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從 CES 2017 復出到如今的 Nokia 9 PureView 預售,2 年多的沉浮讓粉絲們漸漸接受了諾基亞是一個 Android 品牌的事實,只是需要強調,這個諾基亞並非原本的諾基亞,而是系出鴻海(富士康)的 HMD 代理了這個品牌而已,除了這 5 個字母以外,整個產品的形態、思路、研發等等其實完全不一樣。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而對於真正的老諾來說,相當多的粉絲認為,當年它沒有及時進入 Android 陣營,是其最終致死的根本原因。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諾基亞當年為啥就會這麼做呢?咱就來簡單分析一下吧。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當然,首先筆者要說明,對老諾而言,轉戰陣營的關鍵是 2009-2010 年,而那個時候筆者還在上學,也沒認識哪個老員工透露一些當時的內部信息,以下內容都是通過分析當時諾基亞和對手們,以及市場上的公開信息,從而總結出來的。

// 諾基亞自估過高

現在看這個觀點必然是認可的,歷史證明自從iPhone崛起,諾基亞就在日薄西山的軌跡上一路前行。然而講道理,真的把時間軸回推7年,又會有多少人這麼認為呢?很少,認為那個時候,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產品聲望,毫無疑問老諾還是王者,最多最多隻是不如前幾年那麼BUG了而已。老司機們可以回想一下,09-10年你們選購機型時老諾的分量,我們自然也可以相信,諾基亞自己也認為它是手機界的大腿,最多是居安思危罷了,更不會想到短短數年之後就得賣身給微軟。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從這個定位出發,對於老諾事實上的選擇我們也會有些理解了:對於老諾而言,它既然是大腿,為什麼還要去 Android 陣營抱谷歌的大腿呢?即便是用了 Android,然而那時候的 Android 陣營,至少有作為創始廠商並被消費者認為是安卓正宗的 HTC,和在供應鏈樹大根深的三星,任何一家都不見得會甘心屈尊老諾之下,那麼自居王者的諾基亞“下嫁”給谷歌,和鹹魚有什麼區別?而無論是搶救塞班,研發 Meego,抑或是轉向 Windows Phone,一旦成功老諾還是世界第一,自然諾基亞更會傾心於後面這三條路。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當然,如果後面失敗了,那就是一條死魚,連鹹魚都不如,事實也是如此。至於如果當時老諾“棄暗投明”,此後的軌跡我們也可以參考相似的老對手摩托羅拉,在2011年後國內廠商的嚴重衝擊下,最終也走上了賣身之路。

// 諾基亞低估了 Android 和谷歌的能量

既然如此,諾基亞實際上是怎麼做的呢?自以為強大,左右開弓,既在搶救 Symbian,又在研發 Meego,搞不好已經開始和微軟接觸,總之,沒有集中力量於一個方向。這種做法的優劣不容易直接討論,顯然這是內部妥協的結果。我們可以先看看外部,看看當時的谷歌是怎麼做的。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谷歌在 2009 年 5 月發佈 Android 1.5,而 T-Mobile G1 即 HTC Dream 作為首款實用機型上市還在半年之前,在不到一年之後的 2010 年 1 月發佈了 Android 2.1,系統本身已經完善開始進行優化 UI 設計的工作。彼時的谷歌的開發速度被形容為創紀錄,平均每兩個半月就發佈一個新版本,而廠商們的跟進也異常得快,為人所知的經典機型 MOTO Milestone 和 HTC Desire 等等的發佈時間都不晚於 2010 年 2 月。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而那個時候的諾基亞開發進度如何呢?救場的 Symbian 3 首發在 MWC 2010,已經晚了一大截(諾基亞官方宣稱這還是提前了 4 個月的進度),而且真正上手機還要更晚到夏天的 N8,無疑已經掉隊了,失敗是必然的,更別說後來打開個安裝包都要大半天的 Meego,唯一的機型 N9 還更晚一年。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於是諾基亞為它的託大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然如今來看老諾即便集中火力,其開發實力也很難媲美作為軟件巨頭的谷歌,更別說彼時谷歌還開掛了。

// 諾基亞內部過大的阻力

上面其實都是對外,要麼是老諾自己沒判斷好形勢,要麼是不足夠了解對手,其實在諾基亞內部,也肯定有很強大的阻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分別從軟件和硬件來說。

軟件這邊,很多人總把老諾當成硬件廠商,事實上老諾在軟件上有兩大殺手鐧,一個是此前完全收購的 Symbian 基金會(即 Symbian 系統的所有權),另一個則是 ovi 服務體系。不過可惜,如若轉向 Android,這倆都是拖油瓶。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首先 Symbian 作為另外的系統,自然不會融入安卓體系,而廠商可定製的 UI 交互上,Symbian 本身也沒什麼可取之處,筆者在 2012 年體驗了一次 Symbian Belle,實在是接受不能。這樣轉向安卓之後,所有 Symbian 的財產,無論是人還是代碼資源,全部都成了呆賬,相關員工的飯碗也受到了現實的極大威脅,必然會反對,而且參考其體量,在諾基亞內部的影響了也一定很大;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至於 ovi 也是同樣的原因,谷歌推進 Android 的同時還在推廣自家的 Google 服務,想成為陣營內主流廠商必須內置,這也必定會和 ovi 造成衝突,對於諾基亞而言自是養虎為患,這樣作為諾基亞引以為傲的部門,ovi 肯定會反對谷歌,自然也會力阻諾基亞轉向安卓。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而硬件方面,則是諾基亞這些年自己給自己挖的深坑,即便在 Android 出現之前,Symbian 和 WindowsMobile 爭鋒的時候,諾基亞在硬件配置上就根本無法和對面相提並論,圍繞祖傳 ARM11 處理器和最高分辨率 640*360 屏幕的供應鏈體系讓它只能活在 Symbian 封閉的溫室裡。然而 Android 在硬件上無疑就是 WM 的繼承者,諾基亞轉向安卓就意味著整個硬件供應體系的推倒重來,否則連百元機都不如,這樣不僅多年經營的合作伙伴網絡瞬間崩塌,甚至採購部門員工們的飯碗也可能不保,反對也是必須的。當然,這些人也想不到老諾這麼一折騰就真掛了。

換言之,這也就是老話講的船小好調頭,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諾基亞看上去強大,但它的財富反而成為了牢籠。當然除去塞班,老諾最終還是找到了一個肯將 ovi 當寶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微軟,只是結果各位也都知道了。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所以呢,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然,如今的 Nokia 變成 Android 品牌,也是因為鴻海系 HMD 和當初老諾的自我定位和姿態完全不一樣所致,只是除了價格。不過講道理,如今這個產品力,諾粉們能接受就怪了,好不容易來個旗艦結果還是賣 5000+ 的 845,敢情一個字母 500 塊?背後的原因其實可以猜得到,因為從網上第一次流出五攝背蓋的照片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很明顯,HMD 或者說富士康的研發水準還是差了不少,欠缺歷練,導致大體定型之後的調試和試產一拖再拖。


Nokia 沒用 Android 那些年,究竟在想什麼?



事實上這也不是 HMD 一家的問題,再看看隔壁 TCL 的黑莓,而聯想的 Motorola 也沒好到哪去,幾乎所有那些繼承老品牌的廠商,產品力都不行,但個個都不是良心貨。為啥呢?只是因為他們想太多,想把授權費的成本賺回來。然而要知道,如此水平的產品原本哪會有這麼多人關注,有這麼多人吐槽,這已經是品牌號召力顯靈的成果了。

因此,買個牌子不代表改頭換面,產品水準才是大頭。對廠商來說,自知之明必須要有,更何況互聯網時代自家底細分分鐘被扒,單靠 logo 能打得動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