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過時了嗎?

說起“老實人”一詞,不由得令人找到一些上個世紀的記憶。那時候談婚論嫁,女子往往期望找個“老實人”;在工廠車間裡,最受人喜愛的常常也是那些“樂呵呵”的老實人。他們不善言辭卻踏實肯幹,他們捨己利人、毫無怨言。老實,意味著遵守規矩。著名教育家吳玉章教育他的後輩時強調“事事莫存虛體面,行行當立好規模”,要守規矩,立好榜樣。似乎在那個時代,大家都熱愛 “老實人”、推崇“老實人”, “忠厚傳家久”也成了那時許多家庭的家訓。

然而在當下,我們再討論“老實人”時,似乎有些變了味。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怎麼愛說話,但工作中任勞任怨,對事不計較,為人友善。那麼這個人就可能被人們評為“老實人”,且這其中的潛臺詞就是——“這個人真傻”。

與此同時,和老實人相對應的是“聰明人”,或者說是“精明人”。他們壞事不沾邊,好事都在場;他們善於“薅羊毛”、“鑽空子”,總能在法律法規的邊緣反覆嘗試,勇於“打破常規”,獲取利益。 這種“精明”“膽大”的實質就是“專門利己,從不利人”以至於他們獲得了一個專屬稱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特別是在“利己”後又能全身而退,沒有受到制裁,甚至成為了“光輝事蹟”,無比自豪時,他們逢人便說“學著點,看我多聰明”。這樣的事例一傳十十傳百,甚至由此還衍生出了一種新學派——成功學。這倒把人們的價值觀弄得有些錯亂——似乎,這種聰明也挺好。大家都應該這麼幹!

既然部分人為了成為“聰明人”不遺餘力,那麼我們不禁發問:“老實人”過時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縱觀歷史,當所謂的“聰明人”大行其道,往往造成嚴重的後果——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用人不公,買官賣官,人身依附,黨爭不絕,貪婪奢靡,魚肉百姓,官本位嚴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吏治腐敗更是我國曆代王朝走向衰亡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當代,不管是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或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人不投機、不鑽營,敢擔當、有硬氣;不追名逐利、不隨波逐流,有定力、有風骨,這些既是做人的根本底線和基本原則更是值得推崇的主流價值觀。因此,堅守這樣態度的“老實人”永不過時。

說到底,老實與聰明絕不是對立的,老實更不是成功路上的障礙。錢學森拋棄國外的大好生活,毅然歸國,有人說他“傻”、“太老實”。但正是有了錢老的“老實”,才有了兩彈一星的奇蹟;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在掛職期滿後,原本可以提拔回到機關“輕鬆一點”,但村民們的紅手印讓沈浩一次次留了下來。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這是他堅守的“老實”;《人民的名義》中的易學習忠厚老實,堅守政治底線,絕不做違規之事。雖然得罪了一些人,但最終獲得了組織的認可。

“老實人”過時了嗎?

老實的反義詞是不老實。君不見,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近年來查處的落馬官員,大多第一條違反的就是政治紀律——“對組織不忠誠不老實,典型的兩面派兩面人”。

在新時代,我們用忠誠、乾淨、擔當來形容黨員幹部中的“老實人”再恰當不過了。“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黨的幹部要以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選拔任用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

在幹部任用工作中,組織呼喚對黨忠誠、為人清正廉潔、遇事敢於擔當的“老實人”,組織更要善用這類“老實人”。同時,要壓縮那些愛投機、善鑽營,對組織不老實的“聰明人”的空間,讓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無路可走。嚴把德才標準、堅持公正用人、拓寬用人視野、著力提高幹部積極性,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努力造就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