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說說自己家鄉古時候的名稱及由來?有哪些名人及文化傳承?

書僮玖伍貳柒


我家鄉是四川廣安市武勝縣。廣安之名最早可追溯到宋太祖趙匡胤那個年代,是宋太祖建了廣安軍(與縣同級),後歷代變化,到1993年時建廣安地區,1998年改廣安市。轄廣安區,前鋒區,武勝縣,嶽池縣,鄰水縣,華鎣市。廣安名人有鄧小平、楊森等。廣安接壤重慶,與重慶有許多互補優勢,被譽為“重慶後花園”。據說重慶輕軌直達廣安的規劃已在醞釀中,屆時廣安將成為大重慶的衛星城。

而我的家鄉武勝這個縣的設置可追溯到漢朝初年。不錯,武勝最初名字就叫漢初。是劉邦手下那個反了劉邦,又投降劉邦,後又建功立業的雍齒所設一城(此時並未置縣治),在南北朝時始為縣城,因漢初城而名漢初縣。後歷經變遷,在元初時改名為武勝,意為“武力勝過南宋”,因當時南宋仍在苟延殘喘。十八年後,又改為定遠。此時南宋已成過眼煙雲的歷史,統治者有“安定遠方”的願景。到民國三年時,因與全國多省的“定遠縣”同名,遂又改為“武勝”。

武勝是嘉陵江邊的一朵名花。她境內有全國4A景區的“寶箴塞”景區,有北坪鄉這個國家級農村旅遊示範區。她境內有許多民族,是嘉陵江沿岸中,回民最多的城鎮。交通十分便利,有渝(重慶)武(武勝)高速,有渝蘭(蘭州)鐵路過境(在境內有武勝站,離縣城半小時車程),到重慶1小時,到成都2小時。現在武勝境內多地已完成土地使用權轉移,大規模農村產業化已具雛形。

我為武勝近幾年的快速變化驕傲!


天地玄黃風送爽


山東省—鄒城市,古名邾(zhu)婁( lou)國或邾國,兩字連讀,後合稱鄒(zou)。

鄒城是上古太昊伏羲女媧故里,蚩尤故里,孔子和孟子誕生地和孟子故里,梁祝故里。北緊鄰黃帝出生地和少昊、孔子故里曲阜;西緊鄰少康和女媧故里濟寧任城,女媧造“人”“任”的故事便發生在這裡;南臨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魯班故里滕州。

鄒城為古夷族屬地,是太昊部族活動的場所。太昊之子少昊居於曲阜壽丘一代,蚩尤先是作為少昊部族重要組成部分,居於鄒城一代,後各自為政,但都仍為東部夷族部落。西周初期,封顓頊後裔曹俠於此,國號“邾”。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遷於繹,定都於嶧山之陽。魯穆公時改“邾”為“鄒”。楚頃襄王十八年(前281年),被楚所滅。

邾婁二字古形如蜘蛛,蜘蛛為該國圖騰。相傳伏羲做八卦教漁獵,其靈感便來源於蜘蛛網,其後族人便以此為圖騰,鄒城一代以屋內有蜘蛛為吉祥之物便來源於此。而蚩尤二字亦與邾婁二字頗有淵源,古字形均為形容昆蟲蜘蛛之狀。

春秋時期,孔子誕生於邾,九龍山東麓尼山一代。戰國時期,孟子誕生於邾,九龍山西麓。鄒城也因此被稱為: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揚之地;東方君子國,鄒魯聖賢鄉。是馳名中外的鄒魯聖地。

孟母三遷、斷機教子,後又有鑿壁偷光的史學家匡衡,後又有三年不解衣,男扮女裝嶧山求學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座城市和古代文化教育有了深重的聯繫,從上古伏羲女媧時期至今一直被稱為文化興盛之地。


百里屠蘇丶丶


我的家鄉因地理位置處於鞏義於洛陽之間的顯要關口俗稱小關鎮。我家南嶺新村就在小關鎮的南面,平均海拔500多米。在以前就是偏遠的貧瘠山區,可這幾年發展的可是山青水秀,天藍路寬。家鄉盛產柿子和核桃,金銀花等。這些農產品被河南省評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家鄉有不少名人大家可能都有耳聞。一位是詩聖杜甫,到我們鞏義市的標誌性建築就是杜甫像,覺的挺驕傲的。另一位名人就是豫劇大師常香玉。常香玉大師可是建國初期的耀眼明星!點贊!!!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做客!






張瑞幾度


臨川故郡,撫州新府,

才子晏殊,宰相安石,

顯祖戲劇,媲美莎翁!

當代啟功,書法稱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