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江蘇每一個城市,發展的和蘇州一樣,那江蘇在全國會有多牛?

某年某月某日66372043


這個問題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按照提問者的邏輯,是不是可以延伸為如果我國每一個城市的發展都像上海一樣,那中國得有多牛,然而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想象。且不說當前江蘇所有城市當中以蘇州的經濟為最,都像蘇州一樣的話江蘇肯定會成為超級省份,我們先說下這種事情能不能實現。

蘇州是我國普通地級市中經濟最強的,甚至很多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都趕不上蘇州。蘇州眾多外資企業,眾多的生產加工製造業,使蘇州彙集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外來務工人口,其中省內兄弟城市佔據很大一部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每個城市都像蘇州這樣,那人口從何而來,別忘了經濟總量與人口規模也有很大關係。
或許很多人會說人口數量並不是經濟發達最基本的條件,我國人口基數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比美國總人口高出十億。但是美國的經濟總量是超過我國的。但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是必不可少的,美國當年也是依靠工業進程率先奠定基礎,後來才有了去工業化,發展服務業的道路。顯然我國現在還遠遠不能去工業化。
江蘇每一個城市都像蘇州這樣發達,僅存在於想象當中,最起碼近幾十年上百年是實現不了的。相比於其他省份,江蘇省現在的發展已經非常不錯了,基本上綜合實力排名國內首位,只要蘇北幾個城市再發力,經濟再提升一個檔次,那麼江蘇就會成為我國經濟第一省份,但都發展成蘇州那樣的城市,你讓其他省份情何以堪。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這樣的實力,在國內,則佔全國總量966374.73億的23.3%;與全國排第一的廣東比,則是廣東省的2.5倍。

這樣的實力,放到國外,則已經超過英國的32322.81億美元;接近德國的35954.o6億美元了。而英、德二國的人口,與江蘇省相差不大;但國土面積:英國約24.41萬平方公里、德國約35.7萬平方公里,為江蘇的2.28倍至3.33倍。

但想是這麼想、說是這麼說,實際上是很難辦到的。一個地方的發展,最基夲的三要素:區位條件、人口、面積。拿蘇州市來講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區位條件在全國城市中鶴立雞群;蘇州市常住人口1068.36萬,在江蘇省十三個城市的常住人口中,是唯一的一個超過一千萬的大城市;蘇州國土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在十三個市中雖稱不上老大,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撤地區改市帶縣的調整時,原蘇州地區當年鄉、鎮企業在江蘇發展,最好的幾個縣如:吳縣、崑山、常熟、沙洲(後改張家港)、太倉、吳江等,都劃給了蘇州。先天條件比其他十二個市(包括省會南京市)都要強得多得多。與蘇州相比,其他十二市與蘇州一開始就不在同一層面上。所以蘇州在江蘇領先,也是必然的。


福榮


我認為蘇州,發展的是可以,到是比起其它地方還是有很多不足的,蘇州發展起來主要靠的工業,和旅遊業。

工業:蘇州那不用說了肯定是打工者的聚集地,你向好多的電子工廠,比如一些有名的,富士康,緯創電子,仁寶電子,緯視晶電子,這些工廠都能容納好多人,人一多這個地方的做生意的就多,肯定能帶動周圍的經濟。

旅遊業:蘇州還是旅遊業盛行的地方,蘇州園林,周莊古鎮,錦溪古鎮,陽澄湖,等等……都是蘇州的招牌旅遊的地方每次到了節假日人多的擠都擠不動,聽朋友說上回他在周莊古鎮門口賣點特色小東西都,都供不應求,一天純利潤都高達兩千多元,就別說人家還有門店的流水了。

小結,江蘇不可能都像蘇州那樣的,工業的招商引資,我相信各個地區都比較重視的,競爭力很大,再有就是旅遊,很多地方旅遊開發的慢慢都很好了,不可能一家獨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你們有什麼不同觀點嗎?



這種假設亳無意義,把不可能的事當美夢來臆想,那麼雖然很能鼓舞生存的勇氣,但不去做的話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江蘇只有一個蘇州,蘇州是不可複製的,

為什麼?因為蘇州的吳文化二千年來不曾斷過,一直在發展中,哪怕在異族統治下,終於等來近代海洋先進文化地輸血,終於在它自己身旁孕育了一個巨嬰一一上海,在發展了不到百年時間,終於長成了亞州巨人,蘇州為自身未來的發展備下了一口優質而肥碩的各類資源的巨礦,這是江蘇其它城市所不能具備的,因此,即便蘇州不是省會,不具備吸血資格,卻也架不住上海這經濟巨人強力輸送資源的熱情,加上蘇州人自身領悟快,各種文化吸收消化強,經濟指日而上超出了所有江蘇各市,包括省會南京,哪怕它吸飽了其它城市的血漿,卻在經濟總量上還差蘇州一大截!

所以,今天的蘇州經濟是蘇州文化深厚地結果,沒有這一點,光靠傍大樹有何用?蘇孕育了上海,上海回饋蘇州,這就是蘇州的福報。

相比之下,江蘇其它城市就有點孤懸在外,勉力生存了,但得益於蘇滬攜力扶持輻射,即便是在江蘇最邊緣的連雲港城市相較全國其他省份的狀況,也要好很多!

假如,江蘇十三個城市都能在經濟總量上與蘇州持平,那麼江蘇整個省份將擔負起輻射扶持華東六省的責任,這還真是後話了,但願其他省份能夠自勉,靠省內資源相互扶持趕超江蘇。


小隋談歷史


簡介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全省共有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南京,常州,無錫,蘇州1個副省級城市和12個地級市組成。


2017年全國gdp總量為82.17萬億人民幣,其中江蘇省經濟總量為8.59萬億人民幣,排名全國第二,佔全國總量的10.5%。

2017年蘇州市的經濟總量為1.73萬億人民幣,提問者說如果江蘇省的每個城市都像蘇州那樣在全國會有多牛?提問者說的是每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和蘇州相當還是人均gdp和蘇州相當?對這兩個情況我下面做分別闡述。

其它城市經濟總量等於蘇州

如果江蘇省的13個城市經濟總量都達到蘇州1.73萬億的規模,那麼13×1.73≈22.5萬億人民幣,將遠遠超過廣東的水平,使全國的經濟總量變為96.08萬億,佔全國比重變為23.42%,成為全國經濟總量第一的巨無霸,在全國的經濟地位舉足輕重,不可撼動。

進一步的去放眼世界,2017年加州國內生產總值為2.75萬億美元,如果按照現在6.7匯率換算,江蘇省3.36萬億美元,超過了加州,成為世界第一大省州級行政單位。並且在2017年世界各國gdp排行榜上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其它城市富裕程度等於蘇州

如果按照每個城市都能打到蘇州的富裕程度g人均gdp來看的話,蘇州市的人均gdp162664元,江蘇省人口為7998.6萬人,這樣的話江蘇經濟總量為13.01萬億人民幣,還是能達到全國第一的位置,使全國的經濟總量86.59萬億人民幣。


在世界上的位置,把江蘇省13.01萬億人民幣按匯率6.7換算成美元為1.94萬億美元,排在巴西和意大利之間,全球第九位。

綜述

所以無論是按每個省都能達到蘇州的經濟規模還是人均富裕程度達到蘇州的經濟規模,江蘇省的經濟實力都會變成全國第一位,在全國的經濟格局中地位無出其右。


張堯自媒體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下轄5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是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2017年蘇州在省內的gdp排名:


假如江蘇下轄13個地級市的gdp經濟總量和蘇州都是一樣,那麼江蘇GDP=1.73萬億×13=22.49萬億元,相當於3.5萬億美金! 那我們也來看看全世界的GDP:
那麼江蘇的經濟總量是全國四分之一,能夠排在全球第4位了,和德國差不多了!比小日本差一點!


天空下著白色的雪


江蘇地級市都成為蘇州模式是否有好處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相反這並不是一種進步實際上在倒退。



蘇州號稱上海後花園,固定資產比例大,換句話說:“市民其實並不富裕”全都被工廠老闆賺走,真正留給市民的也就是那麼點死工資。

因為蘇州並沒有自身獨特的產業,雖然經濟總量相當高,但是綜合實力並不強勁,在經濟榜也看不得出來蘇州經濟發展很“疲勞”已經被重慶超越,預計在未來也會被成都、武漢、杭州、南京等城市超越。


整個江蘇地級市都成為“蘇州模式”無異於是一種災難。

每個城市都要結合自身實際走不同的道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也祝願江蘇經濟越來越發達,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喜歡可以點贊、關注


抵制抵制地域黑


首先,蘇州不算多牛的城市。其次,江蘇不可能每個城市都成蘇州(規模)。前者是因為蘇州主城區不夠突出,所轄縣市很強,種種跡象都顯示是上海輻射的結果,所以政治地位不會突出是正確的。類似的城市還有很多,比如山東的煙威兩地。上海周邊區域發展均衡,主角毫無疑問是大上海,單獨摘出一個崑山,或者蘇州宣傳,都缺乏說服力。我們還是應該把長三角看成一個城市群,並且有一個唯一的核心!


曾經滄海85707291


2017年江蘇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億元,佔全國比重10%。

在江蘇下轄的13個市中,蘇州經濟規模最大,2017年其GDP為17320億元。假如13個地級市都達到這個水平,意味著江蘇省經濟規模將是22.5萬億元。這個經濟總量是現在江蘇的2.62倍,是全國的27%。要知道今天中國第一大經濟省份廣東佔全國比重也才10.5%。

不過話說回來,江蘇的經濟總量有8.59萬億增長到22.5萬億元,全國經濟就不會增長嗎?假如全國則增速也和江蘇一樣,都增加1.62倍。那麼全國的GDP將達到216.7萬億元,按現在人民幣匯率計算,這個經濟總量摺合美元約為34.4萬億。到時今天美國19.36萬億美元的GDP規模也只有中國的56%。

不過,我相信這一天會到來的。假設未來中國經濟保持年均6%的名義增長率(4%實際增長+2%通脹率),18年後的2035年,中國GDP將達到234萬億元,按現在匯率是37萬億美元。2035年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來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只要不發生戰爭和重大經濟危機,這個目標是可能實現的。


財經知識局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蘇州是什麼樣子的,看看這圖,蘇州張家港農民一年的土地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