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病病殃殃,卻死不了,最經典的回答

茶餘飯後,人們經常會討論:某某病病殃殃的,就是死不了,而那個誰誰,平時身體好好的,怎麼一下子生病就死掉了。是啊,世事無常,孰能預料,以為皆天意所然。然而,讀了清朝名醫徐靈胎的《醫學源流論·病有不愈不死,雖愈必死論》後,方知原來如此。

徐靈胎,一代大醫,一位俠者,天資聰慧,淡泊名利,一生為民,愈人無數。其七十九歲高齡時,身患重病,此時乾隆皇帝卻召他入京,徐靈胎料定此次必然有去無回,命人抬著棺材,風雪載途,坦然趕往京城,如其所料,到京後三日,還沒來得及進宮,便安然離世,徐靈胎病死當天為其自擬墓聯曰:“滿山芳草仙人藥,一徑清風處士墳”。

為什麼有些人,病病殃殃,卻死不了,最經典的回答

徐靈胎,若無斷人生死之功,怎敢抬著棺材進京,怎會死前寫好墓聯,倘若自己死不了,豈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病,有不愈不死,雖愈必死論》中這樣寫道:

能夠治癒疾病,並非難事;能夠判斷出什麼病一定能治癒,什麼病一定不能治癒,這才是難事。

因為人們所得之病,並非都是不治之症,即便是庸醫,也能治癒一些疾病。外感疾病也好,內傷疾病也好,都有一定之規律,遵循一定原則治療,自然能夠痊癒。況且一些較輕的疾病,不經治療,也能自己痊癒;就算是病情危急,醫生如果不犯大的錯誤,等待病邪消退,也能自己好轉。所以說,能夠治癒疾病,並不是醫生最厲害的本事。

大醫就是大醫,在大多數人都在為治好一兩個病人而沾沾自喜時,人家卻說了,能夠治好疾病,並不是醫生的真本領。仔細想想,有些病真的是醫生治好的嗎?感冒了,吃了一星期的藥,病好了,也許你不吃藥,它也能好,或許因為你吃了藥,反而好的不徹底了。比如手足口病,看似高熱、皰疹很危險的,但是大多數患兒都能自己痊癒。很多疾病是有一定自限性的,意思就是不用治療,到了一定時間自己就會好,做為自己身體的主人,最好是知道哪些疾病有自愈傾向,從而避免亂投醫。

那麼什麼才是一位醫生最大的本事呢?不管疾病是輕還是重,能夠果斷判斷出它是好治,還是難治,病人是生,還是死,並且百無一失,這才是頂尖的蒼生大醫,非一般的庸醫俗醫所能明白領悟。疾病輕,而能夠預知必然會治癒,疾病重,而能夠判斷出不能治癒,這尚屬簡單之事。那些表現的很輕微的疾病,卻斷定其必死無疑,相反一些病勢非常危重的,卻能夠預料出其能安然無恙,這才是真正的難事。

厲害的中醫,往往都能夠決人之生死,就如徐靈胎預料自己的死亡一樣,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名醫。比如名醫張仲景,有一天他正好遇見侍中王仲宣,就對他說:“你有病,到四十歲時眉毛會脫落而死”,當時王仲宣只有二十歲,張仲景開了藥方,讓他立即服用,服完藥後可以痊癒。而王仲宣不以為然,並未吃藥。過了三天,張仲景見到王仲宣,問道:“藥吃了沒有?”王仲宣很不耐煩的說道:“已經吃過了。”仲景聽了說:“從你的面色來看,根本沒有吃過藥,你怎麼可以如此輕視自己的生命呢?”而王仲宣不相信仲景的話,滿不在乎。二十年後,王仲宣的眉毛果然脫落,不久便死去,正如張仲景所預言那樣。

徐靈胎接著繼續解釋道:有些疾病表面上已經治癒,但不久病人便死去了,這是因為病邪雖然去了,但是病人的元氣也消耗殆盡,雖然一時間像是好轉了,但是病人的真氣不能恢復,故終迴天無術。這好比兩隻猛虎相鬥,雖然一方獲勝,但必然也是遍體鱗傷、力氣消耗脫盡,終不能生。徐靈胎真是遠見卓識,中醫也好,西醫也好,很多疾病不正是這樣治療的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藥能祛病,亦能傷人,如若元氣大傷,猶如樹之無根,水之無源,終不能久矣。

接下來,徐靈胎回答了,為什麼有些人體弱多病,卻就是死不了。有些疾病一定不能治癒,但是病人又不會死掉,這是因為病邪雖然較盛,但是病人的元氣仍然堅固。這裡又提到了元氣,人活一口氣,只要這口元氣還在,就能夠一直活著。事實上,有太多太多的疾病是治不好的,那麼,帶病生存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病邪進入人體,有時候就好比把油倒進面裡,難以分開,但又不至於傷害你的性命,這個時候如果用藥輕微的話,病邪不為所動,如果治療過度的話,就會傷害你的元氣正氣。

一般來說,病邪進入臟腑者,死者多;病在皮膚經脈者,生者多。高明的醫生,在疾病之初,就能明察秋毫,從而防微杜漸,既不會讓病人與疾病一起滅亡,也不會使疾病終身不愈。只有那些深通經義、窮源極流之人,方能做到如此!

鄙人不才,附原文如下,以饗讀者。

《病有不愈不死,雖愈必死論》

能愈病之非難,知病之必愈、必不愈為難。

夫人之得病,非皆死症也。庸醫治之,非必皆與病相反也。外感內傷,皆有現病,約略治之,自能向愈。況病情輕者,雖不服藥,亦能漸痊。即病勢危迫,醫者苟無大誤,邪氣漸退,亦自能向安。故愈病非醫者之能事也。

惟不論輕重之疾,一見即能決其死生難易,百無一失,此則學問之極功,而非淺嘗者所能知也。夫病輕而預知其愈,病重而預知其死,此猶為易知者。惟病象甚輕,而能決其必死;病勢甚重,而能斷其必生,乃為難耳。

更有病已愈,而不久必死者。蓋邪氣雖去,而其人之元氣與病俱亡,一時雖若粗安,真氣不可復續,如兩虎相角,其一雖勝,而力已脫盡,雖良工亦不能救也。又有病必不愈,而人亦不死者。蓋邪氣盛而元氣堅固,邪氣與元氣相併,大攻則恐傷其正,小攻則病不為動,如油入面,一合則不可復分,而又不至於傷生。此二者,皆人之所不知者也。

其大端,則病氣入臟腑者,病與人俱盡者為多;病在經絡骨脈者,病與人俱存者為多。此乃內外輕重之別也。斯二者,方其病之始形,必有可徵之端,良工知之,自有防微之法。既不使之與病俱亡,亦不使之終身不愈,此非深通經義之人,必不能窮源極流,挽回於人所不見之地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