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洩露後如何避免權益受到侵害

近年來,個人信息被洩露或者非法買賣的現象越來越多,國家重拳打擊洩露個人信息犯罪,但仍不免有犯罪分子頂風作案。那麼當遇到此類情況,應如何避免自己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北京一中院的法官結合了近三年來審理的涉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典型案例,為大家詳細解讀個人信息保護的特殊規定,快來一起學習吧。

案例一:去哪兒網、東航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

龐先生委託其助理魯先生通過去哪兒網購買東方航空公司機票,其後收到詐騙短信,短信內容中顯示有龐先生航班的起飛時間、降落時間、機場名稱、航班號。龐先生認為,自己的手機號及確切的航班信息只有去哪兒網和東航掌握,因而其斷定是去哪兒網和東航洩露了其個人信息,於是以侵犯隱私權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去哪兒網和東航在各自官網向龐理鵬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去哪兒網主張其僅為網絡交易平臺,去哪兒網在本次機票訂單中未接觸龐先生手機號碼,且去哪兒網已向魯先生髮送謹防詐騙短信,盡到了提示義務。東航則主張其通過中航信提供訂票系統服務,訂票信息不存儲於東航系統中。

法院經審理認為,東航和趣拿公司存在洩露龐先生隱私信息的高度可能,並且存在過錯,應當承擔侵犯隱私權的相應侵權責任。龐先生請求趣拿公司和東航向其賠禮道歉,應予支持。

法官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旅遊平臺及航空公司一方面因其經營性質掌握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另一方面亦有相應的能力保護好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免受洩露,這既是其社會責任,也是其應盡的法律義務。如果存在洩露消費者隱私信息的高度可能的情形,而現有證據又不能證明經營者盡到了相應義務,應認定經營者存在過錯,應當承擔侵犯隱私權的相應侵權責任。

案例二:消費者病情、病史被道客巴巴公開、傳播案

存女士曾在北京市肛腸醫院做痔裂手術,後發現網站上有存某痔裂的手術視頻文件及視頻目錄文檔。晟軟公司經營的道客巴巴網站(www.doc88.com)是信息網絡存儲空間。存某發現道客巴巴網站存有名為“手術視頻目錄 精品”的文檔,其中載有“存某 痔裂”字樣。2014年1月14日,存某到晟軟公司交涉本案,晟軟公司當天刪除了涉案文檔。存女士起訴至法院認為晟軟公司侵犯其隱私權,應承擔侵權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存某雖然提供了在百度網站中輸入“存某”後的搜索結果列表的網頁打印件,但該網頁打印件僅能反映帶有存某信息的百度快照,無法反映點擊進入道客巴巴網站後顯示的內容,故無法證明2014年1月14日之後道客巴巴網站中仍存有涉及存某手術信息的文檔。因此,存某主張晟軟公司在交涉之後仍實施了傳播涉案文檔的侵權行為,進而構成對存某隱私權的侵犯依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說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根據法律規定,消費者病情、病史屬於個人隱私,未經許可他人不得公開和傳播。本案之所以未支持原告的訴求,是因為核心證據的缺失。大家一旦發現個人信息被洩露或不當利用並且已經給自己造成損害,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積極維權。但要提高取證意識,注意留存證據。

案例三:個人信息洩露成“老賴”

張先生長期在深圳生活,四個月前買房需要貸款時發現自己被列為徵信黑名單,成為了“失信被執行人”,原因是北京某公司將其列為股東、監事,而該公司失信,導致自己受到“無妄之災”。張先生表示,自己與這個公司毫無關係,該公司在工商變更登記時,冒用了自己多年前丟失的身份證,還偽造了他本人的簽名,時至今日,張先生還保存著當年丟失身份證時的報案記錄。

法官說法:

發現個人信息被盜用或不當使用,特別是出現本案中被註冊成公司股東的時候,應先去公安機關報案。在能夠確定侵害人的情況下,可以以侵犯姓名權為由,提起民事訴訟。

律師看法:

北京地平線律師事務所胡永平律師認為,在遭受不法分子盜用他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時,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第一,當事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但如果所涉及的公司沒有違法犯罪行為或者沒有證據的話,根據我國《刑法》和《居民身份證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要求公安機關立案的難度較大,這就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二,申請公司登記機關撤銷工商登記,當事人可拿著相關資料到冒用其信息的公司註冊所在地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公司或者是除名。

第三,對冒用人提起民事訴訟,被冒用人可以要求冒用人撤銷登記,並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

第四,提起行政訴訟。被冒用人可以結合身份證及其有效期、遺失證明、筆跡鑑定等,可以證明公司註冊時提供了虛假材料的證據,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告公司登記機關。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行為如果程序合法,公司登記機關也沒有什麼責任,但是這個公司登記也會被撤銷的。

若是個人身份證被盜用進而產生了不良信用記錄、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那麼被冒用人可以用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的判決向法院申請裁定。法院最終裁定當事人確實是屬於身份證被盜用而產生的不良信用記錄,不良信用記錄最終可在銀行徵信系統裡被消除,失信被執行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撤銷。

北京市漢卓律師事務所常成律師認為本案中張先生的情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行維權:一是提起執行異議。案件已經進入執行階段,張先生首先需要終止執行程序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如果尚未超出法定期限,張先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提請上一級法院複議或另行提起執行異議之訴;二是向辦理涉案公司登記的市場監督管理局說明情況,申請撤銷將其作為股東的登記;三是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不予撤銷登記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撤銷登記之訴。

常律師在此提醒大家,一定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證避免遺失,亦不可隨意借給他人使用。如果身份證不慎遺失,應第一時間做出如下處置:一是報警,報警後及時取得報警回執,作為證據保存;二是及時補辦身份證;三是登報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