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心》:見不了光的愛情,終究隨不了心

4月19日霍建起導演的《如影隨心》上映,該片有陳曉、杜鵑、馬蘇和華少為主演,講述了陳曉飾演的小提琴家陸松與杜鵑飾演的室內設計師文罌在巴黎一見鍾情,卻無奈各有家室而後相愛的故事。無疑,陸松與文罌的相愛是一段禁忌之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軌。也許是導演覺得只有這樣的愛情才算得上浪漫,但在浪漫之下,影片缺失的是真實。

《如影隨心》:見不了光的愛情,終究隨不了心

其實關於禁忌之戀的主題有不少電影都有講述過,我們熟悉的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經典電影《廊橋遺夢》都是聚焦禁忌之戀的,這些電影講述的道理也很簡單:出軌並不是人性的原罪,而在這些影片中愛情反而顯得更高尚。

《如影隨心》:見不了光的愛情,終究隨不了心

電影更多的認為出軌是多巴胺的作用,而相愛是讓雙方深陷出軌中的原因。但電影並不止於愛情,又與婚姻糾纏,如果說杜鵑飾演的文罌代表了愛情,而馬蘇飾演的前妻則是婚姻的具象。文罌,人如其名,像罌粟花一樣吸引著陸松,這裡的罌粟花更多的是指情慾的力量,這也是影片中多次描寫性的原因。

《如影隨心》:見不了光的愛情,終究隨不了心

隨著陸松與文罌愛戀的發展,自然而然的談婚論嫁,走向婚姻,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由馬蘇在情感社區寫的棄婦日記表現出來,馬蘇寫到“真愛與真愛都是一樣的。”是啊,愛情總歸要轉變為婚姻,但愛情與婚姻的本質是不一樣的,“愛情是丘比特的捉弄,是多巴胺給人開的玩笑。往往人們總會克服一切困難,剷除一切阻礙去愛,但是等到激情褪去,會發現平靜的相處才是最難的。”愛情的本質是激情,而婚姻的本質是生活。

《如影隨心》:見不了光的愛情,終究隨不了心

瑕不掩瑜,電影利用小三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宏大的主題,而恰恰這個主題是現代都市青年中存在的問題。導演將主人公的職業定位成中產階級,也是現在很多的小資,小提琴家與設計師的心理變化用色彩來表現也讓電影變得藝術起來,畫面的唯美讓人迷失。

《如影隨心》:見不了光的愛情,終究隨不了心

但恰恰是這樣的處理讓電影失去了真實,色彩體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導致人物自身情感的蒼白,觀眾更多是以看故事的心態在看電影,而無法引起情感共鳴。這樣的人物像是在天上的雲,而我們大部分人是地上的泥土,電影的情感構建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