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消滅匈奴那麼難,為什麼征服百越這麼容易?

開心每一天2064634236427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秦帝國南北面存在兩大威脅,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可是為什麼對待匈奴僅僅是派蒙恬北擊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而不將其一舉消滅。對待百越卻是將其踏平納入版圖了。



秦始皇是個征服欲極強的統治者,消滅百越不消滅匈奴,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匈奴是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驍勇,來無影去無綜,而秦軍以步兵為主,要想徹底消滅匈奴幾乎是不可能。百越人多習水戰,不喜陸戰,騎兵更是沒有,所以消滅百越是一件能夠辦到的事。 第二,百越和匈奴實力差距很大,秦始皇統一的時候,匈奴也在“頭曼單于”的帶領下統一,是有正規化騎兵的軍隊,各部統一作戰,實力極強。反觀百越,雖然地盤大,但是各部落,各自為戰,一盤散沙,嶺南越族雖然人數眾多,但農業經濟不發達,多數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沒有充足的物質條件作為用兵和大規模戰爭補給。所以這樣看來,征服百越要比匈奴容易的多

第三;是經驗決定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秦國君主就征服南方的巴蜀進行開發,也多次和北方遊牧民族交手,所以以秦始皇這麼優秀的能力,他肯定是明白,漠北地區打下來也沒什麼大用,而百越地區地盤大,又能開發,最重要的好大,肯定會選擇征服它,所以派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派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所以征服百越就顯得那麼容易。


白話歷史課


主要是後勤能不能跟得上。


秦朝為了征服百越,修建了靈渠,聯通了湘江和灕江水系。有助於物資的運輸,大軍的後勤能夠保證,作戰反而不算難。


秦朝為了征服匈奴,修建了馳道,聯通了咸陽和長城一帶。有助於軍隊在長城沿線的補給。但是馳道也只是到了長城沿線,並沒有深入草原。所以軍隊如何深入草原的話,補給就比較困難了,所以難以集中優勢兵力對陣匈奴。


根據後世測算,把1升米運到長城邊境,路上需要消耗的14升米,即1:14的關係。如果運送到草原,消耗更大,中原王朝很難負擔的起。

所以後來的漢朝、唐朝都是以精銳騎兵突進的方式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儘量避免步兵大兵團進入草原。


象眼觀天下


在戰國時期,中原還沒有統一,名將李牧出現之前,匈奴對常年南下屠殺百姓,搶劫財物,對經濟生活造成很大困擾,李牧將軍崛起之後,戰無不勝,堪稱戰神!甚至是李牧早出現二十年,長平之戰都有可能逆轉。

不過,自秦朝同意六國後,又出現了一位不世名將,他就是蒙恬,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派蒙恬帥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一舉攻佔內蒙大片土地,並修建了萬里長城,所以個人認為匈奴在秦朝時期並未給中原造成大的困擾,反而是蒙恬率軍擊潰匈奴,向北逃竄到賀蘭山高地!



定邊縴夫



想看懂這個問題並不難,因為人們往往認為匈奴人就是一個弱勢力,只要輕輕用嘴一吹就搞定了,然而實際上則完全相反,遊牧民族屬於耕戰一體,他們的人從小就既是牧民又是戰士。這是一點,另外一個關鍵地方就在當時遊牧民族很少有固定的定居點,都是要隨著季節進行不停的遷移,所以軍隊出了長城以後想要找到他們非常的艱難,遊牧民族當時也沒有馬鐙和更多的重甲騎兵,作戰實力未必有想象的那麼厲害,只是他們特別難以找到。

相反南越國本身就沒有什麼開發,與其說他是如同中原的大國,不如說是一個城邦的國家,比如今天的廣東番禺就是當時的據點,秦軍向南進攻過程中需要一個據點所以營建番禺,這使得這個區域成為一個主要的城邦,誰佔據這裡就對於周圍形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南越國城邦是固定的地點,並不能像匈奴那樣到處遷徙。


這就導致了在進攻的過程中目標是非常清晰的,對抗的能力就很差了。只要打下這些據點很快周圍就難對抗了,所以真正解決匈奴要等到漢宣帝時代了,而漢武帝時代就搞定了南越國。


真的很博通專欄


匈奴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善長打游擊戰。因此,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派遣三十萬軍隊驅逐匈奴人,並修築長城。派五十萬大軍南平百越,初戰皆勝,進入西甌遭遇頑強抵抗,損兵析將,主將戰死。後加派十萬軍隊,修通靈渠,後勤有保障之後,才佔領西甌、駱越丶俚越,設桂林郡、象郡、南海群,歷經九年。百越未平,秦朝已經覆滅,皆因勞民傷財,用兵過度。趁天下大亂之機,趙佗創立南越國,九十三年後被漢武帝吞併。秦始皇只不過為他人做嫁妝吧。






山青水秀人家


其實原因很簡單。

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是馬場,馬一天能跑多遠,就能打多遠。 蒙古人能打到歐洲,靠的正是騎兵,從不修長城這種東西。

就是因為漢人中有某些就知道個種地,丟漢人臉的存在,所以漢人在秦以後三千年歷史中,始終沒有提前佔領蒙古大片的馬場。 否則打到歐洲,佔領莫斯科的,早就是漢人,而不是蒙古人成吉思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