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从一块钢板进厂到整车出厂,你猜需要多长时间?合肥的答案是:3天

事实上,合肥工业“流水线”的速度之快让人诧异。在联想合肥基地,平均每秒就能诞生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惠而浦全球智能工厂,每分钟可下线5台滚筒洗衣机;在江淮智能车间中,每小时可组装近60台整车。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这个速度的诞生,源于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改变。当然,数字化并非一味的“提速”。在高新区合肥应用技术研究院边的道路上,合肥自主研发的无人车用两个小时才“跑完”了路考。

企业年产量破2000万台

生产线上工人却越来越少

对于合肥工业而言,位于经开区的联宝科技算得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企业。从合约落户到首批量产,联宝只用了14个月时间,如今,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其中就有一台是“合肥制造”。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生产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多久?联宝的答案是:0.7秒。这个数据源于联宝的日产量——高达5万多台。

进入全球PC制造业最大的单体厂房,你需要更换衣服、戴上帽子和鞋套,仿佛一名医生即将进入手术室。在这里,企业是用“做披萨的方式”生产笔记本电脑——智慧立体车间内46秒抓取所需原材料,通过机械运输至SMT智能车间进行全自动操作;BOX精装生产车间内285套全自动设备无间隙操作。整个生产流程中,几乎都是机器人、机械手臂、各种电子机器“举手操作”,鲜有工人的身影。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生产量越来越大,工人却越来越少,因为精细操作越来越多。在SMT电子备货仓内,PC端主板制造的表面贴装流程简单——涂锡胶、贴片、回流焊,可每一块主板都需要贴装超过1000个元件,其中最小的电阻尺寸仅仅只有1mm x 0.5mm,比沙粒还小。

人干不了的活,机器来做,厂内工人所做的更多是“监控”。目前,SMT产线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了75%,日产量可达12万片。整个笔记本生产车间总共有26条流水线均实现了自动化,整个产线总计有285套自动化设备。

盘点用户需求数据

懂人心的产品越来越多

运用智能机器人卸载大型塑料件、运用大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以数字化垂直整合为主干搭建智能制造体系……在惠而浦合肥智能工厂里,数字化技术成为生产“标配”。

生产成本下降50%,不合格品率下降50%,交付周期节省 50%,惠而浦从一座智能工厂窥视到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产业变革。如今,这座兼具“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运用了智能机器人、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完整统一。

家电产业,是合肥的优势产业,也是老牌传统产业。数字经济下的家电产业,实现“加速”的不只是生产、研发方式,还有目标用户的喜好。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过去买家电,消费者面对“贫瘠”的市场,只能有啥买啥。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围绕着“消费痛点”生产研发新品。保鲜时间最长的冰箱、会自主识别材质的洗衣机、能够“提前”自主清洁的空调……每个“合肥造”家电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库。

“家电是一场关于人心的竞争。而人心,则更多的需要产品去‘死磕’。”近日,本土企业美菱做了一次调整——与长虹组建CP,将“电视、空调、冰洗”这三大产品线整合到新平台,同时与龙头电商搭建“对话”用户的新渠道。“除了顺应行业市场的改变外,我们在终端渠道数据整理时发现了用户需求的变化。”

对市场越“了解”,“回应”也就越热烈。合肥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总产量早已突破7000万台,连续多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数字化不仅仅“提速”

工业大脑打通生产全流程

作为全国首家智能轮胎制造厂,合肥万力轮胎工厂备受关注——在这里,单个轮胎全工艺流程生产时间缩短18小时;产品合格率达99.9%;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气低排放。如此成绩,不是简单地集成了一堆电脑、机器人、机械手,万力轮胎早已通过“最强大脑”MES系统,将所有的设备、机器人以及工艺流程 “全线打通”。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与轮胎“搭档”的车身,在合肥也实现了速度“生产”。在江淮汽车车间里,一块钢板只需要经过3天,就能够与轮胎“携手”出厂。当然,数字化并非一味的“提速”。在高新区合肥应用技术研究院旁的道路上,合肥自主研发的无人车用两个小时“跑完”了路考——转弯、路遇红绿灯停车等候、探测到障碍物紧急刹车……整个“路考”过程,无人车“表现”优秀。

速度虽然慢了点,但这款自主研发的无人车与已上路的无人驾驶公交车阿尔法巴同级别。同为合肥造,这两款无人车皆为中国智能联网汽车的“代表作”。由于牌照等问题,合肥造无人汽车暂时无法上路,可首批“合肥造”无人驾驶摆渡车有望在今年量产。

或许明年,你就能在合肥景区里搭乘这样的无人“滴滴”。

合肥工厂里人工智能开始“抢活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