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伸:這片多情的土地

專欄 | 莫伸:這片多情的土地

這片多情的土地

專欄 | 莫伸:這片多情的土地

前年我和幾位朋友到四川建川博物館去參觀,看見一張當年女性買月經帶的票證,我們都覺得既驚訝又茫然,如果不是活生生的票證擺在眼前提醒,當初的艱辛我們都已經記不得了。

改革開放初期,我相當堅定地認為,以中國的現狀,儘管物質方面能夠大踏步地進步,但至少有兩點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是糧食能夠敞開肚皮吃。

二是私人能夠擁有小轎車——讓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糧票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從中國人的生活中消失掉,而隨後的歲月裡,小轎車竟一輛接一輛地進入到私人家庭。

只要保持著起碼的實事求是和起碼的客觀公正,就不能不承認,變化太快了!進步太大了!

這變化和進步是怎麼來到的?

可以有一千條理由,一萬種說法,但是歸根結底,是由於改革開放。

不是說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就不再出現問題,就萬事大吉,問題只在於,中國到底要不要改革開放?而面對改革開放出現的諸多問題又應當怎樣去看待?這個命題實在是太重要也實在是太重大了,從本質上說,我寫長篇紀實文學《一號文件》,想回答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一號文件》從建國以後農村曲折反覆的探索起筆,寫到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那場驚心動魄的變革,也寫到了今天的農村。

為了能夠客觀地表現生活和公正地講述歷史,寫作這本書時,我秉持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真實。

儘管人們對逝去的歷史會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進行多樣的詮釋,但是最終能夠還原歷史本質面貌的,一定是真相和真實。我始終相信,只有真相和真實,才是最有力也最強大的。

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在這部書中,我採訪了很多人,引用了很多資料,講述了很多事情,也由此引發出很多感慨。

所有這一切,都不會憑空得來,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整整兩年多的時間裡,為捕捉和獲得那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我從南到北地奔波跋涉。

我深知,在思潮五花八門的今天,講述歷史絕不那麼容易,說真話也絕非那樣簡單,但是作為一名從歷史的風風雨雨中走過來的作家,如果連起碼的真話也不講,那就太可悲了。

因此,在寫作本書的起步之際,我就同時做好了暫時不被出版的準備。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不僅出版了,而且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評。這個方方面面,除了最基層的老百姓,也包括專家學者和高層領導。

生活,真的是大步地前進了。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這是我寫作這本書最原始也最強勁的動力。

感謝這片土地!

——《一號文件》創作手記


專欄 | 莫伸:這片多情的土地


莫伸,原名孫樹淦。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編劇,專業作家。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學講習所,現為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

著有長篇小說《塵緣》,中篇小說集《生命在凝聚》,中短篇小說集《惲春華》,長篇紀實文學《東歐紀行》,紀實文學《到俄羅斯發財去》,散文《壺口,壺口》,電視連續劇劇本《塞上的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