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以前叫什麼名字?

豹澥三期陽陽漁具胡平


湖南和湖北在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一家

湖南、湖北,從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兩個省的淵源。顧名思義,這兩個省是以湖為界,而這個湖就是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從北宋開始,北宋政府依舊洞庭湖為界,劃分了“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路”是宋代的地方行政代為,地位和今天的省一樣),湖南、湖北之名由此而來。

(北宋時期的“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

而在北宋之前,湖南和湖北曾長期屬於一個行政單位,在兩漢時期,湖南和湖北都同屬於荊州。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圍繞荊州的歸屬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後兩戰都是發生在荊州。除此以外,襄樊之戰、和奇襲荊州之戰也是在荊州爆發的。

鑑於荊州重要的戰略位置,荊州在當時被稱之為“天下之腹”。

(東漢時期的荊州)

到了唐朝初年,湖南、湖北被拆分到了“山南道”和“江南道”,此後又分屬於“山南東道”和“江南西道”。

(唐朝初年的湖南湖北分屬於“山南道”和“江南道”)

北宋時期,湖北和湖南繼續分屬於“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但到了明朝,湖南湖北再度合二為一,同屬於湖廣佈政司。

(明代的湖廣行省)

到了清代,請初時繼續沿用明制,保留湖廣佈政司(簡稱湖廣省)。

清朝初年,四川屢造戰亂導致人口銳減,在清軍平定川地後整個四川僅剩3萬戶人口。為了恢復四川經濟,清廷大量動員湖廣地區民眾遷移到四川,充實當地人口,史稱“湖廣填四川”。“湖廣填四川”和“闖關東”是清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移民運動,大大改變了中國的人口格局。

不過由於湖廣佈政司實在太大了,而且人口眾多,作為異族入關的清廷擔心不好控制,於是至康熙三年,清廷將湖廣佈政司南北分治。清廷大體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南為“湖南布政使司”,洞庭湖以北為“湖北布政使司”,至此湖南和湖北兩省徹底分治並延續至今。

(清代的湖南省、湖北省)


千佛山車神


湖北和湖南,人傑地靈,在我們歷史上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到了近代以來,歷史地位突顯。清朝末年,湘軍橫行天下,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被譽為晚期三大名臣。辛亥革命,湖北武昌首義,撼動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共和國開國人物湖北湖南居多。

一,湖南。湖南位於洞庭湖以南。在湖南境內,發現了四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址,證明人類在湖南生存的歷史很久遠。一萬年前有種植稻穀跡象。五千年期湖南先民開始定居生活。原始社會稱之為三苗、百濮、揚越。



在夏、商、西周時期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稱之為蒼梧、洞庭二郡;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推行郡縣制,在湖南設黔中和長沙兩郡;西漢初年,稱之為長沙國,漢武帝之時改為荊州刺史統轄範圍;三國時,屬吳國荊州,設荊州五郡;西晉時又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和江州;南北朝時代,南朝將其分屬為荊州、湘州和沅州;隋滅陳之後,天下終歸一統,隋文帝在湖南設八郡;唐代宗時期,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行政區劃上有“湖南”一詞,後期雖幾經變更,但“湖南”之名流傳至今。


二、湖北。位於洞庭湖以北,長江中游。湖北歷史悠久,早在夏朝之時,文化影響已達江漢地區。西周時期,湖北境內出現了許多小國,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歸於楚國。

秦始皇時期,湖北大部屬於南郡,西北、西南各分屬於漢中、南陽、長沙、黔中和九江郡,並置若干縣。西漢時期,湖北大部屬荊州刺史管轄。東漢時期又在湖北設五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最大的亂世,湖北作為天下嚥喉,是兵家必爭之地。郡縣增多,變更頻繁,建制絮亂。


隋大一統之後,今湖北除西北一隅外,大部分由荊州統領。隋開皇九年,江夏郡改名為鄂州,這也是如今湖北“鄂”簡稱的由來。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後又增置十五道。湖北西部為山南東道,東部為淮南道,東南部為江南西道,西南部為黔中道。宋代,在湖北中部設荊湖北路,今湖北之名就由此得來。元代設三個中書省,十一個行中書省,此時湖北也更唐代一樣,被多個行省而分割。明代,湖北屬湖廣行省,在明代,湖南和湖北屬於一個省,稱為湖廣省。清初期也一直沿用明朝的行政區劃建制,康熙年間,湖廣分治,設南北布政使司,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


淪客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湖南、湖北原本就是一家人,在元朝時期設立的湖廣行省就是指的是湖南湖北,成立湖廣省而且時間很長,湖廣行省成立後,曾將湖南譚州作為省會,4年後又將省會遷回湖北武昌,直到清朝康熙3年(1664),將湖廣行省分屬2個省級行政區劃,以洞庭湖及長江為界,南北各為一個巡撫管轄,由於管轄的巡撫不同,出現了分歧,雍正二年(1724年),湖南、湖北的名稱正式更定。

湖南、湖北早在戰國時期同屬於楚國,包括現在的湖南、湖北、廣西、海南及貴州黔東南州、黔南州等地,七國時代,兩湖第一次成為政治意義上的“一家人”一一楚國,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問鼎中原,位居七國老二。在古代中國曾經分為九州,湖南、湖北就地處荊州,只是湖南、湖北被長江、洞庭湖的天然阻礙,因此相安無事,於是楚國文化呈現荊湘文化和荊楚文化。荊湘代表湖南,荊楚代表湖北。而在宋朝,兩湖也有一個變化,設立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同樣是以洞庭湖以界,荊湖南路指的是湖南,荊湖北路指的是湖北。

如今的湖南、湖北分家不到300年,但近年來兩地網友也出現互相攀比、互相怒懟的聲音,其實拋開歷史淵源不說,發展好自己才是硬道理,有必你爭我鬥嗎?





舞動人生124


以前叫楚。。發源于丹江口與漢中一帶的有熊氏與炎黃爭霸失敗後建立了楚國形成了與周朝並立的一個國家,被周朝稱為荊蠻。蠻不蠻我不知道很猛倒是真的,不然不會與周朝分庭抗禮。與周朝的文化交流以及與當地巴人的融合造就了荊楚獨特的文化,但是畢竟中原文化因為與西域文化的交融顯得更加富有活力,所以楚國一直都向中原學習。龍代表中原鳳代表大楚這是文化相互融合學習的結果。龍代表了一種雄性文化鳳代表了一種母性文化,看來荊楚還是保存著母系社會的一些遺留。從羋月嫁大秦來看大楚與中原的交流一直沒有間斷,這還只是有記載的沒有記載的也許會更多。幾千年的南北遷移水乳交融早就分不清楚你我。唯一遺留的就是荊州、長沙和漢江、湘江還依稀讓人想起這裡是楚國故地。


龍69258242


最早是一個省,”湖廣省”。後來分拆。和江南省分拆類似。


王祖蔭1


以前湖南湖北叫做湖廣省,湖廣熟,天下足。


A怕瓦落地196036156


湖南湖北四川江西 人都很相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