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農民捨得出去花錢嗎?

Fan757125


農民出去旅遊和是不是五一,十一沒有必要的關係。關鍵是農民,他的價值觀的問題,這個要從多方面去考慮,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以農民而定論

旅遊現在已經變成了全民生活質量的一種剛需,所以,無論是什麼人都有旅遊?只不過旅遊的概念和我們有所不同

比如說,你住在農村的鄉下,那麼你去縣城算不算旅遊?

你住在縣城的周邊,那麼你到別的城市去算不算旅遊?

旅遊不一定就是要購物,旅遊,更多的就是在旅行中郵攬,在旅行中發現問題,所以說,很多的農民,他都是會出去旅遊的,只不過用我的目光來看,覺得他可能只是從a點到b點,其實,對於農民來說,他就是進行了一場旅遊

以我的叔叔和嬸嬸為例,他們打工的時候去去過山東的一些城市,他們在這些城市除了打工,沒有做別的事情,也沒有去別的地方遊覽,做工作完之後他們就返回了自己的老家。

那麼,你認為他旅遊了嗎?其實問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他們去旅遊了。通過他們平時對工作周邊的觀察,他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那個地方是什麼樣的情況?甚至比我們所謂的旅遊觀察瞭解的更多,有時候我甚至在想旅遊真的是我們這樣子想象的嗎?








徽文化雜談


我爺爺這不五一就要去雲南旅遊了,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爺爺當了一輩子農民,他很有當商人的經營頭腦,現在農村的地都荒了,年輕人出去打工了,在農村最多的就是荒地了。

這可把他樂壞了,以前他的地都在很遠的山裡,現在家門口四處都是荒地,以前種別人的地還得交租。現在過完年很多戶人都把地免費給他種。

爺爺僱了很多他們一般有體力的老年人,春天開始種煙,管理竹林。等煙田收割完了,他開始種水稻,此時他又種了很多花生,地瓜玉米之類的莊家。

秋天的爺爺忙的不亦樂乎,收割稻子。有空賣點地瓜,花生,玉米。賣完稻子,他又砍竹子去賣,爺爺春種秋收就收穫了好幾萬元的利潤。

冬天他也沒有閒著,勤勞的人,不管做什麼都可以變成錢。爺爺去山上砍那些死掉的樹木拿去窯裡燒木炭。把自己種的糯米用來釀米酒,一個冬天他賣木炭米酒也收穫不少。



平常他養雞賣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雖說很辛苦,但是他也不會虧待了自己。爺爺雖是一個農民,但是,中國很多城市他都去過了。比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想的開,過的瀟灑。

他常說,錢用完再賺。是的,人生苦短,活著好好賺錢,但是也要享受生活……


LUO寶


先算一筆賬,去年小麥一畝地大都700斤左右,一斤一元一角,一畝地收入770元,種地每畝70元,種子80元,化肥240元,秸稈粉碎30元,農藥50元,收割70元,除此之外還有保險什麼的。除去這些,一畝地最多收入200元。出門旅遊吃喝拉撒都要錢,老百姓有經濟能力去嗎?能消費得起嗎?拉動內需,不要指靠老百姓。就連最基本的去本市轉轉,一天下來也要好幾百元,老百姓消費不起啊!


江山165940261


我是農村的,其他地方的農民我就不知道,我就說我身邊的人,去年有位同鄉去北京旅遊,他是與越南打過仗的老兵,這個人很光榮,應該去旅遊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前年有位村支書也是去北京旅遊了,他夫妻去的時候很少人知道,回家就多些人知道,說是他兒子們請他們去的,他的兒子們打工賺到錢了,暗地裡都知道他在村裡興修水利工程賺到的錢。第二年生產隊長去長沙旅遊了,可能是鄉政府的指標和安排的,他老婆對我們說:旅什麼遊,去了三天莊稼地都沒有犁,還有兩種要趕種的作物也耽擱了。還有一對村叔村嬸,(他們是五六年和五七年的)兒子女兒帶他們去旅遊,村叔沒有去,村嬸時髦點就去了,問他為什麼不去,他說有什麼好玩的,還不如去自己的都龐嶺風景好。我是早在廣東打工的時候每年都要去一趟旅遊,那是公司集體旅遊,也去十多處風景區旅遊。


義文玉


老弟。什麼年代了還農民!農民咋了?在我們市,農民的收入是城裡工人的2倍!👍

在我們市,職工年收入過8萬,已經是好單位了。😁但在我們老家,父妻兩人,種兩個蔬菜大棚,年收入在30萬元不成問題!😜

你不信?是不,我給你😄算一下,清明節,我回老家,我侄子和侄媳兩人去年新上兩個高溫蔬菜大棚,長180米,寬80米。😜一個棚種的珍珠西紅柿🍅,一個種的毛粉西紅柿🍅。

今年珍珠西紅柿的批發價是6.5元。毛粉的是4.5元。自去年秋種到春節就己收回兩個大棚的投資26萬元。👍今年春季蔬菜價格一直回升,今年兩個蔬菜大棚純收入40萬元沒問題😁!我說的是春秋兩季。

別說是去登泰山,夏季大棚休夏時機,小兩口帶孩子經常自駕游去青島,煙臺,威海!😜😜


天下為公29909717


我爸是屬於那種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人,平常吃飯碗裡的飯都是一粒都不剩,雖然一直教育我們姐妹幾個要把飯吃完,但是我們也改不過來,我爸也沒有多強求。


我們小時候家裡種了二十畝田,用的是那種用力按下去就可以喝的井水,而且井底的水很涼,跟現在冰箱的裡冰凍的水差不多,每次看著爸媽挑著稻穀回來時,我都會打出最冰涼的井水給汗流浹背的爸媽喝。每次秋季豐收爸媽就會買肉回來,此時也是我們一家最快樂的時刻。



我爸爸媽媽是不會捨得的,他們不說五一會不會捨不得旅遊,就算是這幾十年都沒曾捨得花錢出去旅遊。雖然經濟條件上升很多,我們也都成家,但是老一輩的省錢概念在他們心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慵懶Cat


1.說說我的父母吧,地地道道的農民,媽媽年輕時還出去打過工,也是被生活所迫。

記得我小時候農民要上交糧食給國家,生活條件很艱苦,溫飽都成問題。

我上大學之前都沒出過我們縣城,哪會想著出去旅遊,更不用說父母,即使現在生活富裕點了,也會覺得浪費錢,還不如存起來呢!

他們省吃儉用,有時候連衣服都不捨得買貴的,更不用說出去旅遊,車費,住宿,買東西,哪個不要錢,有哪個閒錢還不如吃點好吃的,他們普遍是這個消費觀念。

2.

一,他們苦慣了,覺得即使有錢了也不知道怎麼享受。

二,農村也是有山有水,環境又好,還去別處看啥,有啥好看的,還那麼多人。

三,他們不會去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風土人情,更不用說去欣賞不一樣的美。

我帶我媽去西湖,她直覺得累,就想趕緊回去,根本不知道這湖有啥好看的,我也是啥也不想說了。

四,說白了,旅遊就是從一個人活膩的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即使有些農民思想比較開明,愛趕時髦,喜歡享受,那也是個別。

大部分農民還是比較居家,以家庭為主,不愛遠行,這是父母那輩的宿命?

你們覺得呢?





木子又悠


既然提到了農民花錢旅遊的問題,我想這不是一概而論事情。

肯花錢的農民還應該是極少數。如城市圈內人,得到拆遷款的人,經商的等這些特除的農民。

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花錢旅遊只是希望。

我是農民60後,一直從事貨車運輸,收入相對他人來說還是偏高的。兒女們婚事房車掏空了我的所有積蓄。至今我還有房貸。所以成百上千的花錢旅遊沒有指望,更不能停下來休息,人情世事,喜事喪往,到處等著還沒有掙到手錢用。真的身心疲憊,不堪重負。

不要說我們農民花錢旅遊,就是有人付費我也不能去旅遊。因為我耽誤不起那時間……!

農民的錢是點點滴滴攢出來的,省吃儉用也是沒有辦法。有誰不想出去旅遊?可花掉錢那可是血汗錢!

國家多放面的經濟政策惠顧了農民,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農民的收入遠遠趕不上現在的高房價和高消費

所以說農民真的捨不得花錢去旅遊!

我講咱農民

別無他意


作平8977


我是農村的孩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家的吃喝也都是靠父母的雙手辛辛苦苦地幹出來的。

1.在我小時候,村上人比較多,所以很少有人出去打工,都是基本上守著自己的幾畝地。

一年有兩個收成。五月份收麥子,油菜等,而且,在四月份還會插秧;

2.9到10月份開始收玉米,花生,水稻等。每年到這幾個月份,大人們都忙的不可開交,顧不上吃飯,做飯,中午就拿點開水和速食(方便麵)在地裡吃了,吃完繼續幹活。

3.小時候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就是覺得好累!而打出去的糧食不是賣就是留著吃,辛辛苦苦的種出去的糧食,買的時候才有幾千塊錢。然而,孩子還要上學,一家人還要吃喝穿。多餘的還會存起來,容不得一點浪費。即使上學想買個零食吃,都不敢要,也捨不得給。

4.而現在,村上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只留下了老頭,老太太。哪還有壯勞力啊?又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的強大,現在種地都機械化了,一個機器就可以搞定犁地,耙地和種地。當然錢也顯得尤為重要了。一塊地下來,好幾百。更別說其他的地了,也更不要說還有各種肥料。

5.所以,現在農民靠種地得不到什麼錢,更不要說,五一放假的時候,出去旅遊了。

他們不是沒有錢,幹了大半輩子了,怎麼說也有點積蓄了。但這個錢對他們來說,是靠汗水掙來的,來的不容易啊。好不容易來的錢,怎麼可能“胡亂揮霍”呢?所以,我覺得他們在五一的時候不會出去旅遊。





小桑達


我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在半截樓村任支部書記助理。我們這個村沒有工業,也不種玉米小麥。家家戶戶都種大棚,春夏種西瓜,秋冬種辣椒。每逢五一、十一這樣的節假日是農民最忙碌的日子,五一西瓜大規模上市,十一辣椒大規模上市,都是收穫的時候,所以大家都不能去旅遊。但我們的農民都很富裕,一季西瓜能賺回全年的成本,辣椒賣多少就是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根據種植面積的多少,每戶的年收入十萬至三十萬不等,家家戶戶有轎車,出行方便,但能旅遊的日子只有年前的一個月左右。在北方,這個季節沒有好的景點,到南方或者出國成本又高,捨不得。所以大家喜歡去這些周邊市區遊玩,當天能回,不超過三天的地方是最合適的。這一兩年99元,199元的當日遊很受我們村歡迎,最多一次去了四個大巴,大家在車上歡聲笑語,講葷段子,唱歌,都很開心。一個地方一個特色,一個地方一個習慣,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我們其實還是挺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