪的累積,1歲以下不會自主運動的寶寶,家長們可以幫助寶寶做被動運動,以小幅度的動作讓他們能夠舒展手臂、腿部等。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知食說


通常嬰兒在3-6個月達到體重翻倍為正常,但出生時巨大兒例外,因為基數太大。母乳寶寶前三個月每月增重1斤就合格,三個月以後更會放慢,你寶寶的體重完全正常,堅持母乳餵養最好了。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始終有太多配方奶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寶寶最安全可靠的奶源。指導意見:衛生部今春發佈的《母嬰健康素養》明確指出,添加輔食後,可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或2歲以後。母乳比之於奶粉,相當於營養大餐比之於方便麵,坊間流傳的母乳幾個月沒有營養了的說法,純屬謠言。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母乳會、我國衛生部都明確指出,嬰兒前六個月應純母乳餵養,即不添加任何食物、飲料,包括水。

男寶寶體重達11.2~14公斤,身長85.1~92.1釐米。女寶寶體重達10.6-13.2千克,身長83.3-89.8釐米。指導意見: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態良好,沒有其他疾病,身高、體重偏差一點,是沒有關係的,因為每個寶寶的成長髮育情況是不一樣的。如果偏差太多,則需要到醫院做個檢查不要擔心,只要母乳餵養就會健康成長的。寶寶六個月前每個月身高增長在3釐米左右為正常。指導意見:寶寶六個月的體重每個月增加應該在1公斤左右孩子精神飲食都不錯就不需要擔心。一般在每月1-2公斤左右,但也受季節、氣候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半歲後比半歲前慢一些,滿1歲就還要慢一些,以此類推


小蘋果兒科醫生


有沒有寶媽覺得當了媽以後都有些神經質了?成天就怕寶寶哪不舒服,怕照顧不好,看見別家的寶寶都會湊上前去問下人家家長你家寶寶多大啊,多高啊,多重啊,吃的怎麼樣,睡得怎麼樣?要是再來上幾個寶媽那恨不得組個團加個群來討論寶寶的事情。

這段時間就有寶媽來問我怎麼覺得我寶寶不長肉呢?看著瘦了是不是得什麼病了?結果一問下具體體重還超重了,那我就只能呵呵了,家長關心寶寶沒錯但是有的是過於關心,結果寶寶沒問題自己卻吃不好睡不好了。

今天就來說下寶寶的體重問題吧,對於0-6個月的寶寶正常體重每個月增長0.6公斤就是正常了,7-12個月的寶寶每個月增長0.5公斤就OK,當然寶寶的體重肯定不會就是嚴格按照書上的數字來的,那天下豈不是就沒有胖子和瘦子的區分了?

上面所說的數字是平均值,在向上95%,向下20%浮動是正常的,只要是正常範圍內發育,就是正常的,家長也可以下載相關曲線圖,記錄寶寶生長軌跡、在曲線圖的上下兩個百分點浮動都是正常的,說明孩子生長正常、不管是體重還是繪製出來的生長曲線,都不可能出現勻速增長趨勢,寶寶體重增加速度隨著年齡增長而減慢,這是個非勻速過程,曲線軌跡只要大致在同一水平,上下波動幅度控制在2個百分點內都算正常


十月呵護


以下表格是我國1個月到21個月寶寶再到10歲小孩的體重標準表,你可以參考一下:

出生時的體重,男嬰3.0-3.4千克(平均3.2千克),女嬰2.9-3.3千克(平均3.1千克)。與身高相同,體重亦受母親相當大的影響。

出生後第三天體重會減輕,這是因為胎便及尿的排洩,再加上皮膚及呼氣的水分蒸發後,乳汁的吸取量少而引起的現象,通常約減輕出生時10%的體量。慢慢開始吃奶後,體重便增加,約10日體重會恢復出生時的體重,以後,每日增加30-40克,一個月後約有4千克重了。

所以,新媽媽們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去參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