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的未來之戰將在哪裡迸發?

2019年4月1日~5日,一年一度的漢諾威工業展拉開了帷幕。延續近幾年工業數字化技術的主旋律,今年重點強調了工業智能,聚焦人與機器在下一階段數字化轉型中將如何協同工作。同時,在展會上可以看到更多有關5G通訊、增強現實、邊緣計算等來自於新領域的新技術,這些也被列為了是實現工業4.0的關鍵技術。

在物聯網、大數據、數字化等大趨勢深入到工業製造業領域時,傳統自動化環境中的產品市場將無法滿足數字化時代的新需求。新的技術趨勢,商業模式、大規模定製化的市場需求等因素將定義未來自動化生產的方向。為了探索未來技術對自動化帶來的影響,gongkong小編在漢諾威展會上與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首席運營官Jan Mrosik、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工廠自動化部首席執行官Ralf-Michael Franke和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面對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對於“未來自動化”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西門子又將有哪些獨到見解?

尖端技術助力未來自動化

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數字化工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何睿祺 (Klaus Helmrich)曾經表示集中使用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將極大的提高未來工業的靈活性和生產力,而這些尖端技術的應用依賴於數據的可行性。

·邊緣計算

數字化時代下,未來工廠需要採集大量來自於過程控制的連續數據和來自工廠自動化的離散數據。“在到處充斥著數據的未來中,更快更可靠的數據處理將變得至關重要。在邊緣計算技術的協助下,我們可以讓客戶自行選擇是在雲端進行所有操作還是在車間內進行分析。在現場運行時,傳輸路徑短,數據處理接近實時。在西門子位於安貝格工廠,邊緣計算已經在印刷電路板的質量控制等功能方面得到工業應用。”Ralf-Michael Franke說道。

可以說,物聯網加速了大數據進程,而大數據又推動了邊緣計算的發展。邊緣計算可以賦予PLC更多的功能,提供額外的計算能力和個性化的操作需求,而無需對生產架構進行徹底的更改。

·5G

如果要說2019年工業圈裡最火的概念有哪些?5G和邊緣計算一定榜上有名,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卻在冥冥之中自有交集。未來幾年工廠裡連網設備的數量將會持續不斷的增加,而現有的連接速度將會限制傳輸數據的能力,而5G透過增加連接速度、雲端運算能力等,將進一步實現工業自動化,提升生產靈活度,並帶來更安全的工作環境。雖然5G技術在市場中口號喊得非常響亮,但在Ralf-Michael Franke看來,5G目前來看還不是非常急需的。在新一代數字化的迭代中,人工智能、增強現實、邊緣計算技術的結合給未來工廠帶來的變化將會更大。

·人工智能

作為目前科技的尖端技術,人工智能與工業領域的結合勢必會帶來新一輪的變革。人工智能對工業有著極大的影響,它是 “工業 4.0”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具備將以人為中心的工程模式轉化為自動化系統的潛力,從而促進持續的運營學習,給生產力帶來的提升超越現有的以人為主導的方式。

每一次大的科技進步勢必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人工智能也不例外。科技進步在給生產效率帶來提升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還有對人類未來的擔憂,人類是否會退化,甚至是消失。Ralf-Michael Franke表示,“的確,如今的工廠和25年前的工廠並不一樣,最大的區別一定是自動化的應用。過去,我們會說需要更少的工人,但是你會發現工人並沒大幅減少,相反還是有很多人在負責不同的工作。人工智能的發展意味著,我們必須培訓工人,教會他們適應數字化工廠中的任務並在數字化工廠中保持就業能力。所以即使再過25年,工廠中的工人並不會完全消失。所以隨著自動化和科技的發展,我們仍然有許多額外的工作要做。”

·增強現實

所有的技術都要落地為人所用,增強現實就是人工智能應用中的重要部分。大數據催生了邊緣計算,邊緣計算落地的場景只有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技術代表的是機器學習,將機器學習與人的工作協同起來,與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就是必然的趨勢。

“如果你可以在電腦裡構建機器的數字模型,那麼你就可以在手持設備裡可視化一切東西,這僅僅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Ralf-Michael Franke舉例說道。未來,人們將不再需要機器上的特定人機界面設備,傳統的人機界面或許會被增強現實技術所取代,這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更新迭代的過程。

Ralf-Michael Franke同時也表示,目前在工廠裡或者在生產過程中還不會太多地使用到增強現實技術,更多的應用場景將會出現在服務中,例如用增強現實進行技術支持,如果員工對某個機器的造作並不是很熟悉,那麼後臺的人可以通過增強現實進行技術支持。另外,增強現實還將在機器的設計過程或生產現場中被大量使用。

毫無疑問,新興技術正在加快推動數字化發展的進程,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和增強現實、5G通訊等正在將傳統工業自動化領域重塑到一個全新水平。

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當這些新興技術經歷了前期數字化轉型期摸索式的發展,並逐漸向產業和行業下沉後,未來的製造模式的必將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工業企業正在進入數字化轉型時代,作為行業領導者,西門子等一眾巨頭們率先成為了數字化轉型的先鋒。“西門子很早就認識到,數字化將在工業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Jan Mrosik說道。早在2007年,西門子就開始著手收購軟件領域和數字化領域的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西門子的產品組合已經包含了自動化、軟件和物聯網,囊括了過程或離散行業中,工廠數字化所需的一切元素。

為了進一步闡述數字化所帶來的變化,Jan Mrosik例舉了明珞與西門子合作的案例,通過雙方的合作,明珞構建了貫通製造全生命週期的完整的“數字化雙胞胎”,並將其成功應用於多個客戶案例。數字化是驅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明珞用數字化作為生產力,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並加快推動了公司的轉型升級。

與其他純粹的IT公司相比,西門子不僅有大量的軟件開發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從事工業產品設計製造和工廠運營等方面的人才,這也是西門子能夠走在數字化轉型前段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數字化的發展帶來的將是數據量的大幅增加,與此同時數據的傳輸速度也在大幅增加,而這意味著我們能夠比以往更快、更全面地收集、分析那些與日俱增的可用數據,因此數據分析也在變得日益複雜。此時,我們需要像MindSphere這樣的平臺,利用大數據、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驅動工業的轉型升級。

MindSphere把西門子的專長從車間延伸到雲上,利用一系列連接技術,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提高企業對工廠和生產績效的洞察力,助力科學決策。利用MindSphere,將加速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進程。Jan Mrosik表示,MindSphere就像是一座橋樑,連接起設計部門與現實世界,從而讓用戶獲得更好的建議,從而改進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

為了推動MindSphere的全球化發展,西門子為其創建了“MindSphere World”組織,該組織可以在三個領域支持MindSphere的發展。第一,雙方可以聯合推廣和營銷,拓展MindSphere的知名度;第二,用戶使用MindSphere並向西門子提供反饋一件,以便將來為工業客戶提供更加優化的解決方案;第三,西門子希望通過MindSphere World組建一個生態系統,通過MindSphere World,將為全球用戶挖掘出更多的數字化潛力。

數字化正在支持新的商業模式,但與此同時非常重要的是安全性。王海濱指出,西門子一個明確的態度就是:工業數據屬於設備擁有者,無論連接什麼,西門子不會查看這些數據,這在技術上也不允許,因為這些數據被鎖定在特定的存儲空間中。實際上MindSphere的一個特別重要的一個賣點就是它的信息安全,在它的背後有專業的確保信息安全數據加密的技術作為支持。

MindSphere自推出以來,就一直引人關注。在國外,MindSphere已經相繼在亞馬遜的、微軟等平臺上完成部署。如今,西門子又正式發佈了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中國版,宣佈在阿里雲上成功部署並開始運營。中國的用戶對於MindSphere同樣有著強烈的需求,因此MindSphere落地中國,必將為中國用戶創造更多更具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平臺競爭加劇,誰能脫穎而出?

當下,全球有大約600個物聯網平臺。在王海濱看來,未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可能會出現新一輪洗牌。他認為上百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於用戶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未來,可能只有2~4個平臺能夠生存下來。

那麼,工業互聯網平臺如何才能脫穎而出?王海濱認為,關鍵在於平臺收集工業現場數據的難易程度。西門子在製造業的各行各業都擁有存量市場,這無疑給Mindsphere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Jan Mrosik對於這一話題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想要真正在物聯網領域脫穎而出,並不只能依靠平臺,最有價值的是基於平臺上開發出的工業APP。平臺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更加智能的部分在於應用程序中。“這就是為什麼西門子收購了mendix,一家提供低代碼應用的公司,因為我們需要用mendix讓客戶更輕鬆地編寫應用程序,讓物聯網變得更加貼近人們。”Jan Mrosik補充道。

通過與西門子的深度交流,讓我們打開了通向未來製造業發展的新大門。在貫徹落實數字化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有經驗的人,有經驗的企業為用戶提供更加前端的建議,而西門子早已做好充分的準備,帶領工業企業迎接未來新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